【摘 要】如今很多學校在講課中運用了多媒體培訓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已經成為大多數(shù)學校重要的授課形式,而且把普通教室改為多媒體教室,可以說多媒體培訓教學是很大的一個改革與創(chuàng)新,它形式多樣,克服了許多傳統(tǒng)教學中的缺陷和不足①。現(xiàn)如今很多教師都愿意用多媒體上課,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可見一斑,但是有其優(yōu)越的地方,同時也有不足的,只有綜合運用傳統(tǒng)的和現(xiàn)代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先進作用。在多媒體教學中,有幾方面問題我覺得必須注意和克服的。
【關鍵詞】多媒體培訓;問題;思考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如今不少普通教室改裝成了多媒體教室,也新建了不少多媒體教室,可以說如今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大多數(shù)學校重要的授課形式,也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學院建成了52間多媒體教室,能容納5300人同時上課。這種教學模式新穎,形式多樣,能夠運用多媒體如聲音、動畫、視頻等等易于接受的教學形式,效果明顯,它克服了許多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尤其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可見一斑,但是同時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只有綜合運用傳統(tǒng)的和現(xiàn)代的教學方法方式,才能通過揚長避短,才能真正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先進作用。所以我將就多媒體教學中的幾點問題做一說明:
1、照本宣科,內容講得快而且多,不易充分理解
做好了課件,有些教師就照課件去念,照本宣科,脫離不開多媒體課件的約束,不能真正做到“講”課,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如何制作出漂亮的課件上,限制了教學的靈活性和教師的思維。有些教師以課件內容容量大,講課速度快、易操作、課堂教學效率高而自豪,然而內容過多,速度過快就沒有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思維水平和思維速度,沒等學員真正理解就已經講過去了,反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課件教學中要給學員留有足夠的思考時間。
2、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教學手法相結合,才能達到教學的最好效果
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應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學,我們在教學中一貫注重“言傳身教”,在多媒體教學中充分運用板書、手勢比劃、模型展示和演示等傳統(tǒng)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教學方法完美結合,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舉個例子:比如機械制圖教學,不少教師基本都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畫圖的基本功都缺失了,在黑板上畫出直線是彎曲的,寫的字也不規(guī)范,畫出的圖不成比例等等,這也是對多媒體教學過分依賴所造成。
3、 充分運用黑板,用白加黑教學方法
現(xiàn)在不少學校的教室安裝了“白加黑”,所謂“白加黑”就是黑板配上白板,黑板上可以寫字而白板上可以投影,還可以代替鼠標用手指在白板上點寫,可以達到既可以投影,又同時可以寫板書,我學院建立了10余間白加黑模式教學的教室,效果不錯。多媒體投影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之一,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功能上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非萬能和完美無缺的,比如:多媒體課件一旦制成,其內容即相對固定,在課堂上就難以做出隨機應變式的調整。如果能在播放投影的同時,適當穿插必要的板書內容,加強與學生交流與互動,那效果就不一樣了。但是如今有些教師上課就往電腦前一坐,沖著電腦屏幕講課,這樣不僅不利于教師臨場發(fā)揮,也不利于學生的思路與教師同步,對于重點和難點部分不易理解。
4、課堂教學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育是一門藝術,授課方式不可能是規(guī)定動作,而是要有自選動作并且還要多,方式方法不能太死,教師要依據教學對象的變化不斷改變教學方法,要充分了解每個教學對象的知識層次和綜合文化素質,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適時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做出的課件應具備很強的交互功能,能和學生產生共鳴,活躍課堂氣氛。
5、要以學生為主體,解決教學中的各種矛盾
多媒體課件應能發(fā)揮適合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適應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的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索性學習,從而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解決的矛盾。同時課件制作應注意版面簡潔,切記不要太過花哨和浮躁,教育對象的發(fā)展往往是很不平衡,個性化教學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智慧和潛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②
總之,多媒體教學要還原于真實的課堂,要盡可能使多媒體教學中的內容富有真實感,不能過分地夸大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學生與機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種真實性,讓學生天天面對的是冰冷的機器或者幕布的話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還是那句話傳統(tǒng)的要與現(xiàn)代的手法完美結合,才能碰撞出多彩的火花!
①引自林士敏《計算機輔助教學基礎教程》第一章 計算機輔助教學概述
②引自孫啟美《計算機輔助教育》第二章 計算機輔助教育
參考文獻
[1]林士敏.計算機輔助教學基礎教程.上海:浦東電子出版社,2001
[2]孫啟美.計算機輔助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