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尤為在意他人的評價。在課堂發(fā)言時,他們會擔心回答的失誤被老師批評或被同學取笑,于是變得沉默,即使被指名后也扭捏作答。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我們不得不反思教學行為,從課堂多角度思考,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讓音樂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一、精選內容,激發(fā)學生“想聽、樂聽、愛聽”的心理狀態(tài)
心理學指出,興趣是人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時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的心理傾向,是引導和維持注意、參與認識的重要內在因素。可見,興趣是在教學中調動學生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學生能否專注地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取決于內心的聆聽欲望(興趣)。學生大都喜歡流行音樂,可是回顧我們的教學,只注重選用教材中的作品,只是用教材教教材,忽視了具有時代氣息的優(yōu)秀流行音樂作品,使學生對音樂課堂毫無興趣。時代在進步,音樂在發(fā)展,我們的教學觀念也要與時俱進,對音樂作品要進行精心的篩選與組合,既不違背教學目標,又要符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對音樂作品產(chǎn)生強烈的聆聽欲望,在“想聽、樂聽、愛聽”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中獲得較好的情感體驗。比如,在《走近西藏》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我要去西藏》作為課前音樂,在學生對此歌熟悉的基礎上,不斷刺激他們產(chǎn)生積極的聆聽欲望;在教唱《青藏高原》時,因這首歌被不少歌手演繹過,學生有較為深刻的印象,內心缺乏新鮮感,于是,我進行了范唱,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并對比賞析部分我選擇了維塔斯和李娜兩種不同風格的演唱,李娜的演唱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維塔斯有獨特的“海豚之音”,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
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
情境是能夠讓學生聽、視、想、感、觸的環(huán)境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在強烈的視聽沖擊下,能形成良好的審美心境。在《故鄉(xiāng)的云》一課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秋日落葉圖,以《思鄉(xiāng)曲》主題旋律為背景,屏幕中充滿蕭條、凄涼、孤寂之感的畫面與教室里縈繞的哀傷、纏綿、惆悵之情的音樂,不斷沖擊學生的視聽感官,帶領學生進入惆悵、落寞、思念的情境,為賞析作品營造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在賞析《二泉映月》時,我選取一組阿炳的生活圖,配以《二泉映月》,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在一幅幅生動反映阿炳生活的圖片中“踏進”阿炳的故里,在凄美、哀怨的歌聲中“穿越”到阿炳生活的年代。在這樣的情境中賞析作品,學生才能更好地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三、設誘巧問,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
教學中師生間的交流是通過問題展開的,然而一些課堂中卻出現(xiàn)了因問題缺少指向學生無從回答、問題難度過高學生望而生畏、問題太過膚淺學生不屑作答的現(xiàn)象,導致師生難以互動。因此,在問題設計上,我們不僅要研讀教材,還要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將問題逐層分解,由淺入深,層層設誘,激起學生好奇之心,喚起聆聽的沖動,提高思考的積極性,在問題逐層明晰中獲得新知。在《走近非洲》的教學中,我運用語言情境拋出問題: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非洲人民獨特的生活習性和勞動方式。如果從非洲一處茂密的森林里傳來一陣陣的鼓聲,猜想一下:人們擊鼓有何用意呢?這個問題對不了解非洲音樂特點的學生來說充滿了神秘色彩,自然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學生積極猜想后,我通過非洲人用鼓語通知大家迅速逃離奴隸販子抓捕的事例,讓學生明白鼓在非洲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傳遞信息,此時將問題引入音樂學科:人們是如何通過鼓來傳遞不同信息的呢?之后播放一段非洲人敲鼓的視頻,使學生產(chǎn)生對知識進一步渴求的心理,在積極聆聽、觀察與辨別中了解非洲人通過改變鼓的音色、節(jié)奏、力度、速度等來傳遞不同的信息。在獲得新知的基礎上,通過視頻進一步刺激學生感官,將問題引向深入:從這些鼓聲中你能夠分辨出鼓的語言嗎?三個問題均圍繞鼓展開,逐層推進,步步深入,引領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完成課堂學習目標。
四、開展組間競爭,營造進取向上的學習氛圍
小組競爭是建立在個體競爭基礎上的高層次競爭,它摒棄了個體競爭容易形成自私、狹隘、孤立心理的弊端。在這種競爭機制中,學生展示的天性可以得到激活,互幫互助的熱情能夠被點燃,小組成員在共同的目標情境中積極思維、大膽展示,形成一種進取向上的課堂學習氛圍。我在器樂課中采用過小組合作與競賽的形式,教學效果較為理想。課堂主要由小組練習、集體展示與組間互評(決出獲勝小組)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獲勝小組成員可以獲得綜合素質評價表揚單一張。綜合素質評價單是我校教師對學生在校表現(xiàn)的即時反饋,有表揚有批評,此評價單是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依據(jù)。一張表揚單不僅是小組成功的體現(xiàn),也是對小組成員的一種肯定。在練習過程中,組員們在組長的帶領下認真練習,教室里不時傳出為同伴歡呼的聲音,組間的競爭也比較激烈。在組間互評中,小組成員根據(jù)每組的展示情況討論并選出獲勝組,獲勝組在各組投票的基礎上產(chǎn)生,整個過程民主、公正、客觀。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積極進取,學會友善與寬容,后進生也能在同伴的幫助下體驗成功的喜悅。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要理智思考,多學習一些教育的智慧,讓音樂課堂上教師神情激越、學生神采飛揚,教師妙語連珠、學生滔滔不絕,教師棱角分明、學生個性張揚。我相信,通過教師的不斷努力,學生一定會在音樂課堂上愉快地學到更多知識。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