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成功設置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一課問題的成功設置進行思考總結,分析成功的原因,并對今后在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初步的設想。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堂;提問;教學
提問是使用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藝術性的提問將對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訓練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講授蘇教版思想品德《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一部分內容時,教師收集了2011年部分地區(qū)的小學生因瑣事自殺的案例,但在呈現這一材料以后,嚴肅安靜的課堂氣氛、學生深思的場景沒有出現,幾乎每個班都出現相同情況:部分學生皺眉,部分學生面不改色,極少數學生甚至當場大笑出聲。
一、教師的提問方式和引導過程
對于該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先后采用以下方式引導:
1.提問:你為什么會大笑出聲?
2.提問:他們放棄生命的舉動是否在你的內心引發(fā)了深刻的觸動?看看周圍同學的反應,如果你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對別人會有怎樣的影響?
3.提問:面對如此眾多稚嫩生命的逝去,許多旁觀者甚至我們在座的同學為什么會無動于衷?
從結果來看,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流于冷場;對第二個問題,學生幾乎無需思考就能得出“正確”結論;第三個問題對答案的指向性更加明確,而且引發(fā)了多數學生的思考,課堂內出現了短時間的沉默,請學生回答該問題時,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講。
二、有效提問取得最佳效果的原因
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能取得較好效果?經過總結,以下原因功不可沒。
1.符合學生的現實狀況,直擊要害
當前,不少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不到位,認識不到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從而導致極端個人主義或極端自卑行為的發(fā)生。從課堂中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生對生命并沒有明確的認識,習慣以局外人的觀點來看待生命,年幼生命的逝去也無法在其心中產生足夠震撼,在對自我認識不到位的情況下,采用迂回前進的提問方式效果極為有限,第三個問題直擊要害,讓學生意識到問題所在,才能深入引導,進一步開展課堂教學。
2.符合現階段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水平,提升一階段提出要求
根據科爾伯格的對兒童道德判斷發(fā)展3水平6階段理論,部分青少年處于前習俗水平,習慣個人主義,作出道德判斷的依據更多的是結果與自身的利害關系,他人生命的逝去當然與己無關,所以在課堂中部分學生觸動不大,甚至有少數學生大笑出聲。當然,也有部分七年級學生遵從他人對自身角色的期望,愿意維護保持善行的規(guī)則和權威,在課堂中部分同學的皺眉行為正是這些特點的體現。設置道德問題時要采用加一原則,即在兒童當前道德認知所處的階段上提升一個階段,讓他們思考判斷,以提高其道德認知水平。問題三對處于前習俗水平的學生來講,如果能反思自己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他人生命的逝去才是正確的,提問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對處于習俗水平第一階段的學生而言,認識到人們對生命的不尊重,他們會進一步思考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生命,既順利進入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又讓學生站在社會成員的角度,正確對待生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社會高一層的道德要求。
三、成功提問對以后教學工作的啟示
在本課教學中,第三個問題的成功設置將課堂動態(tài)生成化解為可用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順利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又直擊學生沒有直面的現實,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這樣的成功提問對以后的教學有一定的啟示。
1.問題的設置要來源于學生實際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本課程具有實踐性。從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將初中生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每個思想品德教師都要致力于打造生動的、師生互動的課堂,希望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抓住學生生活的源泉,思想品德課中設置的問題才能真正關注知識的實踐運用,才能真正體現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的原則。
2.善于整合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
再精心準備的例子、再精心設計的活動總敵不過千變萬化的課堂。學生的反應、學生的視野角度甚至學生的錯誤都是真實的、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是設置課堂問題的最佳來源之一。學習終究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為學生的學習挖好一口井還是打開一扇窗?也許就在于課堂動態(tài)生成那一瞬間教師的態(tài)度,成功的教師一定是善于整合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的。
3.把握好設置問題的目的
思想品德課堂中的問題絕不應該是隨意松散的。第三個問題的設置在于讓學生了解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明確課程學習的目的。問題不難,但不止一解;問題不深,但值得探究。也許這樣的問題設置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和準備,但這樣的問題會吸引住渴望得到認可、樂于接受挑戰(zhàn)的初中生,使他們在爭論切磋的瞬間領悟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自身的社會性發(fā)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深刻認識我們的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正確設置好問題,思想品德課一定能在深受學生喜愛的同時,充分實現課程目標,伴隨學生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