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直徑筒倉,筒壁施工方法采用滑模施工,滑模板施工工藝較復雜,工程量大,施工速度快,滑模施工質量直接影響結構安全、使用、外觀,特別是施工工序質量控制點是質量控制的要點與難點,全面提高對大直徑筒倉滑模施工工序質量控制點質量管理,是保證工程質量關鍵。
【關鍵詞】大直徑筒倉;滑模施工;工序;質量控制點
0.引言
工序指從接受施工任務直到驗收所包括的主要階段的先后次序,是工程項目在整個施工階段必須遵循的順序,只有正確的工序才能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質量控制點:質量控制點是指質量活動過程中需要進行重點控制的對象或實體。本文以黃陵礦業(yè)集團一號煤礦選煤廠-原煤倉工程實例對大直徑筒倉滑模施工工序質量控制點質量控制加以闡述。
1.工程概況
2.施工工序和質量控制點
大直徑預應力筒倉滑模板施工工序及質量控制點如下表:
3.滑模機具組裝質量控制點
3.1圍圈剛度
圍圈組裝按滑模施工機具組裝方案施工,采用12#槽鋼,圍圈安裝后,進行加固處理。倉壁內、外圍圈,同側上下2道圍圈用鋼筋或型鋼加固桁架形式,圍圈安裝要封閉成整體,在轉角處設計成剛性節(jié)點,提高圍圈剛度,圍圈安裝后全面檢查焊縫,對不合格的焊縫重新焊接。為提高圍圈的剛度,可以在開字架外側安裝1-2道封閉型鋼,提高滑模機具組裝的整體性,從而提高圍圈的強度和剛度。
3.2截面尺寸
3.3開字架
開字架分部均勻,最大間距不大于1800,垂直度平面內3,平面外2。開字架在安裝時,隨時檢查,發(fā)現(xiàn)超出要求及時調整。
4.支撐桿安裝質量控制點
4.1鋼管支撐桿壁厚
4.2接頭焊接
支撐桿垂直,接頭處加焊Φ38,150-200長內襯鋼管,滿含后,用磨光機打磨平整。
4.3支撐桿加固
嚴格按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執(zhí)行。附加加固立桿可采用Φ48鋼管,用鋼筋焊接成格構形式,滑升時及時加固,確保支撐體系穩(wěn)定性。
5.剛性平臺支撐中心架質量控制點
5.1架體搭設
施工前編制專項施工方案,通過計算確定立桿數(shù)量和橫桿步距,如在回填土搭設架體,提前將回填土夯實,澆筑≥200厚混凝土墊層,如在斜面上搭設立桿,底部支撐面剔平,設斜向掃地桿。扣件不得遺漏,擰緊力矩45-60N.m,每班檢查不少于3次。剪刀撐按照方案設置水平及豎直剪刀撐。
5.2拉結點
根據(jù)方案,在筒體滑模時,對應拉結點位置安裝預埋件,在筒壁上的拉結點焊接牢固,鋼絲繩對稱拉結,用花籃螺絲調節(jié)松緊,使鋼絲繩松緊一致。
6.滑升過程質量控制點
6.1鋼筋保護層
滑模模板安裝后,在模板頂口內外倉壁處焊接或掛設鋼筋或鋼管保護層掛鉤,直徑同設計保護層厚度,長度深入模板150,間距不大于1米,在滑模過程中,保護層掛鉤易粘混凝土,形成硬塊,增大鋼筋保護層厚度,滑升時要經(jīng)常清理掛溝上混凝土,已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均與一致。
6.2鋼筋間距
受力鋼筋間距控制在±10,排拒±5。豎向鋼筋位置的控制可以在開字架頂部連接圍圈上,按照立筋的間距焊接U型環(huán),U型環(huán)凈寬大于鋼筋直徑至少10,保證豎向鋼筋直螺紋連接能順利滑下。水平筋按照骨架筋水平定位筋綁扎,骨架筋在安裝時,調好搭接長度,使水平定位筋在同一層水平上。
6.3柱箍筋
箍筋必須按照圖紙設計及圖集加工、安裝、嚴禁私自更改制作及安裝方式。大直徑預應力筒倉,扶壁柱個別尺寸較大,如果滑模施工無法綁扎,提前與設計單位聯(lián)系、洽商,由設計單位通過驗算或變更,確定柱箍筋更改形式,已解決無法施工問題。
6.4無粘結預應力筋安裝
倉壁共91圈預應力鋼絞線,6個預應力外錨固柱。預應力筋水平度控制,根據(jù)施工圖紙鋼絞線間距,焊接預應力筋骨架筋,骨架筋立筋同倉壁水平筋,水平定位筋采用Φ10鋼筋,水平定位筋在鋼絞線位置彎Φ6半圓,鋼絞線安裝時,正好在半圓處固定。在預應力骨架筋可焊接倉壁鋼筋骨架筋水平筋,又可以代替鋼筋骨架筋。預應力筋骨架筋布置間距1.5米。在施工中控制預應力筋外漏長度,外漏長度根據(jù)施工方案中張拉千斤頂型號確定。在安裝預應力筋時,發(fā)現(xiàn)塑料漆包皮破壞、漏油,及時用防水膠帶包裹封閉,防止混凝土進入鋼絞線內,造成后期無法張拉。
6.5模板清理
由于滑模施工連續(xù)澆筑混凝土,時間長,在滑模鋼模板頂部易形成混凝土硬塊,容易造成鋼筋保護層過大、混凝土表面被拉裂,尤其是柱角模板。在滑升過程中,模板灰漿及時清理干凈。
6.6千斤頂調平
支撐桿采用十字扣件做限位器及調平,每次滑升高300,根據(jù)每次滑升的高度限位調平。在支撐桿上每隔1米抄測標高,用尺桿標注每次滑升刻度線,限位器按刻度線調平。每天對抄側標高復核,以免產(chǎn)生操作錯誤或累計誤差。
6.7垂直度控制
保持平臺水平上升一般就能保證結構豎直。在模板開始滑升前用水準儀對整個平臺及千斤頂?shù)母叱踢M行測量校平,在支承桿上抄測標高線、調平,用限位器按支承桿上的水平線控制整個平臺水平上升。應勤抄平、勤調平,如局部經(jīng)常與其它部位不同步,應盡早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直至控制采用經(jīng)緯儀和線墜同時進行,所有各點均要在滑升前測設完畢,滑升期間每班不少于觀測兩次,特殊情況時要加密,當觀測結果偏差大于10mm時,可采用掛反向花蘭螺絲,施工加反向力和千斤頂下加反扭轉墊鐵的方法進行調整,每次觀測后,做好記錄。
6.8扭轉控制
筒壁中心偏差及筒倉扭轉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關鍵,在筒壁四邊模板圍圈上設八個觀察點,每班測量2次,必要時增加測量次數(shù)。任意3m高度上相對扭轉值不應大于30,且任意一點的全高最大扭轉值不應大于200,扭轉超過50必須拆除糾偏措施,每次觀察完畢后,做好記錄。當偏差超過允許值,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糾偏:
(1)爬桿導向調整法:當筒倉滑模出現(xiàn)扭轉時,主要采用“爬桿導向調整法”進行治理。其糾偏原理是對千斤頂?shù)闹С袟U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千斤頂支承桿產(chǎn)生與平臺偏移方向相反的轉角,利用支承桿對模板與滑升結構之間依存導向關系,使操作平臺沿支承桿轉角方向進行糾扭滑升,以達到導向糾扭的目的。具體方法是在滑升筒壁沿圓周等距布置4~8對雙千斤頂,作為產(chǎn)生導向轉角的預防性措施。需要糾扭時,關閉雙千斤頂中一側的油路,使千斤頂產(chǎn)生導向轉角,進行糾扭操作。另一種方法是在滑升千斤頂?shù)鬃拢谂まD反方向一側墊楔形鐵片,使千斤頂與支承桿同時產(chǎn)生導向轉角,達到糾扭的目的。
(2)平臺傾斜法:當出現(xiàn)中心偏移時,將一側千斤頂升高,使操作平臺傾斜(傾斜度控制在1%以內)。每次抬高不超過兩個行程,抬高后滑升1~2個澆筑層,然后觀測平臺回復情況,如此反復直到恢復正確位置。
(3)外力調整法:利用導鏈來糾正扭轉。當產(chǎn)生扭轉時,在筒壁上等距布置2~4個導鏈,使千斤頂與支承桿同時產(chǎn)生導向轉角,隨著模板的滑升,達到糾扭的目的。
6.9抹面質量
對滑升后的混凝土表面及時進行抹面處理,先將模板縫處混凝土表面用鏟子刮平,然后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抹壓平整,在抹壓一道水泥膏,均勻涂刮,接縫平直,表面平整。水泥選用同一廠家、同一型號、同一批號,使抹面顏色均勻一致。
6.10預埋預留
根據(jù)施工圖紙,編制預埋預留統(tǒng)計表,包括預埋預留的種類、大小、標高、位置等,統(tǒng)計詳細。繪制預埋預留位置圖及滑模施工預埋預留放線控制圖,在初次滑升前布置好全部預埋預留放線控制點。每滑升一次,預埋預留全面檢查,專人負責,防止漏放、放錯,并校正尺寸,發(fā)現(xiàn)偏差及時調整。
6.11混凝土養(yǎng)護
混凝土抹面后,及時涂刷養(yǎng)護液,涂刷均勻,不得漏刷。如果在正溫條件下,可采用布設養(yǎng)護水管,養(yǎng)護水管可以安裝固定在內外吊架上,在水管上每隔0.3米開設水孔,根據(jù)養(yǎng)護時間,打開閥門,可形成自動淋水養(yǎng)護。
7.結束語
大直徑筒倉滑模施工施工工序質量控制點,是工程質量控制關鍵環(huán)節(jié),用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措施和管理方法,提高改善工序質量控制點控制方法,按質量要求嚴格施工,使工程施工質量得以保證。 [科]
【參考文獻】
[1]滑動模板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113-2005.
[2]鋼筋混凝土筒倉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669-2011.
[3]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CJ9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