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炒青綠茶化學成分進行調查統(tǒng)計的基礎上,運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對樣本的特征性指標進行分類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炒青綠茶等級的評價指標主要由氨基酸、多酚類化合物、咖啡堿、全氮量、水浸出物、水化果膠、全氮量組成;氨基酸、多酚類化合物、咖啡堿、全氮量、水化果膠、全氮量為同一類指標、水浸出物為一類.此結論基本上是正確合理的,對炒青綠茶的質量控制及其質量檢驗部門的初步檢測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可以減少檢測步驟、提高檢測效率、節(jié)約檢測成本,為選用步驟少效率高低成本的檢測對象來反映炒青綠茶質量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炒青綠茶;主成份分析;評價指標
茶葉品質與化學成分有密切關系,這是毋庸置疑的。能不能通過化學成分來檢測炒青綠茶的等級,對于深入探討炒青綠茶品質形成的機理以及對生產實際的價值,都是一個有意思的課題。本文應用主成份分析法針對炒青綠茶各成分含量相關性進行研究,對81年舒綠標準樣炒青綠茶的特征性指標進行歸納總結,以期找到優(yōu)化的檢測方式。將炒青綠茶的特征性指標進行主成份分析,可以在初步檢測中選取主成份中易于檢測的指標來代表整個主成份的含量,進而可以通過兩個主成份含量來代表樣本整體的成分含量情況。
可見,主成份分析即選擇恰當?shù)耐队胺较颍瑢⒏呔S空間的點投影到低維空間上,且使低維空間上的投影盡可能多地保存原空間的信息,就是要使低維空間上投影的方差盡可能地大。
2.實例分析—— 81年舒綠標準樣的主成分分析評價
(1)試驗材料:81年舒綠毛茶收購標準樣。
(2)分析項目和方法:粗纖維、氨基酸、多酚類化合物、全氮量、水浸出物,咖啡堿、水溶果膠等七個化學成分的定量分析。其中:粗纖維、水浸出物,水化果膠均用常規(guī)定量法。多酚類化合物用高錳酸鉀滴定法,氨基酸為酮量法。咖啡堿用常規(guī)磷鉬酸比色法。全氮量用凱氏定氮法。
主要結果分析:
2.2主要結果解釋
在第一主成分中,氨基酸、多酚類化合物、咖啡堿、全氮量、水浸出物、水化果膠、全氮量的絕對值較大,對炒青綠茶等級評定起主導作用;在第二主成分中,水浸出物的絕對值較大,是影響炒青綠茶等級評定的主要因子。由于各主成分相互獨立,因此,兩個主成分就反映了兩種炒青綠茶等級評定機制:第一主成分的貢獻率為98.801% ;第二主成分的貢獻率為1.199%。
3.結束語
炒青綠茶等級綜合評價的方法有很多,各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與不足。而主成分分析法能夠在保證原始數(shù)據(jù)信息損失最小的基礎上,經(jīng)過線性變化和舍棄部分信息,以少數(shù)的綜合變量取代原有的多維變量,簡化了數(shù)據(jù)結構;并且能客觀地確定權重系數(shù),避免了主觀隨意性,因而成為炒青綠茶等級綜合評價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科]
【參考文獻】
[1]盛周君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流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7,1673—1212(2007)12—0172—04.
[2]謝曉鳳等.炒青綠茶等級與化學成分關系的初步研究[J].茶業(yè)通報,1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