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為人類文化符號的重要組成部份,裝飾藝術符號伴隨著人類的產生、遷徙、社會的更替而變化。本文是以符號學的角度來探討裝飾圖案設計,著重論述符號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通過理論與實例相結合的敘述方式,使觀者能體會到符號對于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的重要性,進而引起大家對于圖案中符號研究的興趣。
關鍵詞:符號圖案視覺表現一、關于圖案
上世紀 30 年代,“圖案”的概念被引入中國,經過國內幾十年設計教學的實踐與發(fā)展,
與中國傳統裝飾、傳統工藝、歷史文化等相結合,逐漸成為一個系統而完善的學科,也成為設計專業(yè)基礎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設計領域的裝飾圖案主要分為兩個內容,一是傳統圖案,通過對傳統圖案的分析研究,了解和借鑒傳統圖案的造型方法并有效的運用到現代設計中。二是基礎圖案,包括裝飾造型、構圖法則等圖案。老一輩工藝美術家、教育家雷圭元先生總結了圖案構成的基本形式美法則,包括:1.對稱與平衡;2.加強與減弱;3.變化與統一;4.條理與反復;5.節(jié)奏與韻律;6.比例與權衡。言簡意賅的揭示了裝飾圖案美的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它還包括裝潢設計藝術在內的各類設計藝術所共用的審美原則和創(chuàng)意法則。
二、裝飾圖案的“符號”特征
符號是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符號在環(huán)境空間設計、平面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滿足人對物質和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無論何種空間的設計,都離不開一定的要素組合。都是通過一定的符號語言來實現的。
裝飾藝術符號從視覺特征來看不僅是一種視覺形態(tài)的審美體現,更是符號背后的結構與文化。
裝飾藝術符號通過設計師的融會貫通,匯集成為指涉自己思想的符號,使歷史與民族精神等意義的符號化存在成為了自身與受眾共同認可的符號,準確且完成地傳達著信息。
做為一種存在語言的存在裝飾圖案體現了具象思緒與抽象思維的綜合,它是以一種圖像記號形式在視覺上反映的,它對于客觀事物特征的概括成為了人與人之間實現信息傳達過程的共識,正因為這樣的共識,所以在信息傳達的過程中實現了圖案符號化。當圖案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識別“符號”,強化圖形的視覺審美作用,將圖形符號演化和發(fā)展,誕生出新的生命力。圖案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象征,在此基礎上用中國傳統文化精粹:延其“意”,取期“形”從而傳其“神”,以現代化國際語言來表述,在現代設計中融入寓意的精神元素,將裝飾圖案藝術的內涵與精神實質把握好,并且在設計中自然流露出這樣一種文化氣韻。
三、裝飾“符號”的審美特征
圖案形象具有象征、寓意的特性。設計師獲取傳統文化精髓并得到發(fā)展的關鍵就是幾千年的傳統裝飾藝術符號。例如:埃及圖案、印第安圖案、希臘瓶畫等藝術符號,以及民間刺繡、明清建筑彩畫的“錯彩鏤金”京劇臉譜、戰(zhàn)國時期器物圖案、民間繪畫等裝飾符號。這些符號在傳承運用中顯示出自己的價值。
符號是人類獨創(chuàng)的信息載體,是文化的體現。例如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主是一種典型的藝術符號,它主要通過諧音和約定俗成的對應喻反映來傳達現,其傳達出來的意義都具有象征性。中國裝飾藝術符號的資源極其豐富,像中國結、如意紋、鳳紋、蓮紋、云紋、走獸、龍紋、魚紋、水紋、太極八卦等喜得貴子中中化文化里最具代表性的裝飾符號,這些符號經逐步變化和改造的裝飾符號成為中國企業(yè)形象標志,這些符號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如中國航空公司以鳳凰做為主要設計元素做為公司標識,祈愿能夠通過鳳凰的神圣與美麗的傳說帶給人們無限吉祥與幸福。標識中用弧線象征地平線,也樣代表數字:“一”演繹“從一而始,至于無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味。鳳凰飛躍地平線,寓意企業(yè)不斷超越自我,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又如,中國傳統畫中,圖案為笑開嘴的石榴和葡萄。古代人希望子孫滿堂,多子多福,人丁興旺。故以石榴、葡萄象征著子女眾多,香火興旺。這些文化符號可以表現那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吉祥圖案中的這種意境是蘊藏在其形意交融而折射出的深厚的傳統設計文化與哲學理念之中的,并不是直觀顯現出來的。
四、“符號”的視覺表現
裝飾圖案用其形式表現力與豐富的藝術想象力,綜合了現代人敏銳前衛(wèi)的觀念意識形態(tài),感性與理性思維方式,運用現代高新技術革命以及現代獨特且具有視覺魅力的視覺形態(tài)因素,向社會傳達著樸素宜人并且獨具特色的易于接受的視覺信息。
作為設計師信息溝通的視覺語言,裝飾圖案負載著藝術家的思想,并且使其視覺化。給裝飾圖案賦予人類的思想情感,就構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視覺語言表達,也使得圖形設計本身就成為了一種符號。
五、結束語
現在,在我們世界藝術與傳統裝飾藝術的交流中,我們不能失去自我我的符號特征。這種審美規(guī)
則依然在潛意識中影響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審美觀念、民族情結、生活方式。無論什么設計歸根到底是為人服務的,關系著生活的方便和舒適程度,當我們細致觀察生活,體味生活,從生活中取材,把我們的設計元素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啟發(fā)創(chuàng)意靈感,推陳出新,使設計作品貼近生活,具有人情味。當設計作品達到審美性、實用性、思想性三者的完美統一,這樣才能被廣大的受眾理解和接受。(作者單位:重慶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陳宗明:《符號學導論》,修訂1版,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易思羽:《中國符號》,修訂2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3]鄔烈炎:《裝飾語意設計》,修訂1版,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
[4]雷圭元:《中外圖案裝飾風格》,修訂1版,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5]廖延彥.雷圭元文集[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1.
[6]趙茂生.裝飾圖案[M].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5.
[7]郝繼萍:現代設計中裝飾圖案的符號性,[J]《藝術與設計》,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