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某大連市高職院校專業(yè)教師的問卷調查,獲得了大連市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的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描述性分析,發(fā)現了當前階段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yǎng)模式的建議。抽樣結果顯示:大連市“雙師型”教師團隊結構不合理,“雙師型”教師培訓不足,“雙師型”教師制度缺失、體制障礙、機制不活,校企合作仍處于淺層次階段。為此,現階段應加強“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機制建設,培養(yǎng)一支素質優(yōu)良、結構穩(wěn)定的專兼教師隊伍,增進校企深層次合作,創(chuàng)建產學結合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 “雙師型”團隊 抽樣調查1.“雙師型”教師團隊基本情況
本課題組選取了大連市某一高職院校作為統計樣本,來統計大連市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團隊建設的實際情況。課題組共發(fā)放100份,實際回收90份,兩份不適合作為樣本統計,因此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88%,可以作為調查研究數據使用?,F采用spss17.0對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如下:
1.1年齡結構
在隨機抽取的88名教師中,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22.7% ,年齡在31-40歲的占46.6% ,年齡在41-50歲的占23.9%,年齡在51歲及以上的教師占6.8%。31~40歲教師比例占46.6%,說明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比較年輕,存在教學經驗、專業(yè)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應大力發(fā)展31-40歲教師作為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發(fā)展的主要成員。
1.2學歷結構
在所調查的數據中,??萍耙韵聦W歷所占比例為2.3%,本科學歷所占比例為58.0%,碩士及以上所占比例為39.8%。說明現階段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還是以本科院校為主,提升高職院校整體學歷水平是現階段乃至將來的側重點。
1.3職稱結構
在所調查的教師中,初級及以下職稱占13.6%,中級職稱占39.8%,副高級職稱占36.4%,正高級職稱占10.2%。
1.4來源結構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來自普通高校的教師占65.9%,來自其本校內部培養(yǎng)的教師占8.0%,從其他高職院校調入的教師占3.4%,來自企事業(yè)單位的教師占17%,來自行政機關的占1,1%,其他來源占4.5%。由此可見,該校教師主要來源為普通高校,從其他渠道來源的比例相對較少,教學來源單一,因此缺少具有實踐經驗和實際動手能力的企業(yè)引進教師,所以,應加強校外人才引進政策的建立。
1.5培訓情況
從所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到,在最近兩年中,沒參加過專業(yè)技能培訓或競賽的老師有24人,所占比例為27.3%,而參加過的老師當中參加一次的有23人,兩次的有24人,三次及三次以上的僅有17人,占總人數的19.3%。由此可以看出,該校對教師專業(yè)技能培訓及競賽的重視程度不足,還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培訓機制。
2.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相關問題及對策
彼得·德魯克在關于團隊組成人數中曾說過5-20人的團隊是最合理的,因此課題組以此作為依據,來調查該校的團隊建設問題, 43.2%的教師認為“雙師型”教學團隊5-10人為最合理人數。因此我們認為在建設雙師型團隊時,應按照此數字進行組合。
所調查的教師對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的主要目標選擇情況:10.2%的教師選擇了“為培養(yǎng)中青年骨干教師提供平臺”,17.0%的教師選擇了“設計精品課程、提升院系特色學科教學實力”,54.5%的教師選擇了“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培育專業(yè)實踐強的學生”,最后18.2%的教師選擇了“密切與企業(yè)保持聯系,提高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如此可見,“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培育專業(yè)實踐強的學生”是該校組建 “雙師型”教學團隊的主要目標。
在培訓方式方面,認為“結對互學,利用學校教師資源,教師結成對子,互教互學”最有效的占11.4%選擇“課題研究,將教育科研活動與“雙師型”教學團隊學習結合,以理論研究提高理論水平,以項目開發(fā)和技能操作來提高操作水平”的教師占14.8%,選擇“聘請學科理論專家或技術人員到“雙師型”團隊教師進行指導”的占10.2%,選擇選派“雙師型”教學團隊成員參加全國的學術交流會議和學術觀摩活動”的占9.1%,選擇“選派“雙師型”教學團隊成員定期到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調查研究活動”的占36.4%,選擇“教學團隊成員到合作企業(yè)實習,參與合作項目的開發(fā)及員工培訓”的占14.8%,選擇“利用網絡培訓平臺”的占3.4%。培訓方面,大多數教師認為選派“雙師型”教學團隊成員定期到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調查研究活動”的方式最有效。因此,要制定出完善的培訓政策,讓高職院校的老師定期到一線去,增進校企深層次合作,創(chuàng)建產學結合模式。教師掌握當下核心的科技水平與管理經驗,使其能更好的應用到教學中來,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達到手腦并用的教學效果。(作者單位:1. 大連工業(yè)大學;2. 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大連市“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基于影響因子分析》課題組成果
參考文獻
[1]劉暢.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建設現狀與對策分析[J].高教論述,2010(7):38-39.
[2]陸富春,陳俊. 淺談“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1):32-33.
[3]李麗欣,夏鳳琴,李剛.高職高專院校校本師資培訓機制探索[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5):56-58.
[4]孟令臣,曹曄.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抽樣調查分析i[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9):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