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力的提升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個人財產的閑置促進了個人理財這一行業(yè)的發(fā)展。外匯理財作為個人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收益率的高低、風險性的大小決定著人們對其的投資態(tài)度。本文通過對外匯理財利與弊的詳細分析,做出了規(guī)避風險并獲得最大收益的戰(zhàn)略性建議。
關鍵詞:外匯理財收益率;外匯理財風險;成因;建議個人理財顧名思義就是人們根據市場經濟行情,把本人擁有的財產,在可以接受的風險范圍內進行資產增值的過程。外匯理財是外匯投資方式的一種,是指投資者通過外匯代表的資產、負債等進行的資產增值,以獲得最大收益為目的的投資行為。外匯理財的理財對象是外匯,和本幣理財是相對應存在的。我國的外匯理財屬于新興產業(yè),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者要正確分析其收益率和風險性的關系,做到合理有序投資。
一、外匯理財收益率的影響因素
外匯理財之所以能作為個人理財的重要形式,原因是其產品比銀行儲蓄有更高的收益率。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起息日、期限和期權設置等方面的不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存在著很大差異。這些差異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理財產品的期限直接影響著投資的回報率。
如2010年這一經濟危機重災年,美元和港幣的利率變化比較頻繁,美元仍處在升值的區(qū)間,連續(xù)的升息使得基準利率上升了2%,在當時,這種情況意味著投資者美元投資的收益率提高,但伴隨著存款利率的升高這種優(yōu)勢也相對減弱了。
2、倫敦同業(yè)拆借利率是投資回收率的標尺。
同期的倫敦同業(yè)拆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外匯理財產品高標準的收益率。市場上很多的高收益率產品都是反向掛鉤或者期限長的產品。
3、標的物變動對收益率有直接影響。
如與利率、匯率的掛鉤和與基金等標的物的掛鉤,這些標的物正向和反向的變動直接決定著收益率的高低。所以在利率、匯率上升的時期,投資者應該考慮正向掛鉤的產品,反之亦然。
4、投資者要留意理財產品的利率觀察區(qū)間。
相關的理財投資產品只有在利率觀察區(qū)間才可以得到好的收益。利率超出利率觀察區(qū)間時,銀行會按最低收益支付,這將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收益。投資者應該選擇有比較大的利率觀察區(qū)間的產品,從而穩(wěn)定自己的投資回報率。
5、提前終止權的歸屬問題也影響理財收益率。
提前終止權可以由銀行擁有也可以歸個人擁有。銀行擁有提前歸屬權時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對較高,但投資者的獲利選擇時間較短,缺乏主動性。投資者擁有提前終止權時收益率較低,但相對自由。
二、外匯理財風險分析
投資是一種投機行為,是有風險的,規(guī)避風險成為投資者能成功獲利的重要手段。外匯理財存在風險是由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決定,在經濟全球化這一大環(huán)境下外匯理財風險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市場風險。
主要包括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匯率對外匯理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用不同貨幣進行交易時,由于匯率的不定期波動造成的經濟損失。匯率是通過貨幣和時間兩個因素構成外匯風險的,這種風險只能通過不同貨幣的兌換才能體現,同一貨幣不存在外匯風險。投資者投資和清算日期的長短也影響投資風險,時間越長,風險越大。利率風險是通過市場利率的不確定性造成投資者損失的。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可能造成投資者對預期收益和預期成本的錯誤估計,從而出現預期收益高于實際收益和預期成本低于實際成本的情況。
2、法律制度和行業(yè)道德風險。
外部的法律環(huán)境變更和行業(yè)人員的職業(yè)素質低下造成的風險。國際經濟的不景氣會造成國內和國際相關法律制度的變更,法律風險影響著外匯理財,金融特性的外匯理財產品受法律風險的影響更為明顯。行業(yè)道德風險存在于所有行業(yè),外匯理財行業(yè)也不例外。如一些金融機構為了獲得高利潤,向外宣傳的產品信息不實,夸大投資回報率,給投資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3、信用風險。
包括投資者的信用風險和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兩部分。投資者信用風險主要表現在投資者資金來源不實,或交易期間資金不足造成的風險,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財產損失。銀行要通過和境外相關金融機構的合作來賺取利潤,境內外的制度差異和該機構的信用情況也會對銀行是否成功獲利帶來風險,銀行利潤的縮水也會為投資者帶來投資風險。
4、其他風險。
首先,提前終止權的歸屬存在風險。金融機構執(zhí)行提前終止權時可能對投資者造成一定損失,而投資者施行提前終止權時可能會讓金融機構提高投資者的投資成本。其次,存在流動性風險。如投資股票債券時,在下跌時不能及時的拋出,賣出的難度大,變現難度增加造成損失。再次,政府的直接干預。如買賣本國貨幣、提高本幣利率和控制本幣外流等。最后一些突發(fā)事件也影響著外匯理財投資。如美國的金融風暴造成了全球經濟不景氣,造成美元貶值等情況,直接造成了投資者對美元和相關產品投資熱情的下降。
三、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規(guī)避風險的措施
外匯理財的風險要得到有效控制,不是單一方面努力就能辦到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要正確認識自身不足,從內部找原因并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的大環(huán)境制定出確實可行的理財方案。
金融機構面對理財風險應采取的措施:1、加強自身體制建設,建立內部的控制機制。首先,金融機構要加強后臺的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技術支持平臺,為自身提供強大的資源保障。其次,金融機構要明確相關的法律和制度問題,挺高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素質,確保產品信息的準確性,保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最后,金融機構要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對國際市場匯率的變動做出準備的預測,確保投資者投資產品的交易通暢,保證外匯理財服務的持續(xù)性、準確性。2、提高內部機構和人員的風險意識。要求金融機構相關從業(yè)人員擁有準確識別外匯風險的能力,把風險控制貫徹到整個理財業(yè)務過程中去。
投資者面對理財風險應采取的措施;1、投資者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投資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對目標產品的內容要做到詳細了解,制定完善的投資計劃。在購買外匯理財產品時要了解產品的品牌、收益率和期限,要選擇具有豐富經驗的金融機構,確保投資的安全性。投資那些在自己承受范圍內的產品,不要存著賭博的心理去投資,一個工廠工人和一個千萬富翁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2、外匯匯率的變動對外匯理財的影響是最大的,投資者要合理的選擇外匯幣種。我們通過匯率的確定與否要做出不同的選擇。匯率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投資者要盡量買高利率的幣種,而在匯率不穩(wěn)定的時候就不要把錢都投在一種幣種上了,要衡量匯率和利率的比重,做到適當投資。3、投資者要明確投資產品的流動性是否良好,對資本少、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要選擇流動性好利率觀察區(qū)間短的產品,不過這樣在安全的情況下會損失一些收益機會。4、注意標的物的選擇。理財產品的不同標的物,其存在風險差別較大,所以選擇具有穩(wěn)定標的物的理財產品會降低投資的風險。投資貨幣市場比投資資本市場的風險小的多。
任何投資都具有風險性,我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使得一些國外的投資方式流入國內,造成了國內投資市場混亂的局面。投資者在認清自身實力的同時,要全面了解理財產品的性能和風險,做到與金融機構的有效溝通,在增強自身經濟實力的同時,為我國建立良好的投資秩序出自己的一份力。(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莊樂梅,《貿易融資與外匯理財實務》,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年1月
[2]李健,《外匯風險防范技巧與策略》,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年
[3]陳小五:《外匯理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