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初中生 數學學習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B-0076-02
現(xiàn)在的農村初中生普遍對學習數學積極性不高。的確,數學不像理化生那樣有生動有趣的實驗,相比顯得有些枯燥乏味。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在實踐中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頗有收獲。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做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知識水平,創(chuàng)設適應學生的學習情境,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主動獲取知識,自覺訓練技能。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設計一個紙箱用來存放物品,既要能放多一些東西,又要節(jié)省用料。班里的同學每人都設計了一個方案,他們之中到底誰的方案比較理想呢?是否箱子的表面積大,能放的東西就多呢?由此引出課題“圓柱的體積”。通過這樣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新課的內容上。以這樣的生活情境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是為生活服務的,學習了知識就有本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又如,在講二次函數應用時,講這樣一個實例:一個旅游團,收費標準是少于30人不能組團,恰好是30人時每人收成本費800元,多一人每人少交10元。問這個旅游團帶多少人時不掙錢也不賠錢?帶多少人時掙錢最多?最多掙多少元?學生紛紛運用已有的知識,有的列方程,有的用算術方法計算。然后教師讓他們討論交流,分析他們所列的方程,并與二次函數的解析式對比,使學生感悟原來這道題用二次函數來解決是這么簡單,由此意識到二次函數的重要性,從而對二次函數的學習產生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合理的情境,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主思考機會,同時能在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內驅力,讓他們愿學、樂學、善學。
二、利用數學美感,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數學的美感很豐富,數學學科本身知識結構的內在美,數與形特征的外在美,數學思想方法的奇異美,數學語言符號、圖像、信息的簡潔美,課堂教學中解題思路探索的過程美,點撥啟發(fā)的藝術美等,這些都能給學生以美感。因此,教師要依照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guī)律,精心提煉數學中蘊含的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美的世界,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黃金分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向學生揭示報幕員站在舞臺上的最佳位置、女青年扎腰帶的最理想的位置,以及黃金分割在優(yōu)選法及建筑、繪畫、舞臺藝術設計等各方面的實際應用,使學生感受到黃金分割的形態(tài)美及應用價值,學生產生濃厚興趣,表現(xiàn)出積極的學習動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數學的美感特征,善于引導學生審視數學之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鑒賞和感受數學美,按照美的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三、給學生提供展示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可分為以下四類:一是基礎不好,對自己沒有信心;二是課堂反應比較快,但不注意復習鞏固,沒有鉆研精神,數學成績一般;三是肯下工夫,時間花費很多,但效率很低;四是課堂反應快,基礎知識比較扎實,數學思維很好。在每學完一節(jié)或一單元時,對學生進行課堂檢測(時間不超過10分鐘),每次的檢測題由前三類學生輪流出。學生根據最近所學的知識進行選題,教師幫助他們把握方向,進行試題篩選,主要是知識點梳理。如在復習實數部分時,讓學生讀懂例題并進行模仿,安排學生出一些有關一個正數的平方根、一個數的立方根,求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題等問題。然后由出題者組織批改,統(tǒng)計得分。這樣的做法使學生感到收獲很大。學生說:“我在出題的過程中必須把握重點、難點。批改卷子時,我知道哪些錯誤不該出現(xiàn)。在以后的學習中,我知道該怎樣學習數學,怎樣梳理知識點,盡量避免錯誤的發(fā)生。在數學上我對自己有信心,而且每出完題,都感覺特有成就感?!睂W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比以前積極、主動,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班級的學困生明顯減少了。對于第四類學生,安排他們每天選擇一題給班級的同學進行講解,題目要求新穎,其中主要涉及中考重點考察的知識。這樣在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對數學激起更高的學習熱情。班級優(yōu)秀人數逐漸增多。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信任學生,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自主發(fā)展的空間,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注重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學生之間總會存在差異。好的課堂教學應當關注學生的差異,根據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問題,使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從而樹立全體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比如在講函數圖像及性質時,首先讓學生動手畫圖像,然后讓學生根據圖像觀察函數所具有的性質。這時可采取分層提問,展示圖像時可以讓基礎較差但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展示;在歸納性質的時候,可以讓觀察能力較強的同學總結。另外提問時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時間,特別是那些需要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解決的問題,更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過程中,有時候學生不能馬上回答,教師不要著急提問其他學生,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當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先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再提另外的問題。要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說明、補充或者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tǒng)、完善。對學生回答對的地方要及時予以肯定,以增強學生的信心。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只要注重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利用學科特點,誘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實施因材施教,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就能夠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喜歡學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去獲取知識,從而能促進學生數學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責編 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