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的教學特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近、個個擊破的教學原則,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怎樣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在努力探索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營造民主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美國教育學家帕爾默先生在他的《教學勇氣》中說:“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的完整。”要想讓我們的學生學習,首先要滿腔熱情地全身心投入教學中,教師要把自身的認同看成是教育中必須首要解決的問題。要和學生一道努力去探索“偉大事物”的奧秘,一起和學生合作,一起發(fā)現錯誤,一起發(fā)現新的東西。作為老師我們還要有足夠的“睿智”在學生遇到麻煩、走上偏離教學目的的路時,給學生做出指導。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民主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用愛心感染學生,用真誠換取信任,真正使師生關系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問題意識
創(chuàng)新學習來源于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善于“問”,要善于引導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解決問題。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鄙朴诎l(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的基礎。實踐證明,問題意識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創(chuàng)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fā)產生認識的沖動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可以想像,沒有了問題意識,課堂將會是一潭死水,永遠激發(fā)不了美麗的漣漪。我國古代學者早就提出,“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如在教學《磁場》一節(jié)課時,學生對磁場都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于其特點還沒有科學的概念。所以我就讓學生先描述一些與磁場有關的生活現象,然后讓他們根據生活經驗提問題,再逐步引導學生提出與物理有關的、科學的、有價值的問題。
三、教會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能力
高中物理能力培養(yǎng)可分為過渡階段、正常階段、提高階段、完善階段四個階段,各階段落實好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標。
1.過渡階段。在高一第一學期的教學中,教師除按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識記、理解和簡單應用能力外,要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剛上高一的同學,自學能力較差,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任務難以落實,可根據課文,每節(jié)課給學生適量的閱讀時間,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減少課堂的單調呆板氣氛,可采用啟發(fā)、演示、討論等多種方法教學,以調動思維,活躍氣氛,激發(fā)興趣;可將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內容通過聽寫方式讓學生記錄,既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和速記能力;可設置一些課堂作業(yè),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階段。通過第一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適應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達到正常學習狀態(tài)。這時,教師的重點要放在按教學大綱和會考大綱的要求實施教學。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在每節(jié)課中貫徹落實能力培養(yǎng)目標。通過第二學期和高二學年的教學,全面完成會考大綱中要求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任務,使學生達到會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順利通過會考關。
3.提高階段。會考是水平考試,高考是能力考試。進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學生要參加物理高考,而力學和電學部分又是高考的重點,所以,在選修課教學中,在重點提高力學和電學知識水平的同時,要著重開拓學生的智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創(chuàng)新的能力。教師的精力應放在精選習題、優(yōu)化和組合試題上來,通過高質量的習題和試題,加強對學生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階段。根據近年來物理高考試題考查知識點多、覆蓋面大、命題新穎、題型多樣化、智能性強等特點,在總復習教學中,教師要確定好復習目標,制定出教學策略,處理好教師與教材、教師和學生、學生和教材之間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則:(1)重點知識結構化。抓各部分知識的中心點,將知識以此為中心組織起來,形成知識網絡,找出各網絡間物理量的相互關系。(2)基礎知識系統(tǒng)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結構,系統(tǒng)地劃分、歸類和排列基礎知識。(3)難點知識問題化。以問題解決難點,精編一些含有難點知識的習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識,突破難點知識。(4)習題結構梯形化?;⒅?、難一起練,讓學生做適量的習題,提高思路,強化聯系,加深理解。(5)復習方法多樣化。在研究知識、研究學生、精選習題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