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法因果關系認定也是犯罪的重要依據是刑法學中的重要問題,而準確判斷行為人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刑法因果關系對于判定刑事責任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刑法因果關系;因果關系研究對象;必然說;必然與偶然兩分說
一、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對象。
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對象是什么在學界有著不同的看法。大概有以下幾種:第一、是指人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第二、是指一定的人的危害行為同危害結果之間的關系。第三、認為是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關系。第四、是認為客觀上違反刑法規(guī)定的符合犯罪客觀要件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同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關系。這一問題上的通說是高銘暄教授在《刑法學原理》這一著作中對于相關問題的闡述。即:“刑法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薄捌涮攸c為:其一,作為此種因果關系中的結果性質,只能是按照刑法規(guī)定屬于犯罪構成的要件,并且能夠作為追究刑事責任根據的結果,包括已經發(fā)生的損害,以及發(fā)生某種損害的危險狀態(tài)。其二,作為此種因果關系原因的,是在客觀上符合刑法規(guī)定的某種犯罪特征的行為。”
在這些學說中,在本質上其看法上的分歧的主要在于兩個問題。第一、什么是刑法因果關系所研究的行為;第二、刑法因果關系研究的意義是定罪上的還是量刑上的。對于這兩個問題,筆者認為,刑法因果關系研究的行為應當是在客觀上對社會或他人造成危害,并符合刑法規(guī)定的構成犯罪的客觀要件為刑法所調控的行為。刑法因果關系所研究的意義首先定罪上的,其次是量刑上的。這里的其次不是次要的意思,而是對于因果關系而言,只有先達到可以定罪的程度,才能再考慮量刑的問題。若其因果的聯系程度不能達到可以定罪的標準,那么就更不能談到量刑的問題了。
二、刑法因果關系上的必然與偶然之爭。
對于刑法的因果關系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這一問題,在我國刑法學界長期存在這兩種學說:“必然說”與“必然與偶然因果關系區(qū)分說”
必然說認為,刑法之間因果關系的聯系一定是必然的,只有必然的聯系才是刑法所研究的因果聯系。這種學說首先將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看作是在哲學因果關系指導下的因果關系,在哲學上便否定了因果關系的偶然性存在。該觀點認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一切因果聯系都是必然發(fā)生的,前者存在著后者產生的依據,后者是在前者運動下所產生的一種必然的結果。根據這種看法,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也應該是必然的。同時,必然說認為在因果關系中,不存在實然的偶然性,而是抽象的,無數的偶然性,偶然性只是因果關系發(fā)展過程中的存在的一種抽象可能性。每一個偶然性都不能獨立的引起結果的發(fā)生,而在因果關系運動的過程中,當若干個偶然性相與產生事物的根據相結合,產生的就是原因與結果間的必然聯系,這時在必然的因果關系中所存在的若干的偶然性就是結果產生的條件,而是不是原因。其次,在刑事司法的角度看,只有堅持必然因果聯系,才能使刑事司法更嚴謹,更合理。避免打擊的范圍過于廣泛。
必然與偶然因果關系區(qū)分說認為,刑法中除了有必然因果關系之外,還存在偶然的因果關系。偶然的因果關系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行為同危害結果之間外在的、非本質的聯系。引起這種危害結果的根據,不在于行為人行為本身,而存在于另一事物當中。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三點:第一、偶然因果關系是在一對因果關系在由“因”向“果”運動的過程中(這種過程可以是正在進行,也可以是已經結束),偶然的與另一個原因相遇,改變了原有的因果關系運動軌跡,使結果發(fā)生了改變;第二、改變后結果發(fā)生的直接原因是后來出現的原因;第三、原來的原因改變后結果發(fā)生的必要條件。必然與偶然因果關系區(qū)分說是針對“必然說”而提出的。首先這一學說否認了必然說中將因其結果發(fā)生的“條件”排除在原因的研究之外,認為原因是一個屬的概念,包含了根據和條件。同時,認為在因果關系中,對結果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才是必然因果關系,其他的都是偶然因果關系。而且在事物發(fā)展的過程中,不能將必然和偶然割裂來看,肯定一個而排除另一個,這兩者是同時存在辯證統(tǒng)一的。另外,從司法實踐上來看,“必然說”往往打擊面過窄,如果在判定因果關系的過程中只關注于發(fā)生結果的必然原因,那么很多原因復雜的案件將不能做出恰當的處理。
三、對于兩種看法的反思
其實,都是從哲學上因果關系的判斷為刑法因果關系的判定尋找出路。希望用哲學來指導法學。但在筆者看來,這樣的區(qū)分似乎沒有必要,無論是必然說還是偶然說,在判定因果關系的過程中都要以兩個條件來評判行為人的行為:一個是事實,一個是法律。因此,在因果關系的判斷問題上。我們應該跳出因果關系區(qū)分偶然與必然的怪圈,換一個思路,通過對事實和法律這兩種標準綜合起來認定。即首先判斷行為人的行為在單純的事實范圍內是否與危害結果有著因果聯系。然后在存在事實因果的基礎上對該因果關系進行法律上的評判。如果我們可以避開必然與偶然之爭,從這種新的角度出發(fā),也許可以更好的解決刑法因果關系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高銘暄:《刑法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12.
[2]張紹謙:《刑法因果關系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01
[3]陳興良:《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