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論文屬湘潭大學(xué)博士科研課題資助項目項目編號:07wy06004)
摘要:《家長制度》與《夜鷹之星》是宮澤賢治的初期作品,分別創(chuàng)作于1920年和1921年,這期間宮澤賢治從盛岡高等農(nóng)林學(xué)校畢業(yè),面臨人生選擇的重要時期。因事業(yè)和信仰問題,賢治掙扎輾轉(zhuǎn)于與父親的強權(quán)斗爭中。作品中的“我”、兒子、夜鷹是賢治的化身,主人、老鷹則代表其父宮澤政次郎。如果說《家長制度》透過旁觀者 “我”,抽象地描述了處于父權(quán)壓抑下的兒子們無能為力、無奈保持沉默的心理,那么,《夜鷹之星》則通過具體塑造老鷹與夜鷹的形象,將王者的霸道與弱者的反抗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關(guān)鍵詞:宮澤賢治;父親;王者;弱者;沉默;反抗
作者簡介:鄒菊云:1965年,女,漢族,湖南益陽,湘潭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日本近現(xiàn)代文學(xué)。
寧明明:湘潭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日語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學(xué);攻讀學(xué)位:碩士學(xué)位;所在年級:三年級。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7-0221-02
1、序
在日本國民作家宮澤賢治文學(xué)的研究方面,日本學(xué)者、研究家從不同視角探究作品體現(xiàn)出的父子關(guān)系、父親形象,同時考證其與作者本人生活的關(guān)系。如吉本隆明指出,《銀河鐵道之夜》中,主人公焦班尼的父親雖然“不在”,但是,這位缺失的父親卻是影響焦班尼的言行乃至細微心理活動的要因;千葉一干指出,《貝之火》影射了宮澤賢治與父親政次郎在宗教分歧問題上的最終和解。誠如吉本隆明、千葉一干指出的,宮澤賢治的作品中,父親的存在或缺失左右著子輩的言行舉止,乃至心理變化。但是,筆者認為,縱觀諸多研究,對賢治作品中父輩的人格、權(quán)威等方面的研究有過于偏重之傾向。與之相比,面對不可抗拒的命運安排,子輩是盲目服從?極力反抗?抑或我行我素?此方面的探究極為貧乏。因此,拙文以宮澤賢治初期作品《家長制度》、《夜鷹之星》為對象,試圖通過對作品進行具體分析,在描繪作品中父輩形象特點的同時,重點刻畫其子輩的形象,并探究其與作者自身的關(guān)系。
2、《家長制度》
我們首先分析《家長制度》?!都议L制度》是賢治生前未發(fā)表作品之一,是原稿不足2頁紙的短篇作品。全篇僅有短短的18個句子,沒有情節(jié)可言,敘述者“我”目睹了一個黑夜發(fā)生在一戶農(nóng)家的一幕“無言劇”?!皠≈腥宋铩庇兄魅恕⒁粋€女人、主人的兒子們。
2.1、威嚴、沉穩(wěn)、毒辣
“我”的視線聚焦在主人身上。主人的坐姿、行為、眼神震撼了“我”。黑夜中,主人端坐在爐火旁,雙膝“威嚴莊重地并攏”,“就像把大黑柱切成兩段扔在那里一樣?!贝蠛谥侨毡炯议L制度中家長的象征。在煙霧飄散中,主人莊嚴穩(wěn)重的坐姿令來客“我”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重壓感。突然,“咣”的一響,好似重物陶器滑落地板,打破了室內(nèi)的寂靜。但是,主人沉默不語,“站起來”,“走過去”,3秒鐘后,一切恢復(fù)寂靜,主人“回到” 座位,“撲通一聲”坐下。沒有一句對白,“我”從陶器摔地之聲和主人離開又回到座位的動作推測發(fā)生的事情。在“我”面前,主人不露聲色,冷靜、克制。但是,無聲毆打妻子后的主人,兩眼在黑暗中宛如“陳舊的金幣”。主人乃一家之主,因此,在“我”的面前不失體面,保持威嚴,對妻子卻使用暴力,妻子被打卻絲毫不敢吭一聲,泥土房里“像死人一樣的寂靜”。由此可見,主人外表威嚴,遇事沉穩(wěn),卻心狠手辣,是家中絕對權(quán)威的代表。
2.2、勤勞、魁梧、無力
與主人形成鮮明的對比,“我”自始至終未見兒子們踏入正室一步,兒子們的一切行為都來自“我”的推測。兒子們“悄無聲息”地收工回家,“靜靜地”在泥土房間吃過飯,隨后躺在馬廄旁的草垛上。他們干活到天黑,回家后與父親沒有任何交流,無論是飲食還是就寢之處。對于父親無聲毆打母親,兒子們也似乎沒有任何反應(yīng),因為“土間”一片寂靜。但是,“我”極不平靜,推測兒子們沉默或許因勞累已酣然入睡。不然,兒子們個個身軀魁梧,“如果我說了什么不該說的話,他們中的無論誰,僅用一只手便能輕而易舉將我拖出房間,扔到屋外的黑暗中?!本C上所述,在“威嚴”、“沉穩(wěn)”、“毒辣”的父親面前,兒子們盡管身材魁梧,力大無窮,但是,面對父親憤怒地毆打母親,都保持著沉默,無力與父親進行對抗。而“我”完全忍無可忍。
2.3、“我”與作者
作品中的“我”仿佛是農(nóng)家借宿客,但是,“我”不僅僅是一位過路人,兒子們的沉默、主人的“毒辣”,使“我”實在“忍無可忍”,忍耐達到了極限。由“沉默”到“忍無可忍”,正反映出大正9年前后作者的心境。
大正7年12月中旬,賢治接到妹妹敏住院的消息后,便和母親一同上京看護妹妹。大正7年初,高等農(nóng)林學(xué)校畢業(yè)前夕,賢治就自己的職業(yè)選擇問題和父親商量了幾次,但一直沒有結(jié)果。因此,賢治想利用此次上京的機會離開家鄉(xiāng),在東京自謀職業(yè)。他滿懷希望寫信給父親,然而父親并沒有認同賢治的想法。大正8年3月,賢治不得不同妹妹一道回到家鄉(xiāng),在家協(xié)助父親料理店鋪。兒子們的無力即無奈,“我”的“忍無可忍”均反映了賢治對父親的不認同自己的意見的悲哀境遇。
3、《夜鷹之星》
《夜鷹之星》是賢治生前眾多未發(fā)表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據(jù)推測約寫于1921年。夜鷹是一種夜行鳥,由于長相丑陋受到同類的排擠,特別是名字中有“鷹”字,令真正的老鷹深感不快,每遇到夜鷹,便怒吼著讓夜鷹改名,要求它改叫“市藏”。但是,夜鷹認為自己的名字是神賜予的,不能隨意更改。卻又受到老鷹致命威脅,夜鷹無比痛苦,決定逃到遙遠的太空,最終成為閃爍的夜鷹星。
如果說《家長制度》通過兒子的沉默、“我”的“忍無可忍”抒發(fā)了賢治在父親的絕對權(quán)威下壓抑的心情,那么,《夜鷹之星》的夜鷹最終成為夜鷹星則體現(xiàn)了作者對家長制絕對權(quán)威的反抗。
3.1、王者的權(quán)威
《夜鷹之星》中老鷹是強大的存在,主要體現(xiàn)為鳥類對他的畏懼;老鷹的自我認定,以及老鷹對夜鷹的威嚇。首先看鳥類對他的畏懼。其他的鳥鄙視甚至奚落夜鷹,但“如果換成是老鷹,這些乳臭未干的小家伙恐怕只要聽到‘鷹’這個字眼,立刻就嚇得渾身發(fā)抖,面無血色,趕緊縮起身子躲到樹葉后面去了?!崩销椀耐雷阋允蛊渌B兒膽戰(zhàn)心驚,不寒而栗。其次,在老鷹的自我意識里,它更認為自己無論外表還是人格都是王者。這點從老鷹鄙視夜鷹可以看出。“你也真不要臉,你跟我,論品格,就相差那么多。你想想看,我可以在晴朗的天空自由飛翔,而你只能在陰天或夜晚才能出來。還有,你仔細看看我的爪和嘴,再跟你的比比看?!辈粌H如此,老鷹還企圖通過威嚇,命令夜鷹改名。綜上可以看出,老鷹是鳥類中的王者、強權(quán)者、父權(quán)的代言人,而這一形象與賢治的父親宮澤政次郎十分吻合。
宮澤政次郎15歲繼承祖業(yè),后開辦了宮澤商會。政次郎在家鄉(xiāng)巖手縣花卷市擔(dān)任過町會議員、調(diào)停委員、司法委員等要職,并多次受到表彰和褒獎。因此,與世世代代以農(nóng)為本的貧窮農(nóng)民相比,政次郎不僅在財富上,同時在榮譽上都占有絕對優(yōu)勢,如同鳥類中老鷹的存在。不僅如此,在家中,政次郎對身為長子的賢治要求十分嚴厲,尤其在賢治的擇業(yè)問題上,根本無視賢治本人的意見,要求賢治子承父業(yè)。由此可見,作品中的老鷹是賢治父親的化身,政次郎是封建父權(quán)制度的典型代表。
3.2、弱者的反抗
如前述,老鷹無論是長相、人格,還是在鳥類中的地位,都稱得上是鳥王國的絕對權(quán)威。與之相比,夜鷹雖然是“美麗的翠鳥以及被譽為鳥中瑰寶之蜂雀的哥哥”,但是,“臉像被抹上豆醬,有一塊塊斑點,嘴巴扁扁的,一直裂到耳根下”;沒有鋒利的爪牙,只靠吞食飛蟲生存。鳥王國的同類,如麻雀以及更小的鳥都對它不屑一顧??梢?,在鳥王國中,夜鷹是弱者,受到排擠。
但是,夜鷹在自我認識里,首先認為自己盡管外表丑陋,是“從來都沒做過壞事啊”,不僅如此,還助人為樂,“有一次畫眉的小寶寶從窩里掉下來,還是我送它回窩的?!笨墒堑貌坏剿说恼J可。夜鷹也進行自我反省,因而告誡翠鳥弟弟:“以后你捕魚時,除了不得不填飽肚子時以外,千萬別亂抓魚禍害魚兒?!庇纱丝梢姡国椀膬?nèi)心一方面充滿了對自己外形丑陋的自我安慰,另一方面又對自己吞食飛蟲的行為自責(zé)不已。
夜鷹不肯與老鷹妥協(xié),又擔(dān)心被老鷹殺死,于是求救他人,欲離開弱肉強食的生活環(huán)境,飛向不受現(xiàn)實世界自然法則支配的“光的世界”。
夜鷹寧愿燃燒而死也執(zhí)念于飛向太陽,太陽卻拒絕了夜鷹的請求。夜鷹求助于四方星座,卻受到了各自的冷嘲譏諷。夜鷹在現(xiàn)實的鳥類世界中遭到迫害和排擠,在自己理想的星群中也受到無視和嘲笑。最終,夜鷹依然想通過“死”來實現(xiàn)“再生”。
賢治如夜鷹一樣,是長子,出生巖手縣,當(dāng)?shù)赝恋厥重汃ぃ鞣N自然災(zāi)害頻發(fā),農(nóng)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然而賢治出身當(dāng)?shù)氐耐澹虼?,他的行為無法得到周邊農(nóng)民的理解與信任;在職業(yè)和宗教信仰的選擇上與父母發(fā)生對抗,這使得他也得不到家庭的接受。賢治如同夜鷹,遭受著排擠,忍受著鮮有人理解的孤獨。
不僅如此,賢治受到父親政次郎帶來的壓力。政次郎認為,長子繼承家業(yè)是理所當(dāng)然之事。而賢治卻非常厭惡經(jīng)商,認為商人的秘訣就是欺騙和造假。賢治在東京時多次寫信給父親,希望父親同意自己在京自謀職業(yè),但并未得到父親的批準。因此,他與父親的關(guān)系始終對立且緊張。除此之外,賢治與父親信奉的宗教不同,賢治與父親相互之間都想說服對方改信自己的宗教,父子之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激烈爭論,但雙方都未能成功。1921年1月23日,因與父親的宗教信仰分歧,賢治未經(jīng)父親允許上京進行國柱會的活動?,F(xiàn)實中的賢治如同夜鷹一般與父權(quán)抗?fàn)帯允刈×俗约旱睦硐胄拍睢?/p>
4、結(jié)語
《家長制度》與《夜鷹之星》是宮澤賢治的初期作品,分別創(chuàng)作于1920年9月和1921年,這期間宮澤賢治從盛岡高等農(nóng)林學(xué)校畢業(yè),面臨人生選擇的重要時期。因事業(yè)和信仰問題,賢治掙扎輾轉(zhuǎn)于與父親的強權(quán)斗爭中。作品中的“我”、兒子、夜鷹是賢治的化身,主人、老鷹則代表宮澤政次郎。如果說《家長制度》透過旁觀者 “我”,抽象地描述了處于父權(quán)壓抑下的兒子們無能為力、無奈保持沉默的心理狀態(tài),那么,《夜鷹之星》則通過具體塑造老鷹與夜鷹的形象,將王者的霸道與弱者的反抗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伊藤真一郎.宮沢賢治#65378;家長制度#65379;[M].近代文學(xué)試論.1974年.
[2]、佐藤泰正.文學(xué)における父と子[M].笠間書院.1983年.
[3]、清水正.宮沢賢治の神秘的世界[M].星雲(yún)社.1990年.
[4]、瀬地山角.東アジアの家父長制[M].勁草書房.1996年.
[5]、千葉一幹.描かれた父のイメージ[M].人文·自然·人間科學(xué)研究.2009年.
[6]、続橋達雄. 宮沢賢治研究資料集成第11巻[M].日本図書センター.1992年.
[7]、宮沢賢治.宮沢賢治全集[M].筑摩書房.1967年.
[8]、李楊.從宮澤賢治的宗教觀看其童話創(chuàng)作[J].黑龍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
[9]、鄒菊云.從《夜鷹星座》看宮澤賢治的心理葛藤[J].湘潭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