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學外國語學院英美語言文化系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在英語學習中,英漢兩種語言的差別比較大,要想準確完整地將英語原文內容準確地表達出來,并非易事。因此,我們在英譯漢時必須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才能較完美地譯出原文。
關鍵詞:英漢翻譯;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7-0149-01
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學好翻譯,首先必須了解翻譯的技巧,本文僅就常用的幾種翻譯技巧做簡要探討。
1、英漢翻譯中的語用預設
預設在翻譯中的作用首先體現(xiàn)在文本意義的傳遞上,需要譯者根據(jù)語用預設單向性、主觀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在相關的語境中進行推理才能獲得合適的意義。具體而言,可以將之置于作者的視域之下,將語境因素納入考慮的范圍,最終擴展自己的預設,形成合理的譯文。首先,要充分發(fā)揮譯者的主觀能動性,正確認識預設的思維,與說話者、話語、命題及語境聯(lián)系起來研究,嘗試實現(xiàn)視域的融合。(2)翻譯時要譯出確切的語用意義。比如,打個最簡單的比如,我們在和陌生人見面時,都會禮貌性地打招呼:“你好!”,英語當然不能照字面譯為“You good”,而是應該問“How do you do?”,這就告訴我們,翻譯時要考慮語用目的,這樣才能增強語篇連貫性和語言的適宜性??傊?,語用學是研究人們如何使用語言的科學,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習慣,因此翻譯時一定要譯出確切的語用意義,而且,在具體語境中,語用預設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翻譯時要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對語用預設作出不同的分類。
2、翻譯腔問題
翻譯腔是翻譯實踐中的常見病,也是影響英語譯文質量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指是由于譯者受原語表達方式的影響而產生的不符合譯語語言習慣的譯文。英語句子的代詞、連詞、從句比較多,句子比較長,漢語句子比較短,連詞、代詞使用的比較少,這是產生翻譯腔的重要原因。英語句子先總結后說事,而漢語則先說事后總結,這也是翻譯腔存在的重要原因。而且有一些詞在英漢兩種語言的句子中都有出現(xiàn),但它們各自蘊含的含義及使用方法則不同,這也給翻譯者帶來了麻煩。這就要求增強漢語修養(yǎng),加強英漢語言的對比學習,只有充分注意到兩種不同語言各自的特點,才能在翻譯過程中客服翻譯腔的問題。同時,要培養(yǎng)文化差異意識,因為中外文化差別很大,在翻譯時,要考慮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在此基礎上合適地譯出原文的深層含義。
3、選詞的靈活性
相同的詞匯,因作者寫作目的的不同及語境的不同,往往具有不同的涵義,因此,在英漢翻譯過程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用詞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比如以下幾個詞語(1)good eggs;(2)good match;(3)good looks,根據(jù)字面意思,我可以將其分別翻譯為:好雞蛋、好比賽、好視力等等模糊籠統(tǒng)的字眼,但如果我們重視選詞的靈活性,就可以將其翻譯為:新鮮的雞蛋、勁敵、美貌等。而且,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在英語中非常普遍。因此,要準確地確定詞義,把原文的含義在譯文中巧妙體現(xiàn)出來,僅僅了解詞的基本含義還不夠的,還要正確理解原文和譯文的文化語境,比如詞語的引申意義、詞的色彩(是褒義還是貶義)以及詞的強度(語氣的輕重)等,通過反復推敲,才能使得譯文準確達意傳神。
4、英漢翻譯中的視點轉移
視點轉移是翻譯的普遍現(xiàn)象,也是翻譯中必不可少的技巧,筆者所探討的視點主要是作者視點和譯者視點之間的關系。漢英在語言文化上的差異要求譯者在翻譯時尋求最佳的轉移視點。具體而言,視點轉移分為以下幾種:(1)肯否關系。英語中有一種表達了否定概念的特殊肯定句,需要我們從相反的方向來理解與翻譯。(2)因果關系。英語因果句中通常把結果放在前面,原因放在后面,對策翻譯時必須從譯者的視點出發(fā),調整翻譯策略。(3)上下義關系。上下義關系是指兩個詞匯之間,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包含了另一個詞的意義的語言現(xiàn)象,英漢翻譯中經常利用這種上下義關系進行轉換,掃除翻譯障礙。
5、增詞法在英漢翻譯中的應用
在英漢翻譯中,由于兩種語言在表達上有所不同,需要在原文的基礎上添加潤飾語,包括詞語、句子等,做到詞法、語法以及作者語氣等多方面的統(tǒng)一。(1)語義性增詞。為了使譯文語義明確,暢達通順,符合漢語的習慣,翻譯中常根據(jù)意義上的需要增加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量詞、范疇詞、動詞時態(tài)等,使譯文更貼切,更易于理解。(2)結構性增詞。省略是英語的一大特點,翻譯時往往要按照句法上的需要補譯英語中的省略成分,才能使譯文句子意思完整。這種按句法需要而增加詞的譯法稱為結構性增詞。(3)修辭性增詞??梢栽谧g文中適當使用成語。成語是廣大人民長期創(chuàng)造、提煉、發(fā)展起來的固定詞組,在翻譯中,適當使用成語,不但可以令譯文結構嚴謹,而且還可使其變得寓意深刻,比如,The engineer should know what he is looking for before beginning his experiments.我們可將其翻譯為:工程師在開始做實驗之前,對想要得到什么,應該心中有數(shù)。(know本身的意思是“知道、了解、認識”。在這里,我們靈活地把它譯為“心中有數(shù)”) 。
綜上,英漢翻譯是一個雙語轉換的過程,翻譯的目的就是要讓譯文讀者獲得原文的信息。英語和漢語屬不同語系,兩種語言在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異,而且兩種語言在使用過程中還常常涉及中西文化差異的問題,這就要求翻譯過程中要對原文的理解更透徹、更細致,更忠實準確地表達原文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丁丁.語境分析對英漢翻譯的影響及作用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1)
[2]、吳紹華.試析英漢思維差異在句子層次上對英漢翻譯的影響[J].今日科苑.2009(5)
[3]、馬蘭萍.論英漢翻譯中的譯性和同一性雙語表述[J].社科縱橫.2009(8)
[4]、劉基紹.英漢翻譯中的文化信息傳遞與英漢語言文化差異[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1)
[5]、何大順.論英漢翻譯過程中產生誤譯的幾種現(xiàn)象[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