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搞”字在羅山方言中使用非常頻繁,可指代大多數(shù)處置性動詞,本文主要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方面對羅山方言“搞”字進行全面的考察。
關(guān)鍵詞:羅山方言;“搞”;句法;語義;語用
作者簡介:方路平,女,1988年2月生,籍貫:河南信陽,西南大學文學院2010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7-0126-01
羅山縣位于河南省南部,屬中原官話的信蚌片。一般認為普通話的“搞”來自于西南官話,本文將對中原官話羅山方言中的“搞”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搞”的句法功能
(一)“搞”作為一個動詞,它有一般動詞的語法功能。能充當謂語;能帶賓語;能受副詞修飾;能重疊;能帶時態(tài)助詞“著”“了”“過”。
1、搞+賓語
1)搞+名詞賓語如:搞對象 搞關(guān)系 搞作業(yè)
2)搞+代詞賓語如:(1)搞啥子(什么)都得花錢。
(2)搞那些是很辛苦的。
3)搞+謂詞性賓語 如:搞創(chuàng)作 搞研究 搞學習
2、搞+補語
1)搞+結(jié)果補語
(3)莫把自個搞糊涂了。(4)這道題他死活搞不懂。
(5)電腦是誰個搞壞的?
2)搞+動量、時量補語
(6)幫我把電腦搞一下兒。(7)這生意我搞了幾年。
(8)這活兒,我搞了一段時間,今個兒不想搞了。
3)搞+趨向補語
(9)別打我的主意,我不想因為那些事把我也搞進去了。
(10)想辦法把那東西搞出來。
(11)活兒太多了,我們幾個根本搞不過來。
4)搞+處所補語
(12)莫把東西搞到桌子底下了。
(13)就是搞到北京我也要打這個官司。
5)搞+得補語
(14)放心吧,這件事我絕對能搞好。
(15)好好努力,成績一定能搞上去。
(16)這件事你搞的漂亮。
3、搞的重疊式
(17)你都不知道把衛(wèi)生搞搞?
(18)別光知道我玩,學習也要搞一搞!
二、羅山方言中的“搞”句法功能異于普通話的地方。
1、 受副詞“莫”的修飾,相當于普通話的“別”。受“莫”修飾時,可根據(jù)語境的不同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19)爸,你莫搞,我搞就行。
(20)莫搞算了,這活哪是人干的。
普通話也存在這種用法,如“你別搞壞了,讓他來!”,“別搞學習了,出去打會球吧!”。普通話的“搞”后面通常跟賓語或補語。在羅山方言中“搞”可以單獨受“莫”或“別”修飾。
第二種:(21)(甲正在寫作業(yè))乙對甲說:“筆借我用用?”
甲:“你莫搞。”
這種情況下的“搞”通常表示人的意愿,用在否定句中,表示“答應(yīng)、同意、愿意”等意思。這種用法在普通話中是沒有的。沒有肯定用法,如表示同意,通常說“行”“好”,不會單說“搞”。
2、受副詞“不”修飾。
羅山方言中,“搞”受副詞“不”修飾,一種情況是表示具體的動作義。
(22)我不搞,讓他搞吧。
(23)這么累的活別人都不搞,只有他愿意搞。
例(22)中的“搞”可以指干活、打牌等具體動作行為,例(23)中的“搞”相當于“干、做、辦”,其后可不接賓語或補語,而普通話則通常沒有這種用法。
另一種情況是“搞”表示愿意,相當于“好、行、可以”。
(24)甲:陪我一塊去逛街唄,你又沒啥事。
乙:不搞。
這里的“搞”表示說話人的意愿,“不搞”就是普通話中的“不行”,“不可以”,表示說話人不同意不愿意。表示此種意義時同樣只有否定形式,沒有肯定形式。如果表示同意愿意,要說“行,好”,而不單獨說“搞”。
“搞”受“莫”和“不”修飾時,都有指某些具體動作行為之義,但兩者是有區(qū)別的。“搞”受“莫”修飾表某些具體動作行為時,一般包含勸說、建議、忠告等之義。如例(19)(20)?!案恪笔堋安弧毙揎棻硎揪唧w動作行為時,一般用于說話人自述或轉(zhuǎn)述別人的話,如例(23)(24)。
3、羅山方言中的“搞”后可接可能補語。
(25)我覺得這事搞不得。(相當于普通話中“不能搞”)
(26)你說搞得成搞不成?(相當于普通話“能不能搞”)
例(26)的回答既有肯定形式“搞得成”(相當于普通話“能搞”),也有否定形式“搞不成”(相當于普通話“不能搞”)。
(27)真搞得啊,我的工資終于發(fā)了。
(28)媽媽:寶貝兒,看我給你買了你最愛的奧特曼玩具了,搞得不? 兒子:真搞得。
三、“搞”的語義及語用分析
《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78)釋“搞”為“做;干;辦;弄”,后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第5版)中增至3個義項:做、干、從事;設(shè)法獲得;弄、整治。隨著社會的進步,語言的發(fā)展,“搞”的意義也越來越豐富,如今“搞”已成為一個泛義動詞,具有泛義功能,它可以指稱或代替很多具體動詞,意義寬泛。
羅山方言中“搞”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如例(3)(6)。
(37)飲料被他搞完了。(飲料被他喝完了)
(38)小張被他搞了一頓。(“搞”可以是“打、罵、教訓、批評”等義)
“搞”在羅山方言中除了能代替大部分處置性動詞外,最富方言特色的一點是表示人們的意愿,相當于能愿動詞。
(39)周末一起去溜冰,你搞不?(你愿意不?)
(40)他媽讓他回家,他不搞。(他不肯)
這種用法在羅山方言中很普遍,以至于像能愿動詞“愿意、肯、應(yīng)該、會”等在口語中很少被人們使用。“搞”表意愿,主要用于否定句和疑問句中,后一般不接賓語和補語。
普通話中的“搞”是不能指代能愿動詞,而在羅山方言中“搞”可以替代能愿動詞,這一點是普通話所沒有的。
“搞”無論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是在方言中使用都相當普遍,其使用范圍之大、使用頻率之高、詞義義項之多,都是別的動詞難以比擬的。吸收方言詞匯能夠不斷給現(xiàn)代漢語注入新鮮的血液,它才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商務(wù)印書館, 1996.
[2]、 徐時儀“搞”的釋義探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