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提琴作為一種演奏樂器,音色優(yōu)美,音域寬廣,既可作為獨奏樂器來演奏,又是管弦樂隊中演奏旋律聲部的主要樂器。因此,學習小提琴的少年兒童越來越多。但是,由于小提琴是一種很難掌握的樂器,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各種困難,以致多數(shù)人都半途而廢了。本文針對少年兒童學琴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突出問題,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小提琴;練琴;兒童;家長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07-0059-02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躍發(fā)展和人民群眾文化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許多兒童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學會演奏一門樂器。將來無論是從事音樂專業(yè)還是作為業(yè)余愛好,都是有益無害的選擇。這其中,為子女選擇學習小提琴的家長越來越多。作為同是學習小提琴專業(yè)的我來說,看到小提琴事業(yè)后繼有人,心里自是無比的高興。
有人學琴,就要有人教琴。說到小提琴教學,本人要結合近七、八年指導少年兒童學習小提琴的經驗,與那些為孩子選擇學習小提琴的家長們談一談少年兒童學習小提琴應該注意的一些事項。兒童有許多與成年人不同的特點,例如:貪玩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不好集中精力做事情、沒長性、不能為學習吃苦等。這些都是兒童學習小提琴的障礙。如何幫助孩子們克服這些障礙,是擺在指導教師和兒童家長面前的一些共同的難題。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學習小提琴與學習文化知識有明顯不同的一點:學文化知識,例如學語文,即使不動手練習寫字,只要常讀,認得字形,懂得字意,識字達到八百字左右,就能讀懂報紙和簡易的科普文章。但是學習小提琴不然,如果只是聽老師講課,只看譜子看琴,不動手練習,無論你有多么聰明,也是絕對學不會的。小提琴注重的是動手和模仿,把老師傳授的知識通過動手摹練,在手、眼、腦的共同記憶下,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或稱技能,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慢慢地就學會演奏小提琴了。學習小提琴,沒有速成法,即使是當今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大師,也是這么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除此別無捷徑。因此,家長在為子女選擇學習小提琴之前,就應該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要樹立長期、耐心地幫助孩子的思想。愛子女,就要為子女的長遠幸福著想。
下面針對學琴兒童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結合本人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粗淺的看法。希望能對學習小提琴的少年兒童和家長有所幫助。
一、要防止兒童對練琴產生厭惡情緒。厭惡情緒是少年兒童學習小提琴最大的障礙。大約有80%的小朋友在三年之內都放棄不學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對練琴產生了厭惡情緒。也可以說小提琴演奏員的"出品率"是非常低的。因此,教師和家長要耐心呵護兒童愛琴、玩琴的興趣,盡量不要恐嚇、責罰,謹防挫傷了兒童的學琴積極性。兒童一旦厭惡了小提琴,若想讓他再堅持學習小提琴,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保護兒童學琴的積極性,是應當放在小提琴教師和兒童家長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上的。
1、學琴要學練習曲,這是學器樂的人都知道的常識。而練習曲這東西,既缺乏那種能夠感染、陶醉演奏者自身和周圍聽眾的優(yōu)美的旋律,又不是能夠練上十遍八遍就能掌握其中技術的東西。像是《沃爾法特》、《開塞》這樣的初級練習曲,平均要練上百遍,才能基本掌握其中的練習要點。有些較難的練習曲,至少要拉幾百遍,甚至上千遍還不得要領。例如《克萊采爾》、《羅德》這些能標志一定演奏技術水平的練習曲,即使練習上千遍,也不一定能夠全面掌握練習曲作者設計的全部演奏技術內容。而如果讓一個六、七歲的孩子練一首十行的練習曲一千遍的話,可能要花一年半的時間。我們設想一下,一年半只練一首練習曲,別說孩子們沒有了學琴的興趣,就連家長也受不了老練一首練習曲、(對于外行來說)絲毫看不到進步的原地踏步式的學琴方式。因此,每首練習曲,不論兒童拉的熟練程度如何,只要能不停頓地拉下來,并且大體上基本掌握了其中的技術,應該按照兒童的不同條件,在一到三周內結束。然后另換一首練習曲,繼續(xù)學習新的技術內容。對于這一首練習曲中尚未掌握的技術,留待以后在實際應用中遇到困難時,再有針對性地單獨練習,或者等年齡稍微大一點,(大約十歲左右時)再結合學生當時的技術缺陷有針對性地反芻一遍。在學習練習曲的同時,要讓兒童少量地拉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家長或孩子周圍的人聽得懂的、聽后愿意鼓勵孩子的樂曲。這樣可以保持孩子學琴的興趣。
2、堅定家長讓孩子繼續(xù)學琴的決心,有時甚至比保持兒童的學琴興趣更重要。因為家長若失去了興趣和決心,那就失去了督促兒童練琴的積極性,兒童若沒有人督促練琴,那定然是不會練這枯燥乏味的東西了。因此,有些小提琴演奏員的家長在回憶自己的子女學琴之路時,都不無感慨地說孩子學琴的前十年,關鍵看家長是不是能堅持。若家長能堅持,孩子多數(shù)能堅持下來,若家長不能堅持,孩子遲早會扔掉小提琴。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個人在學習小提琴的前十年,家長的態(tài)度是決定孩子能否繼續(xù)學琴的關鍵。
3、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學習小提琴的一個很大的難點是掌握音準。因為小提琴不是鍵盤樂器,音準完全要靠精確的聽力和左手的手指對指板的熟悉。關于聽力,需要從小認真練習才行,要多聽多練。要經過長期、細心地對音準進行辨析、追求。只有聽得準,才能摁得準。要求演奏者的手指摁指板的時候,要準確無誤,不能有半點差錯。要達到這一步,主要是靠練習音階。而音階的練習,是比練習曲的練習還要枯燥的一項訓練。練習曲可以兩三周換一首,但音階不行。對于初學小提琴的兒童來說,一條音階要練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要直到這一條音階的每個音都很準了,左手在指板上(結合兒童的程度)都可以跑得很快了,才可以再拉下一條。而拉下一條的時候,這已經拉好的一條還要經常(最好是每天)復習,否則時間長了不拉,就又不準了。山東藝術學院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李晰教授有句名言:“音階是要拉一輩子的”。也就是說,你只要還在拉琴,那就必須拉音階。不要說我們一般學琴的人,就是著名的演奏員,甚至就連音樂學院著名的小提琴教授,只要一段時間不練音階,哪怕只有半月二十天的不練,那他演奏較難的樂曲時,肯定有些音就不準了。因此,初學琴的少年兒童,每天練琴時,最好是先練音階,等到能夠把要練的這條音階都拉準了時,再拉練習曲,最后練樂曲。如果某一天的練琴時間不多,不足以練完全部作業(yè),就要先保證練音階的時間,剩下時間再練別的內容,若沒有多余的時間,就不練別的??傊瑸榱俗非笠魷?,奉勸學習小提琴的朋友們,每天必須練音階。
二、練琴也要掌握方法。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幾種練琴的方法。
1、練習音階時,要慢練,盡量把每一個音拉準。如發(fā)現(xiàn)哪個音不準時,要慢慢地單獨練那個音,直到拉準為止。許多小提琴家把慢練奉為金科玉律。要等到把每一個音都練準了,再逐步提高速度,直到能讓左手在指板上比較快速地跑起來。然后才再練下一條。
2、兒童學琴,最好能堅持每天練琴。每天練琴有許多好處。首先是有利于音準。因為每天練琴,手指對指板的記憶會逐漸牢固。記憶與遺忘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對于某一件事來說,記憶多了,遺忘就少了。反之,遺忘多了,記憶就少了。每天練琴,手指對指板還沒來得及遺忘就又進入了復習,在反復地復習中,加強了記憶。因此,每天練琴有利于提高控制音準的能力。其次是熟練。眾所周知,熟能生巧。每天練琴,自然比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熟,熟練相加,日復一日,天天如此,小提琴演奏技術自然進步就快。反過來說,如果凈找些借口不練琴,比方說,今天奶奶過生日,不練琴了;明天參加親戚的婚禮,不練琴了;可以不練琴的借口越來越多。久而久之,練琴的時間越來越少,拉琴的技術越來越差,對小提琴的感情越來越淺,終止學琴的想法越來越濃,那么,被學琴的同學們淘汰出局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了。由于兒童集中精力的時間較短,因此,每次練琴的時間不宜太長,四、五歲年齡的小朋友,每次可練習三、五分鐘,但每天可以多練幾次。隨著年齡的增長,到六、七歲時,每次可練琴十分鐘至二十分鐘,以后隨著練習曲難度的增加和練琴歲月的增長,可根據每個人的自身條件,適當延長練琴時間。
3、由于兒童學琴時,一般一周上一節(jié)課。在這一節(jié)課中,老師講的內容單靠兒童自己記住并理解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家長陪學。家長要當場把老師講的內容記住并理解透了,課后再擔任輔導員的角色。使幼兒在練琴時,不至于離老師的規(guī)范要求太遠。另外,一個星期上一節(jié)課,到周末時,琴弦跑得就很不準了,家長還肩負著幫孩子定弦的任務。很多實例證明,對于學習小提琴的少年兒童來說,家長負責任的,學有所成的多;家長不太負責任的,則多數(shù)都半途而廢了。
總之,學練小提琴,要早學,要靠較好的先天條件,要靠教師的辛勤指導,要靠家長的呵護、鼓勵和引導,要靠積極、科學的練琴方法,更要靠練琴時間的積累??梢赃@么說,若沒有多年連續(xù)練琴的功夫,即便是天才,也成不了小提琴演奏家;反之,若能夠做到十五年以上連續(xù)練琴不輟,即便資質不是太好(當然弱智或肢體殘疾的除外),要成為一名小提琴演奏員,也不是太難的事情。這正像一句俗話說的:只要工夫深,鐵杵磨繡針。于是,我也送給學習小提琴的少年兒童和家長們一句話:堅持、堅持、再堅持;堅持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