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當代中職生的思想狀況出發(fā),從人性化角度探討中職學校班級管理方法,具體從制訂班規(guī)、建立人性化的溝通方式、實行人性化的評價方式三方面著手,以期達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關(guān)鍵詞 人性化 班級管理 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4-0007-02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yè),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每位學生是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因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當前極力提倡和呼吁的一種理念。教育無外乎包括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雖然社會、家庭對一個人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也在無形中教育著每個人,但筆者認為學校教育是更為正規(guī),更為系統(tǒng)的教育形式,它不但向?qū)W生傳授文化知識、科學技術(shù),還塑造學生的人格,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當前中等職業(yè)學校發(fā)展勢頭很好,學生越來越多,但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學生知識文化層次不同,思想也復(fù)雜,給學校管理帶來很大難度。鑒于此,筆者認為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班級管理應(yīng)充分體現(xiàn)人性化,讓學生既成才又成人。
一、當前中職生的思想狀況分析
當代中職生應(yīng)該說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她)們既不是有著雄心壯志上大學的高中生,也不是放棄繼續(xù)求學的初中畢業(yè)生,更不是有著較高文化水平的成熟的大學生。他(她)們沒有為生活奔波的壓力,也沒有實現(xiàn)大學夢想的動力,他(她)們的內(nèi)心世界其實是矛盾的、苦悶的,甚至是空虛的,因為大部分中專生沒有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筆者曾在所帶班級作過一次問卷調(diào)查,其中一個問題是“你的學習目標是什么?”,一個問題是“你每天過得快樂、充實嗎?”,其中只有10%的學生回答有明確的目標,30%的學生回答過得快樂充實。這個結(jié)果令人出乎意料,他(她)們都接受了不少于10年的教育,年齡不低于16歲,而對于現(xiàn)在和未來的生活竟然如此消極和茫然。正是這種茫然,于是就出現(xiàn)了厭學、逃學,甚至在校園里打架斗毆、抽煙喝酒、談情說愛、言行舉止粗俗等一些不良現(xiàn)象。因此,作為中職學校的教育管理者應(yīng)針對學生這種特殊的思想狀況,從學生的心理世界出發(fā),用人性化的方法來感化學生,教育學生,管理學生,引導學生走上一條成才成人之路。
二、制定人性化的《班級管理規(guī)定》
筆者多年擔任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工作,通過實踐,認為要管理好班級,首先應(yīng)制定一套具體可行性的“班規(guī)”,而在似乎“無情”的條條框框里應(yīng)滲透著潛在的“人性”。
1.體現(xiàn)“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人性特點。首先應(yīng)把學生作為一個普通人看待,更何況他們還只是未成年人,因而犯錯誤是難免的,要給學生改錯的時間和機會,不能“一棍子打死”。比如在制定“班規(guī)”時可以規(guī)定:一次遲到班干部提醒,兩次遲到罰做五道題,三次遲到應(yīng)寫書面保證,超過三次則在全班作檢討,這種“規(guī)定”既給學生提供了改錯的機會,又教育了本人,也警示了其他學生。
2.尊重學生人格,懲罰有度。對于犯錯誤的學生,適當?shù)膽土P是必要的。但“班規(guī)”中應(yīng)規(guī)定,不得用粗俗、刻薄的語言諷刺、挖苦、嘲笑和打擊學生,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和差異,要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以說服教育為主,懲罰中也應(yīng)包含寬容。比如,做早操時一位學生遲到了,操場上全是老師和學生,如果此時要他站在臺上面對全校師生,肯定讓這名學生羞愧難當,說不定還會作出過激的舉動,因此應(yīng)在事后教育或懲罰,這樣效果會更好。
3.獎勵為主,讓“冰冷”的條款充滿溫情。從事教育的專家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被人肯定、贊賞是人人都期待的,這是人的一種精神需要,是人的本性。一個班集體要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爭先求學的風氣,設(shè)立各種獎勵(包括物質(zhì)的和精神的)是必不可少的。如獎一支筆,一個精致的本子,授以“小作家”“小歌唱家”“優(yōu)秀衛(wèi)生員”“優(yōu)秀值日生”等稱號,這些都能使“班規(guī)”充滿溫情,也讓學生萌發(fā)進步的欲望。即使是易犯錯誤的學生,對他們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應(yīng)該有所獎勵。雖然他們沒有做到最好,但做到了更好。蘇霍姆林基說:“贊揚差生極微小的進步,比嘲弄他們更顯著的劣跡更文明。”
三、建立人性化的溝通方式
教育管理有時和應(yīng)對偶發(fā)事件一樣,也許一時之間連圖書館的書都幫不上忙,那些深奧的理論此時顯得“軟弱無力”,令老師望“理”興嘆,只有特殊的方法和對策才派得上用場。因此面對“另類”學生,老師不應(yīng)該一味埋怨、訓斥,甚至挖苦,而應(yīng)該冷靜下來,真誠地溝通,真正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俘獲他們的心,建立平等信任的師生關(guān)系。
1.書信溝通,窺視學生真實的心理。中職生已經(jīng)有獨立的思想了,他們希望被人理解,被人認可,盡管他們的想法不盡成熟,不盡正確,甚至是荒唐。此時作為學生人生向?qū)У睦蠋熅蛻?yīng)給予正確的思想引導,以免學生誤入歧途。而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對別人有一種戒備、懷疑的心理,一般不輕易透露自己的心聲。如果面對面無法用語言溝通的話,筆者嘗試過,用無聲的語言——文字來溝通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曾經(jīng)有一名性格怪僻的女生,她經(jīng)常獨來獨往,無故曠課,我們進行了多次交談,但她的低頭不語讓我一度束手無策,無奈之下我遞給了她一張紙條。果然,第二天晚自習這位同學將一個精致的信封交給了我,洋洋灑灑四頁紙的真情告白,讓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16歲女孩的特殊心理。幾次書信來往之后,我們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互相信任的朋友??磥戆嘀魅魏蛯W生之間的書信溝通真的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2.個別聊天,營造輕松談話氛圍。所謂個別聊天,就是教師通過與學生在非公共場合聊天或無拘無束地談話,了解學生課堂之外的生活和心理。這與傳統(tǒng)的面對面訓話式教育方法完全不同,它把學生與教師置于平等的地位上,尊重了學生的人格,體現(xiàn)了教育人性化的一面。中職生已趨于成熟,他們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即使所謂的差生也有尊嚴,因而對自己所犯的錯誤,他們不愿意在其他老師或同學面前談,更不愿在教室等公共場所談,否則談話或詢問只會陷入僵局。因此,“私下”的個別聊天既可以避免這些情況的發(fā)生,又可以更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另類想法”,比如對老師的評價,對班干部的意見,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甚至平時不敢談的“戀愛觀”,在老師誠意的感召下學生均能暢所欲言。筆者多年實踐表明,個別聊天法有時能達到“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效果。
3.平等對話,建立互信師生關(guān)系。古人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是對老師地位的一種尊重。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師生觀念在現(xiàn)代人的心里已經(jīng)漸漸淡化。本人也認為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和地位是不一樣的,但人格是平等的。尤其在“崇尚個性”的今天,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已然不能像古代那樣,因而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chǔ)上尋求一個支撐點來教育他們,應(yīng)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xiàn)代教育方法,平等對話就是這個支撐點。中職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需求的人,而且是不夠成熟的青年人,因而對他們的教育耐心、感性、尊重是不可缺少的。居高臨下的責怪、訓斥、嘲諷,甚至打罵只能適得其反,不能起到任何教育效果。只有冷靜地耐心地與他們平等溝通、真誠交流,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才能打開學生心扉,師生關(guān)系才會融洽。
四、實行人性化的評價方式
也許學生對同學、家長給的評價會不太在意,但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微笑甚至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學生都會琢磨好久。一句贊揚的話也許會高興幾天,一句批評的話也許會沮喪幾天,因而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應(yīng)該慎重,并盡量多一些人性化的語言和方式。
1.自評和他評相結(jié)合。人都是一個“多面體”,要全面了解和評價一個學生并不容易,而班主任的“一家之言”,有時會失之偏頗。為了給學生一個較全面的評價,筆者認為采用學生自評和同學他評,然后班主任再綜合評價的方法,這樣較公平、民主、真實,也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生樂于接受,也能積極參與,不管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大家都能坦然面對,同學之間多了一份真誠,少了一份猜忌。
2.注重發(fā)展性評價,減少獎懲性評價。獎勵和批評固然是對學生的一種評價方式,但這只能涉及到少數(shù)學生。那些努力了并有進步的學生,因為沒有名列前茅卻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這樣不便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因而對這類學生應(yīng)采取發(fā)展性評價的方法,即表揚其在某一方面取得的顯著進步,比如在某次活動中的出色表現(xiàn)、曾為班集體爭得過榮譽、紀律觀念增強等等,這種評價既合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規(guī)律,又體現(xiàn)了面向全班學生的管理宗旨。
3.充滿個性化的評語。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在校表現(xiàn)都不盡相同,因而對學生的評語也不能千篇一律。要讓學生覺得自己是班上“獨一無二的我”,覺得班主任真的很了解我,很關(guān)心我,這樣評語也就實在地起到了師生溝通的作用。比如,“姓名類評語”“性格類評語”“警戒類評語”等等,這些別具一格的評語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別,一對一地進行評價,架起了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為更好地管理學生起到了輔助作用。
總之,學生管理工作是中職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它的繁瑣復(fù)雜曾令老師們望而生畏,但只要我們深入了解學生,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耐心教育學生,使每位學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個性展現(xiàn),相信學生管理工作一定會有所成效。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