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自漢武帝建郡算起,敦煌這塊熱土孕育和造就了眾多的杰出人物,為燦爛輝煌的敦煌歷史文化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環(huán)境相對安定的敦煌地區(qū)文風昌盛,教育繁榮,人才濟濟,名師輩出,先后涌現(xiàn)出宋纖、闞駟、郭璃、宋繇、劉昞、索敞等著名儒學大師,其中影響最大、成就最為突出的當數(shù)五涼時期的劉曬。
劉昞,字延明,敦煌人,約生于公元370年,卒于440年,五涼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幼年時,在儒學上頗有造詣的父親劉寶對他進行了良好的啟蒙教育。14歲以后,投拜到敦煌著名學者郭瑀的門下學習儒家經(jīng)書,因品行端雅、學業(yè)優(yōu)異,深受郭璃賞識,并成為郭瑀的東床快婿。
劉曬在世的70年,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當時,南北分裂,北方先后出現(xiàn)了十六國、北魏等朝,河西則是西北幾個割據(jù)政權(quán)的舞臺。他童年時,敦煌是前涼張?zhí)戾a的天下。不久,前秦苻堅奪取了河西。以后,西涼、北涼又相繼稱雄,直到北魏統(tǒng)一北方。成年以后,劉昞隱居酒泉,潛心學問,前秦、后涼政權(quán)多次征召,他都不應命,學習老師郭璃的做法,開辦私學,教授弟子,從其受業(yè)者達500多人,為河西培養(yǎng)了眾多的人才。
公元400年,李暠割據(jù)敦煌,建立西涼,不久遷都酒泉。李暠統(tǒng)治西涼期間關注民生,注意發(fā)展經(jīng)濟,也十分重視人才培養(yǎng),他崇敬劉昞的人品學識,邀請其擔任儒林祭酒、從事中郎,主持教學及經(jīng)籍??弊⑨尮ぷ?,后來又遷升為撫夷護軍。李暠還將自己與劉昞相遇比作劉備得遇諸葛亮,對其禮敬有加,不分君臣,經(jīng)常一起閱讀經(jīng)史,切磋學問,并關切地對劉昞說:“卿注記篇籍,當盡日力而已,夜可息也?!眲\非常感動,言“朝聞道,夕死可矣??鬃营q日‘不知老之將至’,昞何人,敢不勉乎”,抓緊時間博覽群書,揮毫著述,“雖有政務,手不釋卷”。420年,以張掖為都城的北涼沮渠蒙遜打敗西涼,占據(jù)酒泉、敦煌。沮渠蒙遜對劉昞也十分敬重,拜劉昞為專管起居注記的秘書郎,尊稱為“玄處先生”,并在西苑專門修建了陸沉觀作為學館,請劉昞在其中教授弟子,每月按時送來羊酒予以犒勞。沮渠蒙遜死后,其子沮渠牧犍對劉昞的尊重有增無減,尊劉昞為國師,經(jīng)常親自看望慰問,并為他配備了索敞、陰興兩位青年學者為助教,還令文武百官跟隨劉昞學習經(jīng)史。北魏平定涼州后,樂平王拓跋丕拜年近古稀的劉昞為從事中郎,因年邁未能東遷而居留姑臧(今武威),440年病逝于返回敦煌的途中。
劉昞一生三度教書,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培養(yǎng)的學生遍布河西,著名學者索敞、程駿就出,自他的門下。索敞做過劉昞的助教,他像老師一樣,專心經(jīng)籍研究,造詣深厚,人北魏后以中書博士身份從事教育工作,“勤于誘導,肅而有禮”,學生“多所成立,前后顯達,至尚書牧守者數(shù)十人”。程駿從小孤貧,但機敏好學,在劉昞的悉心教導下,學有專長,對老莊學說有獨特見解,北涼時曾任東宮侍講,給太子講經(jīng)授課;北魏時任著作郎和秘書令,著作頗豐。由此可見,劉昞育人只要是可造就之才,無論其貴賤貧富都一視同仁,還善于誘導,因材施教。
劉昞勤奮好學,知識淵博,將畢生的精力用在了讀書、教書、著述上。據(jù)《魏書-劉昞傳》記載,他一生注釋和撰著的經(jīng)史子書達一百多卷,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經(jīng)學、史學、語言文字學和雜學等多種學科。他注釋的書籍有《周易》《韓非子》《人物志》《黃石公三略》,撰著的有史學著作《三史略記》《涼書》《敦煌實錄》、語言文字學著作《方言》、辭賦類文學著作《靖恭堂銘》等。其中最能代表劉昞學識的是他的三部歷史著作《三史略記》《涼書》和《敦煌實錄》?!度仿杂洝酚置堵杂洝?,是劉昞因《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卷帙浩繁、記事繁復而刪繁就簡編著成的一部共130篇、84卷的簡史?!稕鰰?0卷是記載前涼張氏政權(quán)事跡的歷史著作。《敦煌實錄》20卷記載敦煌地區(qū)史地人物等西涼歷史,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實錄體史書。劉昞的這些著作在當時影響很大,非常流行,437年沮渠牧犍遣使獻給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20種書籍中,就包括《涼書》和《敦煌實錄》。如今,這些著作雖然歷經(jīng)兵火,大都失傳了,但劉昞“德冠前世,蔚為儒宗”的地位以及他對中國古代文化教育所作出的貢獻,將永遠彪炳史冊。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