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非智力因素;學習興趣;情感培養(yǎng);意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11—0055—01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廣義上說,凡智力因素(注意、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統(tǒng)稱為非智力因素,它是相對于人的智力因素而言的。從狹義上來說,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動機和個性等。這些因素對學習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是整體發(fā)生作用的。既有直接參與的智力因素,也有間接參與的激發(fā)認知活動的非智力因素。它們共同構成求知欲、主動性、積極性和傾向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協(xié)調、統(tǒng)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的,學習的成功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決定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來填補智力因素的某些不足,促進智力水平的提高,又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的意志對一定客體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趨向性和選擇性的體現(xiàn)。語文學習興趣是在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礎上產生的認識傾向。對新異奇特事物進行注視、接近和研究,是學生具有好奇心的具體表現(xiàn),由此就會產生求知的強大內驅力;求知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悅情緒反過來又使原來的求知欲進一步加強,于是興趣就越來越濃,由此便可形成學習語文的直接動力。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兩種,前者是由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本身引起的,后者是由學習結果引起的。例如,在學習“鳥”這個概念之前,教師提出“雞是鳥嗎”這樣的問題,那么,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會始終處于激發(fā)狀態(tài),并會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二、重視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
情感教育,是一個與認知教育相對應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為人發(fā)展的重要領域之一,對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重視情感教育,就是關注人的情感層面如何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產生新質,走向新高度;也是關注作為人的心理機制之一的情緒機制,如何與生理機制以及與其他心理機制一道協(xié)調地發(fā)揮作用,以達到最佳狀態(tài)。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蹦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情感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兩點。
1 移情入境,隨境生情。
俗話說,觸景生情。景即境,情和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具體的情境可以喚起人們相應的情感。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手段把學生帶入課文中特定的情境里,引導學生入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教授《望梅止渴》一文時,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了《望梅止渴》片段,那酷熱的天氣,那酸酸的梅子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一片梅林中,片段放完學生已是口水直流,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課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語感傳情。
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嚴謹、簡潔、邏輯性強,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由衷的敬佩之情,促使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吸收和掌握。如,在教授《白鵝》一文時,教師首先應讓學生帶有情感地朗讀詞語,然后把這些詞語放在課文中并帶著感情去讀,邊讀邊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品味人生。
三、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是學習語文的后盾
學習本身就是一項艱辛的勞動,需要克服重重困難。堅強的意志有助于學生克服懶惰、懶散等不良習慣和消極情緒,排除自身與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擾,保證學習活動的持之以恒,有助于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訓練、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形成,這就需要有堅強的意志。
青少年時期是人的情感和道德成長的關鍵時期,它影響著性格的形成。韓愈的《進學解》中說道:“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闭Z文學習作為一項復雜活動,其成效也要受到學生性格因素的影響。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非智力因素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積重難返,要想徹底改變語文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成為一門令學生學得開心、學有成效的學科,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摸索、完善。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