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實驗在教學中的特殊作用,利用實驗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實驗的直觀性,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記憶;利用實驗的導向性,啟發(fā)學生主動思維;利用實驗的可信性,加強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利用實驗的易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
關鍵詞: 物理實驗教學 教學課堂 學習興趣 實驗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實驗在教學中的特殊作用,即利用實驗現(xiàn)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導學生有序地觀察;通過實驗也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來引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通過實驗探討,讓學生對概念和規(guī)律有全面正確的理解。為此,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為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我們應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利用實驗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有興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無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當一個同學對某種學習產(chǎn)生興趣時,學習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中學生仍處在好奇好動的年齡段,對周圍發(fā)生的沒見過的現(xiàn)象會特別感興趣。在上演示實驗時,我們想辦法做好每一個實驗。如上《汽化》一節(jié),先拿出酒精讓學生確定狀態(tài),然后用酒精在黑板上寫一個字,一會兒字跡消失了——酒精汽化了。這樣引入新課,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產(chǎn)生了。
二、利用實驗的直觀性,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記憶
有的教師可能以為有些實驗現(xiàn)象簡單,一說學生就清楚,只需講一講他們就記住,何必花時間來做實驗呢?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根據(jù)記憶規(guī)律,人記憶的東西隨時間的延伸便逐步淡忘,而親眼所見到的比耳朵聽到的記憶時間要長約三倍,俗語說“百聞不如一見”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應在做實驗上多花點時間,避免為記憶某個概念或規(guī)律而多次地重復講述。如,在講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關系時,我們通過做下面這組實驗一來讓學生記憶:準備一個拉力器,選擇幾位同學來拉,有的能拉開,有的拉不開,這是為什么呢?再請一同學在門上不同邊開門,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一星期后課前復習檢查發(fā)現(xiàn),全部同學都記住了這一關系。又如,在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時,一般同學認為實心的鐵塊(或其他金屬塊)浸沒在液體中會下沉,但若將鐵塊浸沒在水銀中,同學們將看到鐵塊上浮。通過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學生明確了解物體的沉浮是由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關系來決定的,從而對物體的浮沉條件有較全面的理解和較深刻的記憶。
三、利用實驗的導向性,啟發(fā)學生主動思維
實驗過程是按一定的程序進行操作、觀察的過程,同時也是引導學生思維,并總結出一定規(guī)律的過程。我們要根據(jù)實驗的導向性,采取一定手段(如引導學生注意某個方面,根據(jù)實驗過程恰當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有目的地去觀察,有方向地主動思考,從而獲得和掌握知識。如,在做水沸騰實驗時,取兩杯水加熱(加熱時間不同),一杯沸騰另一杯沒有。在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下列問題:開始加熱時水沸騰了嗎?是什么現(xiàn)象?蒸發(fā)可在哪些溫度下進行?沸騰時溫度是多少?沸騰和蒸發(fā)表面現(xiàn)象上有何不同?沸騰一段時間后溫度是多少?說明了什么問題?這樣通過邊實驗邊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也就容易掌握沸騰的特點及它與蒸發(fā)的區(qū)別了。
四、利用實驗的可信性,強化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
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物理實驗正是使理性認識感性化的一種方法,可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變得具體。通過實驗和其他生活實踐獲得感性認識,經(jīng)過分析判斷和推理,達到理性認識的目的。如在討論電阻的大小時,有的同學認為,因電阻等于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通過的電流強度的比值,所以當它兩端的電壓改變時電阻也會改變。若通過實驗驗證,就很容易糾正這一錯誤認識。在討論“液體的壓強”時,許多學生對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重量無關的知識點不理解,并誤以為液體越多重量越大,產(chǎn)生的壓強也應越大。為了澄清學生這種錯誤認識,我們在課堂上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取兩個底面積不同的透明圓筒,下端各有一帶塞小孔,并在兩個容器中倒入同樣多的水,然后同時將兩筒小端的塞子抽出,發(fā)現(xiàn)小筒下端孔中流出的水比大筒急,并且噴射的距離也遠。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對上述問題也就有了正確的理解。
五、利用實驗的易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
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或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影響。教學大綱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有明確要求。實驗本身也是一個操作的過程。學生在分組實驗中,每個人都有操作機會,在演示實驗中,可以讓學生模仿老師的實踐操作,還可以讓一部分學生配合老師一起完成實驗。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可以將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或布置一些課外小實驗,盡量給學生一些親自動手的機會。如在學習杠桿后,我們就布置了自制杠桿的小實驗。做初二物理“鉛團下沉,鉛盒浮在水面上”的演示實驗,我們就將其改成了簡單的課堂學生實驗。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好一塊牙膏皮,課堂上發(fā)給他們每人一個燒杯(裝水)將牙膏皮揉成團放在水中,看是下沉還是上???有什么辦法能使牙膏皮浮在水面上?學生不得不動手動腦去做,從而既加深了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yǎng)和提高了實驗技能,進而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