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315課堂”是先學后教高效課堂,其中預習環(huán)節(jié)是整堂課的依托,因此,應該把傳統意義上的預習變?yōu)椤白灾鳌⒑献?、探究”式的立體預習,以提高預習效率,這是實現三維目標的關鍵。
關鍵詞: 新課改 “315課堂” 高中物理教學 預習效率
新一輪的課改、教改已經扎根于每一個校園,并且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像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一批學校經過不斷努力終于嘗試出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三三六模式”,“預習—展示—反饋”的教學模式。這在大家都在徘徊、爭論、摸索的當口,無疑是撥云見日,確實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315課堂”也是“先學后教”模式的一種詮釋,將一節(jié)課大致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十五分鐘左右,第一階段:自主學習;第二階段:合作探究;第三階段:達標測試。其中的第一、二階段其實就是預習、展示、點撥釋疑的階段,最后的達標測試是反饋的階段。筆者認為這種課堂模式,就其“形”來看,是符合新課改理念的,能夠為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為自主學習的實現提供可能。然而,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三維目標”,這才是課改的“神”。
高中物理教學如何在“315模式”下做到“形、神”兼?zhèn)淠??作為一門實踐性強、實驗性強、與生活聯系緊密、蘊涵哲理方法、充滿探究奇趣的課程,筆者認為如果過程草率,就必將空有其“形”而丟其“神”。從“315課堂”環(huán)節(jié)來看,預習成為關鍵環(huán)節(jié),什么樣的材料準備就會壘出什么樣的房子,預習起到了“瓶頸”的作用,因此,有效高效的預習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提高預習效率呢?筆者認為,“轉變意識、提高興趣、培養(yǎng)能力、優(yōu)化導學”是提高預習效率的必要保證。
一、建立全新預習觀,以意識促效率
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315課堂”模式的預習和傳統教學模式的預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知識為本位的,因此,相應的預習也就是在書上劃出概念、規(guī)律、公式并記住,然后掌握例題,爭取會做課后練習。如果現在我們還這樣預習,新課改就是一句空話,三維目標也就無從談起。因為新課改不僅有知識目標,更注重知識生成的過程,要求學生在知識的生成過程中改變學習方式,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生成探究精神,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而這些如果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不充分,整堂課的展示僅僅是知識的展示,合作與探究也就會空洞無物或草率無序。比方說,在物理教材中都有“說一說”、“做一做”、“思考與討論”等小欄目,如在《必修2》學過圓周運動之后有這樣一個“思考與討論”:地球可以看做一個巨大的拱形橋,橋面的半徑就是地球的半徑。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時,地面對車的支持力是零?這時……
在《必修1》第三章第1節(jié),引入相互作用之前有一個“說一說”:質子帶正電,但質子能聚集起來構成原子核。根據你的推測,原因可能是什么?像這些看似無心,實則有意的小插曲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思維,拓展思維,還可以培養(yǎng)猜想、質疑探究的習慣和能力。如果在預習時以知識為目的很容易忽略,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也就達不到新課改的目標。
因此,“315課堂”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并不純粹是知識的預習,更應該是集“自主、合作、探究”于一體的學習過程,是圍繞三維目標充分醞釀的過程。只有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才會變“假預習”為“真預習”,從而保證預習的有效性。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學,以興趣促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會創(chuàng)設不同的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但在“315課堂”下,預習前置,并且成為事關成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我們也應當把情境導學前置用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這是物理學科的優(yōu)勢,也是物理學科的特色,一個小實驗,一點小應用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加速度時,我們可以先介紹:“短跑冠軍博爾特奪冠的背后其實是有一個團隊的,這個團隊就專門研究博爾特速度變化的規(guī)律和加速的性能……”學生不僅知道了研究速度變化的必要性,而且有足夠的興趣去研究速度的變化。以這樣的狀態(tài)去預習,自然會有很高的效率。
三、培養(yǎng)預習技能,以能力促效率
有了意識和興趣可以說是良好的開端,但如果沒有良好的預習方法,就談不上高效的預習能力,更談不上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預習還是會成為“高效315”的瓶頸。因此幫助學生掌握預習方法、找到預習的規(guī)律以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能力是提高預習效率的關鍵。
(一)培養(yǎng)閱讀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專家智慧的結晶,可謂博大精深,它不僅是知識體系的載體,而且包含對學習方式的引導。它的設計蘊含了思想方法的教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總之它是教學活動的引領,是教學三維目標的折射。學生的預習也應該以教材為中心,預習知識體系,熟悉過程方法,感受科學精神,而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預習的能力。如:預習概念時要培養(yǎng)學生抓關鍵詞的能力。比方說,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如果遇到“相互”一詞,往往有對稱的思想,兩物體的地位是平等的,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相互擠壓”等。而“相對”一詞指的是一種比較,這個時候要注意比較的是什么物理量,像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中有“相對運動”這個條件,比較抽象,如果抓住關鍵詞“相對”就知道了這是一種比較,比較什么呢?比較的是運動狀態(tài),也就是比較速度,學生就明白了“有相對運動”指的是“速度不同”。而在預習規(guī)律、定律時,一定要抓住適用的條件,像庫侖定律中的“點電荷”就是學生預習時引發(fā)思考的地方。
只有通過不斷熏陶和引導,讓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技巧,形成閱讀教材的能力,才能保證預習效率的提高。
(二)培養(yǎng)信息收集、整合能力
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會產生思維的遷移,有些時候想把討論的問題深化,有些時候會產生質疑和猜想,有些時候需要更多的相關信息來鞏固觀點,而這些都需要學生進一步地去收集信息。因此,信息收集整合能力的提高也是提高預習效率的保證。比方說,學生在探討物理學家的實驗時,很自然地會想到一些很難操作的細節(jié),學生就會想辦法弄清這些細節(jié),那就必須獲取相關的信息。如:古代計時是難題,科學家在實驗時是如何計時的呢?難道真的用滴水計時或者用脈搏來計時?學生會很感興趣地去模仿。這個時候,教師應當教會學生查閱的途徑,快速篩選信息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探究精神的養(yǎng)成,形成科學精神,也就達到了預習的效果。
(三)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能力
“315課堂”的預習,其實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立體學習過程,合作探究的能力至關重要。培養(yǎng)合作能力就是讓學生具備協調組員關系的素質和能力,比如可以通過一些合作研發(fā)的實例來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要讓學生明白合作的意義,就必須具備尊重他人的品質,組員之間分工要合理,在出現分歧時不能感情用事而應大家討論解決,還要正確對待合作與競爭的關系,等等,逐步建立順暢的合作關系。探究能力是對新事物的認識能力,要通過不斷熏陶使學生善于觀察,勇于質疑,大膽猜測,學會分析,當然也必須培養(yǎng)學生基本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具備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在預習過程中就會順暢很多,也才會實質性地向三維目標靠近,從而提高預習效率。
四、優(yōu)化導學設計,以導向促效率
要保證預習的高效性,教師就必須做好引路人,讓學生的時間都用在刀刃上,這樣對導學案的要求就比較高了。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必須充分體現三維目標,并且讓學生預習時有明確的方向,按照導學設計的過程走確實能展現立體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課堂的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還有檢測環(huán)節(jié),不僅要有知識的成分,還應該有過程方法的成分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成分,這樣學生預習的方向性就很明確,從而提高預習的效率。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315課堂”為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實現,為新課改三維目標的落實提供了可能。但實現這些的前提是必須有真正意義上的充分展現“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預習,否則就只能是知識本位的傳統教學。因此,筆者認為必須通過“意識、興趣、能力、導向”四個方面來確保預習效率的提高,從而保證“315課堂”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曹慶偉.巧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彭征.人教版教材3-2的編寫思想.中學物理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