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尊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體現(xiàn)青少年文化特點,關懷學生精神成長需要,用初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程內(nèi)容、實施教學,用優(yōu)秀的人類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樹立社會責任感。陶行知先生指出,師范生變成了孫悟空,那唐僧誰去做呢?師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師范生應該拜小朋友做師傅,也如同孫行者的本領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我認為把老師當孫悟空、當小朋友,就是千萬別把自己當老師。
一、教師要把自己當愛國主義的宣傳者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分階段分層次對初中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老師要當好愛國主義的宣傳者。最近日本挑起的釣魚島事件紛紛揚揚,惹得中國人內(nèi)心甚是憤懣。我正在遺憾自己沒法(八年級上)向學生直陳釣魚島是中國的神圣領土。但只要處處留心就能做到。我們在學習《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這一課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講述了幾個國家的青少年是如何生活自理的,其中就講到了日本是如何培養(yǎng)兒童自理能力的。還有一則材料對比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日兒童夏令營的種種情況。我適時地提出了中日兩國兒童誰的自理能力強的問題。很多人都大聲地回答日本。我又引導學生找出學會自理的重要性和不自理的危害。然后我拋出一個問題:日本叫囂釣魚島是日本的,你們說呢?假如有一天真要發(fā)生戰(zhàn)爭,那些在夏令營中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正是該他們出力的時候,他們能贏得戰(zhàn)爭嗎?很多學生面面相覷,一臉茫然。我馬上提出“我們不能做其他的事,但我們要有一顆愛國的心。我們要增強自理能力,從而增強自身能力。假如真有一天發(fā)生戰(zhàn)爭,我們才真正可以為國家作貢獻?!痹谒枷肫返抡n上一味空講大道理,談愛國,學生非但不領情,反而會嫌你煩。而日本由于其民族心理的影響,他們比較強調(diào)憂患意識教育,因此他們善于不斷學習別國的長處,不斷發(fā)現(xiàn)本國的不足,不斷改革以完善自己。這就是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但我們又確實需要宣傳愛國主義教育。所以我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愛國主義的宣傳者。我在不露痕跡的時候做好了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又達到了教學目標。
二、教師要把自己當傳統(tǒng)美德的弘揚者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多次提到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整個教育的核心,把握了道德教育才能把握整個學校教育。很多人一聽到思想品德,就自然地想到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而思想品德課也確實要對學生加強道德教育和傳統(tǒng)美德教育。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古人的敦親、明志、自強、誠信、知恥、厚仁、貴和……在思想品德書中都有寫到,而且有些就是專門用他們作為標題的,同時這些內(nèi)容也是我們?yōu)槿颂幨赖幕疽蠛妥鋈说幕緶蕜t。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我讓學生明白具體的內(nèi)容,明確具體的要求,明確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做法,并要求學生真正做到。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修正自己的行為,最終切實做到孝敬父母、自強、自立、誠信……并且在學習中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學會努力、刻苦、堅持,最終嘗到成功的甜美,從而更進一步完善自己。
三、教師要把自己當成知識的學習者、傳播者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我們的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快。18世紀,80—90年;19世紀,30—40年;20世紀70年代以前,15—20年;70年代以后,5—10年;90年代以后,3—5年;進入21世紀更快。老師當年所學的知識也早就更新了。如果不再學習,我們的知識就根本無法適應教學。我首先是學生,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再把新知識傳授給學生。剛上班時,我總能看到有些老教師把前一輪教過的教案拿出來抄抄改改。我當時特別羨慕他們,同時也特別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一套根本行不通。知識在變,學生在變,一切的一切都在變。所以我就總感覺自己是個新教師,所有的一切都從頭再來。這也讓我放下姿態(tài),以前所未有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以一顆永遠年輕的心不斷地加強學習。其次,我只是個傳播者,是座橋梁。我的作用就好比《斑羚飛度》里的那只老羚羊,為把生的希望留給年輕的羚羊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只是我不需要那么悲烈,但作用其實是一樣的。所以,我更要放低身段,放下姿態(tài),不斷地學習,不受束縛,全身心地服務學生。
四、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十八般武藝的賣藝人
思想品德課一聽就感覺枯燥無味;一上課才更知道形同嚼蠟,也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它也與歷史課有別,插一段野史佳話,放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既豐富課堂又生動形象。我們只能從自身著手。(1)教師要能唱。在講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時,為了引入課題,很多老師直接播放《走進新時代》。為了富有吸引力、有創(chuàng)意,我給學生起了個頭,帶領學生一起唱(主要是能唱的一起唱)。我把握主要的調(diào),再適時地提出問題,我們當家做主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我們進入怎樣的新時代,等等。(2)教師要能“跳”。上課時思維活躍,適時用身體語言做示范為思想品德課增色。我在講解綜合題目兩只青蛙掉進牛奶不同表現(xiàn)與結果時,為了突出對比,用雙手比劃青蛙的兩條腿,然后做出拼命往外跳的姿勢,并伴隨著我強有力的臂膀……我一定要跳出去,從而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所學的內(nèi)容,樂觀的心態(tài)、堅強的意志,進而找到正確的答題線索。(3)教師要能說。思想品德課精彩的地方莫過于教師引入一些實事新聞。奧巴馬與羅馬尼的競選辯論,都提出了對華強硬態(tài)度,但奧巴馬更勝一籌,所以最終獲勝,學生聽了以后一片嘩然;日本對釣魚島的種種政策及做法,也激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最美司機”“最美教師”的故事讓學生感動不已。(4)教師要能幽默。上課最怕無趣,來點幽默,調(diào)節(jié)氣氛,活躍課堂。有時問一個簡單的問題,答案居然是和我們剛講的內(nèi)容毫無關聯(lián)的;前面剛剛講過的內(nèi)容馬上提問他也會說不知道。這時我就以暈倒的姿勢倒下,引來全班哄堂大笑。有些學生要求他回答問題,他回“干嗎”,我則回一句“我受之不起”,學生明白過來后哈哈大笑,因為我把它變成了“干媽”。批評、生氣,浪費時間,也起不到作用,幽它一默,效果反而更好。
高明的老師不會把自己看成是老師,他站的角度,看的方法,想的領域應該更廣更寬更遠。思想品德課也應該這樣,我們千萬別把自己看成老師,這樣才會收獲更多。
參考文獻:
[1]胡曉風,金成林,張行可,吳琴南編.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第二版.
[2]http://baike.baidu.com/view/1182381.htm,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