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wù)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克服怕說、怕寫的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對他們今后學好各學科知識都有著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說話訓練 表達能力
說話是人們在生活中交流感情、傳遞信息的工具,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情感的橋梁。所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他們今后學好各門功課、提高學習能力、開發(fā)智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人的思想與情感必須通過說話才能表達出來,如果對學生缺乏良好的口語交際方面的訓練,就會使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受到阻礙,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說話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wù)。
一、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讓學生在說中展示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其實就是口語交際的能力??谡Z交際能力是指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一種傾聽、表達、與人交流自己思想的一種能力。語文新課標對口語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利用語文教學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努力創(chuàng)設(shè)各種交際情境,讓所有學生有口語交際的機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huán)境,營造和諧、融合的交際氛圍,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交流欲望,樂于交際,游刃有余地交流。在教學《黃山奇石》這課時,我將各種奇石制作成課件,投放到屏幕上。當文中的“仙桃石”、“猴子觀?!?、“仙人指路”等美景逼真地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時,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個個舉手說出課文中每一句話所寫的景物,當然也贏得了其他同學的一片掌聲。教學實踐證明,要經(jīng)常設(shè)計一些主題鮮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相互間進行交流,使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圍繞主題,無約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當小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時,學習效果也非同一般。所以,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與口語交際教學的實際情況,激發(fā)學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的興趣。
二、創(chuàng)造各種說的機會,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意愿
教學時要運用多樣的方法讓學生練習說話。如,經(jīng)常開展普通話演講比賽,說說你聽到的、看到的事情,說說廣播里或電視里的新聞,等等。這時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了,爭先恐后地說自己知道的事。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不但能啟發(fā)了學生思考,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還能利用課本中的插圖,讓學生在認真的觀察后說說插圖的意思。例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jié)》時,我就讓學生借助插圖展開想象的翅膀,理解周總理與傣族群眾互相潑水、相互祝福的生動場景,抓住“潑呀、灑呀”、“說啊、跳呀”等詞語,讓學生連起來說說。在教學《雷鋒》時,我就用多媒體制作一幅天空降下雨、河邊被風吹彎的蘆葦及被河水漫過的小橋的圖畫,畫中的雷鋒卷著褲子正在背小同學過橋的圖畫,先請學生用一句簡短的話說明圖意,再引導學生具體說說插圖的具體內(nèi)容,提示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有的說:“下雨天,雷鋒卷起褲子把小同學背過橋?!庇械恼f:“天正下著大雨,刮著大風,雷鋒把小同學一個一個地背過橋?!苯又指鶕?jù)插圖按“天,風,雨,河水,雷鋒”的敘述順序,讓學生看插圖,完整地敘述圖中的內(nèi)容。這樣逐步增加表達的難度,學生從中提高表達能力。
三、加強讀寫結(jié)合,抓好平時的小練筆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和他人溝通與交流。表達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讓學生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歸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其表達能力,讓其能夠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若僅僅依賴每學期6-8次的大作文,必然不能滿足需要,所以應(yīng)根據(jù)課文提供的語言特點,設(shè)計小型多樣的小練筆,進行擴寫、縮寫、改寫、續(xù)寫、仿寫、聽寫等,從而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后,設(shè)想假如小女孩來到你的周圍,你會怎樣對待她。學習《窮人》這篇文章,最后沒有寫完,你可以續(xù)寫他們怎樣度過。這些訓練,可以結(jié)合生活積累的體驗和感悟,可以是發(fā)散性思維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這些訓練中,①注意小練筆的內(nèi)容要多種多樣,只要抓住事物的某個方面、某種特征,就可以作為小練筆的材料。②小練筆要與培養(yǎng)觀察能力結(jié)合起來訓練,循序漸進,學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寫生活中的見聞和感受。③把大作文與小作文配合起來進行,有助于搞好從段到篇的過渡。
四、通過課外實踐,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yīng)該樹立“大語文”的教學新理念,讓小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用語文。通過不斷拓展語文口語實踐空間,學生不僅可以提升語文素養(yǎng),而且可以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小學生個體的口語實踐活動是提升口頭表達能力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著力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語文語口實踐活動,真正讓口語交際訓練走出課堂。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要組織口語交際訓練活動,這就要求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積極與人接觸,主動大膽地與人交流。例如:孩子們剛?cè)胄r,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走上講臺做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個人愛好及就讀的幼兒園,自己家住哪里,家里有幾口人,等等;也可以讓小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人物或者事情。在學生演講時,教師可以適當進行點評,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從而引導學生有條有理、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為了使學生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鍛煉、提升口頭語表達能力,教師應(yīng)該定期、不定期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情況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從而確保有的放矢地開展針對性訓練,引導孩子在提升口語交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說話”訓練,學生參與到具體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使課堂快樂起來。通過“說”的訓練,學生提高了表達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明沅.小學綜合性學習設(shè)計特點與實施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0(9).
[2]章小惠.小學語文口頭表達能力教學設(shè)計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2(12).
[3]唐修君.小學語文“參與——發(fā)展”教學初探[J].快樂閱讀,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