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課堂教學改革最大的特征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做主,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應該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為指導,根據語文教學目的、教材內容特色、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出新穎有趣、巧具匠心,且緊扣課題、簡明扼要的導語,扣住學生的心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要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參與欲望,促進學生以最佳心理態(tài)勢進入新課的學習中。
要想導入能夠成功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美國教育家哈·曼曾說:“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正如同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彼越處熢谡n堂導入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針對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學習目標設計,使之建立在與所授內容有機內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并要注意契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tài)、知識能力基礎、興趣愛好的差異程度,善于創(chuàng)造令學生提出問題、產生矛盾的情境,有效地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強烈探求欲望,提升師生雙邊活動的熟練配合程度,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怎樣設計新穎有趣的導語呢?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故事式導語
故事式又稱講故事。有趣的故事富有啟發(fā)性、教育性,并有吸引力,學生特別感興趣。對故事性強的課文如《田忌賽馬》,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同學們,賽馬是齊國人喜歡的一種活動。有一回,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第一次比賽田忌三場全輸了,第二場比賽他按好朋友孫臏的主意,以三賽二勝贏了齊威王。究竟孫臏用了什么辦法,請大家?guī)е@個問題認真讀書,把答案告訴老師,好嗎?”我用一連串的問題,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參與欲望,使學生都迫不及待地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很快就以最佳的心理態(tài)勢進入新課的學習中。
二、過渡式導語
過渡式導語又稱溫故知新式。這種導語是從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明確探索新知識的目標。如古詩《早春》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春天是美麗的,因為它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誰能把學過的含有春的詩句讀出來呢?我以找“春句”為導語,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讀過的詩句上。不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春眠不覺曉”、“春風又綠江南岸”、“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不度玉門關”、“春色滿園關不住”……這時我適時導入:“這些寫春的詩句,有寫春風,也有寫春意,可見古人愛春詠春是何等熾熱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早春》跟以前學‘春’詩句可不一樣。不同點在哪里呢?大家讀了課文就知道了?!边@種過渡式導入法既復習了古詩又扣緊了課題,學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詩境中,激發(fā)了愛春之情,都想了解“春”詩中的不同寫法,為學習《早春》做好了鋪墊。
三、懸念式導語
懸念式又稱設疑式。老師一上課就緊扣課題,布陣設疑提出問題,制造“懸念”,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并立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他們的思索想象,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跳水》這課,我邊板書邊這樣導入:“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可是有一位外國船長看見自己的孩子爬上高高的桅桿后,竟用槍逼他的孩子往海里跳,這不是要這孩子的命嗎?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原因,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品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出來?!睂W生急于想知道當中的原因,都迫不及待地讀起書來。我用對比的形式,巧設懸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圖片導入法
這是一種利用教學掛圖、自制圖片或簡筆畫,借助投影或其他多媒體技術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圍繞圖片提出一系列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課的導入法。這樣的導入方法一般適用于寫景類的文章,因為優(yōu)美的風景圖片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更有利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學《草原》這一課時,因為很多同學都沒去過草原,對那里的環(huán)境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課前搜集了大量的草原風光圖,在課堂一開始就展示給學生看,然后問他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草原有哪些特點?草原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順勢導入:“今天我們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筆下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边@樣既調動了學生認識草原的積極性,又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參照物,加深了學生對草原的美好印象。適用這種導入方式的文章還有很多,如《迷人的張家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
總之,課前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運用一種方式導入新課,也可以幾種方式結合起來使用。同時,教師與學生要進行良好的溝通,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有經驗的教師登上講臺,往往不是匆匆開講,而是用親切的目光、關切的詢問架設一座信任理解的橋梁,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樂中求知。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只要教師深入研究,就能設計出精妙的導語,最終達到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