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浪潮下,如皋教育人本著創(chuàng)新、優(yōu)質(zhì)的理念,創(chuàng)造了活動單教學模式。這是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其從理論到實踐已經(jīng)被證明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如今,經(jīng)過精英教師的合作交流與討論,《活動單導學練》出臺了,這套書凝聚了編寫教師的心血與汗水,是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進行活動單導學模式的依據(jù)。這套書的編寫別具匠心,每個活動單都包括了“學習目標”“活動方案”“檢測反饋”三個部分,設(shè)計精良簡練,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與以往的練習冊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一、正確利用《活動單導學練》
這套書是骨干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大成之作,它科學的教學模板使一線教師對活動單教學模式有了清晰的認識。它的具體詳細給我們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便利,比如某些活動中的“活動提示”,它以書面的形式,將具體的分析示例呈現(xiàn)出來,節(jié)省了老師的教學時間,更讓學生一目了然。但這樣的“照顧”也使我們很容易掉進照搬照抄的思維里。古語有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生是一個個的個體,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學生的情況都會有各種不同。如果不對《活動單導學練》中的教學步驟進行修改補充,搞“一刀切”,其教學效果定然不盡如人意。因此,在備課時,我們要對現(xiàn)有的導學練進行有效的改動。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第一課時的活動3,要求學生思考課文記敘了哪些趣事,并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而第二課時的活動1要求將課文的2~8段加小標題。從課文內(nèi)容來看,這兩個活動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因此,就可以把第二課時的這個活動精簡成復習內(nèi)容,不但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相比于形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重要
《活動單導學練》的教學步驟,是不是都要實施,這個問題可能會不時困擾一些教者。都實施出來,根據(jù)教學要求的課時,課堂時間不夠,趕場子的教學方式必然造成效率低下,學生學習情緒浮躁。省略掉,看著這些精華,實在舍不得。其實,在這個時候,不僅要在課前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有效整合,還要對學生的學習形式進行調(diào)整。前者如第一點里所提到的。對于難度不大的活動,可以讓小組同學分別進行,最后全班展示,利用小黑板等形式,將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而對于難度較大的活動,則不可使用這種形式,那樣,不但淺嘗輒止,學生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流于形式。
三、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流于表面
導學練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而學生的合作學習是這一模式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如何合作,尤其是如何讓合作實際有效,而不是湊熱鬧,這是我們廣大教師要特別注意的。我們在上課時,一說到“討論”,其場面很熱鬧,不少同學都在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僅僅是在濫竽充數(shù),甚至以討論的借口和其他學生交頭接耳。面對這種形式上的“合作”,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明確任務(wù)。把任務(wù)布置到每一個學生身上,或者讓組長發(fā)揮其作用,布置每個組員要完成的內(nèi)容,保證每個同學都活動起來,做課堂的主人。
四、情感教育時刻滲入其中
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相比,更注重情感教學。鮮活生動的形象,精辟入理的道理,豐富高尚的情操,這些無不閃爍著我們民族的智慧和優(yōu)秀的品格。情感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而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課程,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情感策略,大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使學生在富于情感的狀態(tài)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語文素養(yǎng)?!痘顒訂螌W練》的出現(xiàn),便利了廣大教師的教學,老師們可以根據(jù)其現(xiàn)有內(nèi)容進行補充修改整合,但是很多教師在根據(jù)其步驟進行教學的時候,更關(guān)注了我這一課時如何把這些活動都完成掉,忽視了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那就是情感教學滲透。因此,如何把導學練教學模式和情感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最細微之處,是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導入語和過渡語的運用。老師感情充沛的語言和自然過渡的智慧能讓學生得到情感上的激發(fā)。假如缺少這最起碼的情感教學,試想一下,在課堂上,老師僅僅是“好,我們進行下一個活動。”“接下來,我們看活動3”這類的語言,那么語文課將是多么的無味。這僅僅是情感教學中的一個細節(jié),它深刻地提醒了我們,雖然導學練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但老師對教材情感的把握,在語言上的講究仍然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教師的語言可以從不同程度感染學生。特別是一些需要朗讀的課文,老師感情充沛的朗讀可以給學生一種美的情感輸入,使學生在情感的海洋里暢游。
從導學練教學模式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過好幾個年頭了。新的教學模式不僅讓我們眼前一亮,也曾讓我們困惑,究竟怎樣才能真正吃透這種模式,不是流于懂得皮毛,而是學到它的精髓,這個問題曾是我們關(guān)注的焦點。但是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其最終都必須是服務(wù)于學生的。因此,在這種模式出現(xiàn)之后,如何有效地發(fā)揮它的作用,筆者作了如上的幾點思考。
(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