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應該以課文作為基點,課文既是客觀事物的真實寫照,更是情感的載體。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大致分為:愛國情、故鄉(xiāng)情、親情、友情,而要在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筆者有以下一些觀點和看法。
一、要引導學生認清教材情感的中介
(1)認清標點符號的情感色彩。標點符號的推敲,有助于學生辨析語氣,理解文章,引發(fā)情感。比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中 “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這里用省略號就有它特殊的含義:一方面,指血液的不斷流出;另一方面,是喻指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隔不斷,兩岸同胞的心是緊密相連的,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2)理解字、詞語的情感色彩。課文中的特定詞語,凝聚了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因此,要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情感色彩,也可以從詞語入手?!堕L城》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里的“氣魄雄偉”“偉大”二詞就飽含著對長城的贊美之情,教學時,教師就可從此入手,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
(3)揣摩句子的情感色彩。語文教師應善于抓住并突出課文的重點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講清深層的內涵和蘊意,使學生能夠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段业牟隔斞赶壬芬晃闹?,“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边@一句話,道出了“我”對伯父的深深愛戴及懷念之情。教師應將此作為重點句子引領學生作深刻的體會,揣摩作者對親人的愛。
(4)領會課文情節(jié)的情感色彩。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敘事性的課文,其中有很多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而這些情節(jié)凝聚著作者的愛憎之情,教師在講解此類故事情節(jié)時,應該啟發(fā)學生想象,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所描寫的藝術境界。
(5)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任何一篇課文,都有它的情感基調,在教學中,應努力引領學生抓住課文的情感線,引導學生在體驗作者心情的同時,得到心靈的陶冶。
二、要突出教師的情感誘導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情感誘導,起著極其重要的導向和催化作用。
(1)教師應積極醞釀情感,有效組織情感教學。課前,教師要認真研究課文的情感色彩與表達方式,并且還要調整心境,營造氛圍,醞釀情感。在課堂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則應多用暗示鼓勵的方法,如走下講臺,走到同學們中間去,讓學生知道老師在關注自己。
(2)教師講課時應多用飽含情感的語言。教師的語言力求親切生動,幽默風趣并富有節(jié)奏感,尤其是范讀,更應聲情并茂,激情洋溢,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備受感染。教師的身體力行,能為學生產(chǎn)生無窮的榜樣力量。
(3)教師應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的情感。作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表現(xiàn)。
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育不只是教師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是師生圍繞教材所進行的情感溝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情感。
(1)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趣,鼓勵學生主動地探索。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把它挖掘出來,把它放大十倍,并真心地欣賞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任何一名學生都是一個應受到尊重的個體。孩子難免會做錯事,應該提出批評,但同時應該講究批評的藝術性,以免挫傷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2)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對情感的自身感悟和體驗。文學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它把人們帶進一個動人的情境中,讓人們獲得“觸景生情”的效果,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對課文的主題思想產(chǎn)生共鳴。比如筆者在教學《童年的發(fā)現(xiàn)》一文時:課前,我先布置學生寫出自己在童年時的發(fā)現(xiàn)、想象及憧憬,越多越好;課中,讓學生介紹,進而引導學生用心整理自己的童年發(fā)現(xiàn)、想象及憧憬,再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們獲得情感的自身感悟。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特點是認知和情感的統(tǒng)一,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靈魂,應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
(廣豐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