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社會職業(yè)崗位對員工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yè)技術教育者過去那一套以傳授知識、講授技能為主的授課方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亟須改革。自己在語文教學園地里耕耘多年,順應形勢,也在嘗試教學改革,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現就中職語文中實施模塊式教學談談本人的一些粗淺認識。
模塊式教學(簡稱MES)是國際勞工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fā)出來的一種較為先進的培訓模式。人們都在不斷地摸索、嘗試、完善它。讀了一些模塊式教學的文章,有點膚淺的認識:模塊教學突出技能,強調動手能力和技藝要求;課程設置努力做到教、學、用一致,按需施教,剔除程序式的知識灌輸;改變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唯分數論;語文教學模塊的分類說法不一,有三大模塊(基礎模塊、提高模塊、特色模塊)、四大模塊(閱讀模塊、寫作模塊、口語交際模塊、語文實踐模塊)、五大模塊(聽模塊、說模塊、讀模塊、寫模塊、素養(yǎng)模塊)之說,但不論哪家之言,都是以學生為本位,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為目標。我把這種科學的教育教學思想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事實也證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有了更強的適應競爭社會的能力。在貫徹這一模式的過程中,我認為,有兩點顯得尤為重要,其一是轉變觀念,其二是改變模式。
一、轉變觀念
即轉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固有的思想觀念,摒棄“滿堂灌”,甩掉“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方式。這一轉變過程中,包括教師“教”的觀念的轉變與學生“學”的觀念的轉變。
(1)教師“教”的觀念轉變。教師必須用科學發(fā)展的思想武裝頭腦,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許多事實證明,高分低能兒是背離教育規(guī)律的犧牲品。而現實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許多從職業(yè)學校畢業(yè)走上就業(yè)崗位的學生總是感嘆在學校里學的實用的東西太少,甚至一個職中畢業(yè)生,連用普通話開口作自我介紹的勇氣都沒有,這是學生本人的懈怠,還是學校教育的失職?面對此種情況,教師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責任,我們的教育氛圍太壓抑,我們的教育理念太陳舊,教育界需要來一場變革,讓它來洗刷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頭腦,以適應這日新月異的偉大的時代。但萬丈高樓平地起,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變革中,我們應繼承保留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的精華部分,并非一味地求新求異。
(2)學生“學”的觀念轉變。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熏陶出來的孩子,缺少創(chuàng)新的思想,他們似乎也習慣了上課認真聽講,按老師標準答案完成作業(yè)的學習模式,到了職業(yè)學校,甚至還攜帶著不少的言行心態(tài)上的不良因素——認為讀職校沒出息,認定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于是破罐破摔,消極厭學,鬧出許多違紀怪異的現象。如果不在思想上作很好的疏通,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訓練目標,要想達到預定的效果也很難。進入職校,對新生先不急于依照教材按部就班授課,而是通過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選擇,明確兩年三年后的去向,了解將來的就業(yè)環(huán)境,從而樹立學習的目標,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腳踏實地,配合教師進行相關的訓練。如果把學生的理想、學習的目標比成機器的發(fā)動機,一旦發(fā)動機出故障了,再用多少外力去推動它也無濟于事。由此看出學生觀念的轉變在模塊式教學中是多么重要。
二、改變模式
改變模式包括改變現有課堂模式和考核模式?,F有課堂模式大多還是傳統(tǒng)的教師本位主義,以教師為中心,過于教條,缺少人性化;現有考核模式也單一刻板,唯分數論。改變模式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改變單調刻板的授課模式。要讓課堂生動起來,學生的思想活躍起來,教師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思想動態(tài)、興趣好惡。只有把握了對象的特點,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單調刻板的說教肯定是過時的,讓人昏昏欲睡的。語文課堂上,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配合所學內容,讓他們唱歌、畫畫、表演、欣賞,讓他們展開辯論、作短時間演講、現場求職、主持會議,讓他們參與作家作品的介紹、當當小老師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豐富多樣的訓練方式中,教師既要做好指導、點評,又要如實地作好記錄,及時地納入到學生的學習檔案中去。
(2)改變以單一教材為講授內容的模式。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延伸,把知識的傳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書本延伸到實踐,由校內延伸到校外。新課程積極倡導“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加工”,即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突破“課文”的限制,對課文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如注重由語文學科向其他學科的滲透;注重課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課文與中職學生實際的聯(lián)系,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學到更多、品味更多、收獲更多,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我,關注他人,關注世態(tài)人生、體會人間百味,以達到“功在課內,利在長遠”的目的。
(3)變革考核辦法。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分數向來是各界很看重的。學校老師看重它,以它作為評定三好學生的唯一依據;學生家長看重它,以它作為孩子將來發(fā)展的唯一籌碼;教育界各級人士看重它,以它作為升學、推薦、就業(yè)的唯一依據;這樣,大大小小的孩子更看重它,它就是自信自卑的分水嶺。于是,孩子們編起了兒歌來唱它: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這樣的考核機制是令人擔憂的。我認為,只有采用強化能力的考核辦法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如職高學生必須要憑硬性指標方可結業(yè),普通話訓練,要通過普通話等級測試??谡Z練習中,必須能夠登臺演講。寫的能力要求方面,要能寫一筆整潔美觀的字,有書法作品為證,要能撰寫各類格式規(guī)范、條理清楚的常用應用文等。
總之,改革事實證明,一切方法都是在不斷地摸索、驗證中走向完善的,語文教學改革也不例外。我相信,建立了以學生為本位,以終身發(fā)展為目標的理念,有了科學的教育教學思想,我們的語文教學會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定西工貿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