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來提高其書面表達能力。其中常用的“以說促寫”的途徑有:值日報告、口頭復述課文或片段、課堂問答、小組討論等。尤其是“小組討論”形式,在過去的高考書面表達題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影子。
關(guān)鍵詞: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以說促寫 有效途徑
進入高中,尤其是進入高三以后,教師對口語這塊的關(guān)注逐漸減弱,直至完全沒有,而對寫作則非常重視。事實上,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來提高其書面表達能力。學生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而這種能力既適用于口語,又適用于寫作??谡Z表達和書面表達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陬^表達是書面表達的基礎,書面表達是口頭表達的提煉和升華。所以,高頻率地說和多樣性地說是提高學生寫作的重要一環(huán)。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常常通過以下途徑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值日報告
值日報告就像口頭小作文。每天在上課前,利用五分鐘的時間,筆者讓學生輪流用英語進行值日報告。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及寫作的幫助非常大,當然前提是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課堂。比如雖然學生可以選取發(fā)生在班級、家里或是周圍等實際生活中的話題,也可以從報紙、雜志、網(wǎng)絡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時事、體育、娛樂等新鮮話題進行報告,但值日報告必須有一個主題,而且有完整的結(jié)構(gòu),就像一篇小作文。
值日報告結(jié)束后,教師必須進行概括或提問。教師可以向班上學生提問,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his report?”“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his report?”“What actually happened to the hero?”“Do you like his story?Why?”“Do you hold the same opinion with her?”等。也可以由做報告的學生向其他學生發(fā)問,只要是跟報告有關(guān)的問題、評價,就可以。
這樣一方面是為了督促學生專心聽講,為學生提供更多學以致用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更好地增加學生的輸出,加大學生的實踐量,為寫作打好基礎。
二、口頭復述課文或片段
復述課文或片段,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更有效地鞏固所學的課文內(nèi)容,更能強化學生所學的詞匯和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在寫作中靈活運用語言。
一篇文章上完之后,筆者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如關(guān)鍵詞或圖片等,用學生自己的語言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口頭改編或復述。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文章的不同題材、體裁、內(nèi)容、特點和難易程度來確定復述的形式。具體的復述法有:
1.圖片復述法。教師可以運用跟課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圖片來幫助學生復述課文。運用圖片,抽象的教學文字就直觀、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建立清晰的印象。有時還可以在圖片下面加些關(guān)鍵詞做提示,這樣學生就能更好更完整地組織語言,表達課文內(nèi)容,掌握詞匯和句型。
2.表格復述法。教師應把課文的脈絡和各段的主要內(nèi)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根據(jù)表格中的關(guān)鍵詞進行復述。
3.關(guān)鍵詞提示法。對于課文結(jié)構(gòu)、脈絡不太明顯而內(nèi)容又多的文章,教師可以在文中提取一些關(guān)鍵詞或詞組。這些空格可以是一些重要實義動詞的各種形式,如非謂語動詞,可以是虛詞,如連詞,也可以是體現(xiàn)文章中心意思的詞匯或是這單元的重點詞匯或新詞匯。通過復述,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這些詞匯的用法。
4.段落結(jié)構(gòu)復述法。學生根據(jù)文章的每個段落的中心句,復述文章的大意。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這些中心句,供復述的學生參考。
5.線索復述法。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根據(jù)課文故事發(fā)展的時間或是地點線索列出提綱,學生則可以根據(jù)此線索來復述。
課文復述是對課文中的語言材料的改造、加工,學生在串聯(lián)新舊語言知識的過程中,鍛煉和提高了處理和表達語言的能力。學生通過復述課文,鍛煉了組織文章的篇章結(jié)構(gòu)、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的能力,相應地,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同時,教師還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和身心發(fā)展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法?;A較好的學生可以采用概要性復述的方法,而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則可以用填空補缺法、關(guān)鍵詞提示法等比較簡單的復述方法。
最后,教師還可以布置成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寫一遍,來鞏固加強學生對重點詞匯、句式、語法的記憶和組織篇章結(jié)構(gòu)的能力。
三、課堂問答
課堂問答是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并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一種最常用的手段。教師提問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給學生提供在課堂使用目標語的機會,從而提高口語與寫作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來練習口語,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量的問題。教師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應注意保證每堂課都有適量的課堂提問。而且學生的回答應包含所提問題所需要的信息,不應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以人教版高一第三冊教材中的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為例,教師要提以下基于課文內(nèi)容、事實的問題:“What are festivals of the dead usually for?”“What makes autumn festivals happy events?”“What is one important reason to have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也要提一些需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概括提煉的問題,如:“Compare the festivals of the dead in Mexico,Japan and China.What things are similar?What things are different?”
2.質(zhì)的問題。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問答過程中的英語表達方式都要清楚明白、簡潔而有條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注意提問方式和技巧,通過一些特定的、明確的目的語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提問時要避免晦澀、歧義,做到簡練、井井有條。同時教師的提問應該與所學課文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學生的回答與老師的提問要有關(guān)聯(lián)。學生要針對該問題的回答,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而不是空洞的泛泛之談。
教師明確要求學生的回答清楚明白、簡潔、有條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答時,用英語大聲回答,回答內(nèi)容不能以單純的單詞、詞組形式出現(xiàn),而要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如,對問題“What are festivals of the dead usually for?”的回答,要求學生有完整的回答:“Festivals of the dead are usually for honoring or satisfying dead ancestors or others,who some people believe might return to help or harm living people.”而不是其中的幾個短語或是省略了“Festivals of the dead are usually for”這開頭部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句子、語法、結(jié)構(gòu)有完整的掌握。
3.方式問題。教師要特別關(guān)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語言支持。如回答以下問題時,給予一定的提示:
——“What makes autumn festivals happy events?”
——“Autumn festivals are happy because...thankful that...is ready for...”
再如:——“What is one important reason to have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so ...enjoy life...be proud of our customs...”
其實高中生對很多事件具備條理清楚的表達能力,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但由于缺乏語言支持,他們采取了沉默或敷衍的態(tài)度。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前提供必要的詞匯和句型。
四、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對某個問題進行簡短的交流和討論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種高效的輔助教學方式,它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著強化記憶、深化理解、啟迪思維的作用。將討論引入課堂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培養(yǎng)和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要明確通過討論能解決什么問題。其次,要認識到討論的結(jié)論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想了什么”和“怎樣想的”,即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辨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課堂討論的著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及思維等方面的發(fā)展與提高。
在設置討論話題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一個真實的、源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的討論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討論話題時,要考慮設計生動有趣、有吸引力的開放的討論話題,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討論中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在高考書面表達題中,不難發(fā)現(xiàn)小組討論形式的影子。如浙江省2008年的英語試題:“請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為題,按照以下要點寫一篇英語短文?!?007年的英語試題:“請圍繞‘How do you prefer your English classes to be taught?In English only,or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這個問題,選擇一種授課形式,寫一篇英語短文?!?006年的英語試題:“請你以‘Film or book,which do you prefer?’為題,按照下列要點寫一篇英語短文?!?/p>
這些都是小組討論形式的延伸,所以平時教學中重視課堂討論,對寫作的提高是大有幫助的。
以高三Book6 Unit 4 Global warming為例,在comprehending一環(huán)中,設置“討論”,圍繞“We should do nothing about global warming”讓學生自己選擇一方,或正方,或反方,先“討論”理由,然后進行“辯論”。由于文中已有科學家對全球氣候變暖分成兩種態(tài)度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因此就算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開口說幾句,同時熟悉文中出現(xiàn)的詞匯和句型。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重要詞匯和句型:one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be opposed to,severe,completely,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It is well known that...,In my point of view,I am in favor of/against...,It is worth doing something to stop...,People’s attitudes concerning about sth differ from people to people,some think...while others hold the idea that....Different people have a different attitude to sth.As a famous saying goes,every coin has two sides,...is no exception...
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加上自己的經(jīng)驗知識,運用教師提供的詞匯句型,正反兩方“辯論”。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剛才的討論內(nèi)容寫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
在20世紀期間,地球溫度大約升了華氏1度。這個數(shù)值對你我來說很可能是無所謂的,但是跟其他自然變化相比較,卻是一種快速的增長。我們什么都不需要做?還是需要做些什么?對此,我班開展了主題班會,討論結(jié)果如下:支持者認為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一件好事,改善人類的生活:①植物成長更快,莊稼產(chǎn)量更高,②促進動物生長;反對者認為:①水平面上升,淹沒陸地,②嚴重的風暴、洪澇、干旱、饑荒、疫病等,③物種的滅絕。最后是你的態(tài)度。
模仿文本:Today,our class held a hot debate on whether we should do something about global warming.Some students are in favor of it.Firstly,...Besides,/What’s more...
While others hold the opposite opinion.The reasons why...are....
From my point of view,...
五、表演
讓學生去扮演課文中的人物,對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擴大詞匯量、復習語法和提高口語水平都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新教材第三冊第三單元《百萬英鎊》就給這些學生提供了極佳的表演素材?!栋偃f英鎊》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但人物的語言、動作和情緒都較為夸張、生動,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信息之后,也就是運用文字閱讀模式之后,教師可安排學生組成小組,分角色地在課堂上表演這一場的內(nèi)容,使他們感受地道的戲劇語言。表演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情節(jié)的理解適當加以發(fā)揮,虛構(gòu)一些對白和細節(jié)。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自然地,也提高了相應的寫作水平。
總之,說與寫相輔相成。說對于寫起著促進作用,能夠使得書面表達更有深度、更有條理、更流暢,全面提高寫的質(zhì)量。除了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地開展第二課堂,組織英語角、英語口語比賽、英語晚會、英語興趣小組等課外活動,增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及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竹青.2010浙江高考英語書面表達閱讀手記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策略探討.2010年紹興市三項教學評比一等獎.
[2]吳煒.關(guān)于中學英語課堂討論的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7,(2).
[3]楊良雄,黃遠振.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7,(1).
[4]歐陽芬,黃小華.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技能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出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