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就目前情形來看,學生見題頭疼、提筆撓腮之現(xiàn)狀實在普遍,究其原因無非是言之無物。這固然與學生的不善觀察、缺少積累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不少老師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割裂開來,導致閱讀課上熱鬧鬧,作文課上擠牙膏。竊以為,小學生要想寫好作文,閱讀這個主陣地的作用不容忽視。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作文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根據(jù)文本特點,相機為學生設計即時習作的訓練,不失為良舉。
即時習作,即在閱讀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訓練。它就文取材,將學生的語言組織運用和對文本的理解有機結(jié)合,彼此交融,相互促進。學生在課堂上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寫多少就寫多少,沒有限制與要求,真正“以我手寫我心”、“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任務,而是表達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以此誘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和激情。教者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架構一個即時習作的舞臺,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盡情創(chuàng)造精彩。
一、畫外之音巧練筆
畫外音也叫旁白,是舞臺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一,在關鍵處使用點睛之筆,對人物內(nèi)心、故事情節(jié)等予以解讀,或啟人智慧,或發(fā)人深省。課堂上,捕捉機會,試著讓學生為課文的插圖或留白情節(jié)配上畫外音,不僅豐富課堂,而且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又把練筆引進課堂,從而有效增強訓練效果。
如教學《天游峰掃路人》時,我抓住結(jié)尾“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引導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為此情節(jié)配一段畫外音。這個形式很新穎,學生饒有興趣,紛紛舉手,有的說:“一位與天游峰朝夕相伴的老人,一位樂觀豁達自強不息的老人?!庇械恼f:“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他不是英雄,卻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座英雄的豐碑?!痹偃缃虒W《理想的風箏》一文,結(jié)合插圖,引導學生配上畫外音。有學生這樣說:“劉老師,你手中握的不是風箏線,是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您放飛的不是風箏,是您的理想與信念……”
從一段段畫外音中不難看出,孩子們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著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這樣的語言,源于對課文的理解,源于孩子稚嫩而純真的思想。
二、以情牽情促練筆
蘇教版五語上冊第一單元習作要求寫一個印象深刻的老師。每學期,孩子寫這篇習作都叫苦不迭,所有事例基本生搬硬套,很少有真情實感。是什么導致孩子們感受不到老師的關懷,對老師的愛視而不見、漠然置之?不是學生冷漠,而是他們沒有找到情感的共鳴點。教學中,我結(jié)合課文《師恩難忘》,通過文本解讀,引導學生認識教學有方、循循善誘的田老師,感受到作家劉紹棠對田老師深深的懷念和感激之情,然后引導學生在平凡的每一天中發(fā)現(xiàn)老師對自己的真誠關愛。在講到田老師給孩子上課時,我趁機提問:是否也曾有一節(jié)課,某個老師的一個細微舉動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烙印?學生“嘩”地打開話匣,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有的想起老師溫和地鼓勵自己大膽發(fā)言,有的想起老師課間巡視時彎腰撿起學生掉在地上的筆,有的想起曾經(jīng)在課上做小動作被老師的眼神制止……一個個平時注意不到的細節(jié)全在孩子們的敘述中鮮活起來。這樣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回顧、感受、對話、表達,再安排練筆,有效地觸動了學生的情思,引領了學生走進文本,再穿過文本走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與作者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平凡的小事中體驗師愛,感悟師愛。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學生書寫的筆自然不再生澀。
三、精彩句段仿練筆
“模仿是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每個孩子都是模仿天才。孩子們的學習從模仿開始。閱讀教學中,精彩語句或有特色的段落,都是孩子們可以依樣畫葫蘆的“瓢”。如《孔子游春》第二段描繪了泗水河畔美麗的春景,教學中先引導孩子們反復咀嚼段中的精彩語句,感受景色美、語言美,再抓住“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這組排比句,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讓他們仿寫。于是,一個個天才的比喻如雨后春筍般露出了“嫩芽”——“漫天的白云是她神秘的面紗”;“淅淅的春雨是她甜美的乳汁”;“綻放的花兒是她美麗的臉龐”;“碧綠的草地是她拖曳的長裙”……模仿優(yōu)秀的作品,不但可以豐富孩子們的語言積累,還可以使孩子們在模仿的同時,感受作者表達情感、運用詞句的匠心,鍛煉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展開想象續(xù)練筆
波德萊爾說過:沒有想象力,一切官能無論多么健康敏銳,都等于烏有??梢姡瑔⒌蠈W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多么重要。一篇篇含蘊深遠的精彩文章,總能活躍孩子們的思維。我們要盡可能地挖掘教材,挖掘出文本中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處,引導學生植根于文本,想象于文外,進行說寫訓練。更要給孩子們留有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盡情地放飛想象。
如教學《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后,結(jié)合文末“南郭先生面對喜歡獨奏的齊湣王,只好逃走”這樣的結(jié)局,引導學生猜一猜,南郭先生逃走途中將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南郭沿街乞討無人同情,最后餓死街頭;有的說:他被官兵追殺,最后墜落懸崖;有的說:他后悔不學無術、濫竽充數(shù),發(fā)奮改過自新,重新學習吹竽,再次贏得齊湣王的信任……孩子們興致勃勃,自由想象。孩子們在文字中充分展示,盡情創(chuàng)造,描繪了一個個精彩的片段。
難怪雨果說,想象就是深度。沒有一種精神機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對象,它是偉大的潛水者。想象中,孩子們可以飛上無盡的太空,可以潛入深深的海底。每一個教育者都應在閱讀教學中做有心人,一起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可以自由馳騁天空,讓孩子們盡情地飛翔,讓孩子們自由地表達。
由此可見,即時習作小練筆,不求文法,不論字數(shù),小巧而靈活。只要抓住一點,便可即時創(chuàng)作,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模仿,可以在想象中創(chuàng)造。練筆可以貫穿于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隨時,隨處,切入點小,難度低,孩子們也易于落筆,寫起來輕松自如。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材只是提供一個范例。”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中,我們應立足課堂,潛心鉆研教材,為學生選擇即時習作的落點,讓課堂即時作文成為語文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