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對教師的角色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型不斷向反思型轉(zhuǎn)變。只有在反思中教師才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需要。本文主要從反思與教師成長、反思與經(jīng)驗積累、反思與同伴協(xié)作三個方面淺談反思對提高教師素質(zhì)的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 反思 教師素質(zhì) 平臺 教師成長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角色上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領者,不是要展示給學生某些規(guī)定的東西,而是要明白為什么以及怎樣與學生分享某些有價值的東西。新課程要求教師與反思同在,與探究為伍,反思與探究成了教學的主旋律。
這是因為,一方面,只有反思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堅持正確的科學教育觀對教師行為的指導作用,才能迸發(fā)出理性的力量,才能把潛意識的活動納入有意識活動的軌道。另一方面,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通過教學的實踐和對實踐的反思,才能真正地建立起來。宋朝袁采說得好:“賢者能自反,則無往不善?!币虼?,我認為,只有先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學者,或者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十分贊同《培養(yǎng)反思力》的作者的論斷:“那些喜歡反思,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才會成為高人一等的教師,他們可以指導成長?!?/p>
一、反思是成長的基石
《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見其過而自訟者也”等格言強調(diào)了反思在道德修養(yǎng)中的作用。那么何為教師的自我反思?北師大肖川教授說:“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師對各種教育觀念、言論、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教育事實和教育現(xiàn)象進行的自主判別和認真審視,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檢視和反省?!币簿褪钦f,教學反思是對自己教學實踐中碰到的問題、親身的感受、課堂上的反饋信息和引發(fā)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jié)教學中的經(jīng)驗教訓,以便更有效地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guī)律,提高教學水平。同時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形成自己對教學現(xiàn)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動性和盲目性。反思能使我們轉(zhuǎn)變教學觀念,還教學本來面目,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積極性,在輕松中學習,在愉悅中討論,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只有反思,才能讓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二、反思是經(jīng)驗的積累
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薄吧扑肌笔俏覀儾粩嗵岣叩年P(guān)鍵,學習中如此,教學中也是如此。在不斷的教學積累中,不斷地反思和總結(jié),才能促使教師不斷改變自己,意識到自己教學的局限性,從而不斷調(diào)整,加以重視,才能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育觀念,形成個人化教育教學風格,為學生健康成長發(fā)揮好導航的作用。比如在高三作文復習中,最初我采取了集中突破的方法,按照資料書的編排體系,在高考前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進行統(tǒng)一的復習,采用講和練的方式,幾周下來,老師疲憊,學生覺得枯燥,根本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于是,我反思了存在的問題,采取了平時教學中兩周一測的方式,每次考試后分別講作文教學的一個點,從命題,到開頭結(jié)尾,到謀篇布局,到審題立意,到語言出彩,到分析論據(jù)各個突破,每講一個點,平時作文中就訓練這個點,同學們目標單一了,方法實用了,也不會感覺枯燥了,一學年下來作文的水平就明顯提高了。在復習詩歌鑒賞這個考點時,最初我按照從鑒賞形象,到鑒賞表達技巧,到鑒賞語言,再到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復習下來,學生感覺到知識點比較零亂,不好把握,考試時往往無從下筆。于是在后來的復習中,我先用一周的時間講詩歌鑒賞的要領和方法,介紹各個知識點的術(shù)語和基本題型的答題模式,讓學生對詩歌鑒賞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然后配套復習題型,形成答題模式,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答題水平就明顯上了一個新臺階。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反思,也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
三、反思是智慧的凝聚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校本教研是建立于先進理論指導下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出“自我引導”的結(jié)果,因此教師始終是學習者。每位教師都要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學習對自己的教育行動與教育活動加以思索、研究、改進提高以至完善。尤其是向同伴學習不失為一種自我反思和提高的重要方式。《作為生物的社會》是一篇科普隨筆,學生理解起來難度甚大,我主要從動物社會和人類社會的比較入手,抓住論證方法解讀課文,學生們聽起來似懂非懂,我甚感沮喪。于是我聽了其他幾個老師的課,有的老師分別把學生分成螞蟻、蜜蜂、魚、菌類四個小組討論動物社會的特征,然后和人類社會聯(lián)系起來,深入淺出,在學生激烈的討論中體現(xiàn)了學生解決課堂問題的主體作用,然后老師引導,水到渠成,達到很好的效果;有的老師先用多媒體展示《動物世界》中“螞蟻搬家”視頻,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直觀可感的意境中,從視聽兩方面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容易理解深奧的課文內(nèi)容。聽了同伴的講課,我恍然大悟,怎樣更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怎樣更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評價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的關(guān)鍵。在教學中,在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而又不能獨立解決的情況下求助同伴,集思廣益,凝聚智慧,解決困惑是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fā)展,每個教師都應該不斷提升自我素質(zhì),成為反思型教師。何謂“反思型教師”?教育專家李振西認為:“通俗地說,就是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是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師?!泵绹逃睦韺W家波斯納亦說,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
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把課堂作為研究的實驗室,把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在實踐中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不斷進行重組,形成在研究狀態(tài)下的職業(yè)生活方式,教師才能適應新的變革,從容面對新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從經(jīng)驗型教師向?qū)<倚徒處煹霓D(zhuǎn)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