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泰安市2012年初中學生學業(yè)考試語文試題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課程目標和學段目標的要求。一是考查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二是考查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三是符合學段目標要求。作者在審視近年的試題后,進行了以下思考:一是越來越多的語文試題中,閱讀理解題單純考查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尤其是文學素養(yǎng)的考查代替了對學生全面語文素養(yǎng)的考查;二是語文學業(yè)考試試題越來越像高考試題,主要體現在:試題內容煩瑣、結構龐雜、難度較大;刻意模仿高考試題的題型和試卷結構。
關鍵詞: 泰安市 2012現代閱讀題 語文試題
一、泰安市2012年語文學業(yè)考試試題現代文閱讀題[1]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9-32題(16分)。
海 市
張抗抗
①穿越戈壁灘時,你會忽然覺得,世界原來竟是如此單純。
②天很藍,藍得像海,一無雜質。悠悠白云飄來,絲絲縷縷地繞在頭頂,天幕有如巨幅浮雕。地很平,一馬平川。視線里彌漫著黃褐色的沙地,從車輪下一直通向地球的盡頭,眼里除了黃沙還是黃沙。粗糙的沙灘散落著碎石般的沙礫,精細的沙丘上刻著一圈圈年輪般的波紋;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崗,如長堤般延綿伸展;路邊掠過廢棄的村落,斷墻殘垣仍是一片觸目驚心的灰黃……偶爾有遠遠的山,臥龍似地蜿蜒著。如黑黢黢的樹根糾集、纏繞在一起。皺折卻整齊而光滑,透著西北的蒼勁。峰頂的積雪分外鮮明,藍瑩瑩地閃爍,像一雙雙蒼茫而憂郁的眼睛。
③旋風突然就出現了。風夾裹著黃沙,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鐘,呈U字形,底部緊貼著戈壁灘,任意地旋轉舞蹈著。那是一頁奇妙的圖景,大漠上凝固的黃色成為一塊巨大的底版,與游弋的黃色旋風渾然一體。鏤空的風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噴泉,安慰著沙漠里的行人。再沒有更多的顏色了。戈壁只有單純得近于單調的金黃?!?/p>
④出涼州、經張掖、過酒泉,漫漫長途,古城的綠洲與綠洲之間,沒有河,沒有泉,也沒有井。黃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饑渴的白骨和焦灼的靈魂。真的沒有綠樹也沒有河流么?蒼天在上,誰能拯救這荒茫死寂的戈壁?
⑤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睜開眼。如閃電掠過黑夜,我的眼睛為之一亮——那是海么?灰藍色的水波洋溢著,彌漫著,懸浮于沙洲之上,寧靜而安謐。水上橫一道長長的湖堤,堤上有樹,清晰而精致的樹影,一棵棵生動地排列著,像故鄉(xiāng)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更奇妙的是,水面上還映著綠樹的倒影,水墨畫一般,朦朧得柔美。在沙漠的驕陽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涼又甘甜的。那一定是個好去處了。我問,那是個什么地方呢?是海市。司機回答。
⑥?!??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樣???
⑦腦子里忽然涌出許許多多關于海市蜃樓的傳說:焦渴的找水人,懷著虔誠和崇敬之情,流盡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斃在沙漠里。也許臨死時,還在期待著他那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幻,會如奇跡般出現……
⑧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靜靜的樹,分明露著一種狡詐和虛偽的微笑??蔀槭裁?,曾有人會以生命相托,祭祀這本來虛無而渺茫的幻影呢?連同我在內。
⑨如不是親見,我也不相信如此美麗誘人的海市,會是一個騙局。然而,海市沒有罪過。海市因沙漠的氣流和折光而現,海市本無意。而人,辛勞饑渴、疲于奔命的趕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尋求一處綠樹環(huán)抱的甘泉,就成為苦難的旅程中靈魂最后的庇護地和溫柔之鄉(xiāng)的夢。人依賴于心造的幻影,苦挨歲月,為自己的精神天國付著高昂的代價。人迷戀海市,人也沒有罪過。
⑩車窗外,遙遠的海市仍然煙波浩渺、樹影憧憧,美得充滿誘惑。車迎著那片海市而行,海市始終浮游在沙漠的盡頭,在我前行的左側,固執(zhí)地不肯離去。有一陣寒戰(zhàn)從心頭掠過,不敢再看海市一眼。那時候我只剩下一個愿望:我只想快快走完這片蒼涼的不毛之地。
{11}臨近中午,陽光越發(fā)熾烈,金色的戈壁要燃燒起來。抵達安西城時,天空忽然飄來幾片黑云,一陣涼氣襲過,豆大的雨點落下,干燥的地面揚起一層白粉,雨卻頃刻無蹤無影。旋即,清朗而廣袤的天穹之下,橫空劃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絢麗的輝煌。司機說,你們的運氣不錯呵。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看到這樣的景色啊。
{12}我心里卻覺得一種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達前面那片真正的綠洲。沒有猙獰的旋風、沒有虛幻的海市、沒有稍縱即逝的彩虹,卻有冒著炊煙的房屋、歡樂的人群、油綠的青稞麥和那豐收的田野……
{13}戈壁是單純的。在這片單純得近于單調的黃色世界里,美麗的海市和斑斕的飛虹就成為沙漠的調色板,成為旅人一個虛幻的希望??上鼈儾⒉徽嬲嬖?,當彩虹悄然隱去、海市無聲消失的時候,人們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雙腿走出戈壁,去尋找活水和黑土,尋找蔚藍色的大海和堅實的船帆。
{14}我多想筑一條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邊種上一排排樹苗。
{15}那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浸潤著綠葉的水,就在樹根下流淌。
(選自《張抗抗散文自選集》)
29.文中②③兩段文字精寫了戈壁灘景物,主要突出了什么特點?對描寫海市有什么作用?(4分)
參考答案:寫出了戈壁灘的荒茫死寂,突出了它的單純和單調。為下文描寫海市作鋪墊或烘托。
30.筆下的海市美麗誘人,第⑩段中卻為什么說“有一陣寒顫從心頭攤過,不敢再看海市一眼”?(4分)
參考答案:美得充滿誘惑的海市會讓人迷失自己,甚至會摧殘生命,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是一個騙局、陷阱。作者深刻地認識到這些,對海市失去了興趣,不愿再看那害人的幻景。
31.第⑤段畫直線的句子描寫的海市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談一談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一畫面的。(4分)
參考答案:這段文字描繪出了水的寧靜安謐,樹影的清晰而精致,水墨畫一般,朦朧得柔美。作者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注重色彩,描寫細膩,生動形象地描寫出畫面。
32.結合對生活的認識,談談你對文中第{12}段畫波浪線句子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美麗的海市和斑斕的飛虹都是虛幻的,不是現實的,對虛幻的東西不能抱有期望,要面對現實,腳踏實地去做,才能達到目的。
二、簡要評價
泰安市2012年初中學生學業(yè)考試語文試題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課程目標和學段目標的要求。
一是考查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2]題目設計者所選的張抗抗的散文《海市》就是一篇人文性的精美散文,第31題的設計,讓學生談談作者描繪的畫面,就是考查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能力。
二是考查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體驗能力?!睂W生在閱讀文章時,將運用自己平時掌握的各種閱讀方法,深入細致地體會作者所傳達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設計的四個問題都體現了這一課標要求。
三是符合學段目標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學段目標與內容中第四學段(7~9年級)對“閱讀”有明確細致的要求,尤其是“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痹囶}中第29題和第32題很好地達到了學段目標要求,確實能考查學生這方面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對新課標學業(yè)考試語文試題的幾點思考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都對初中畢業(yè)生語文學業(yè)考試改革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試題高度人文化的視角、貼近學生生活內容、開放多樣化的風格和簡約緊湊的試題結構,使新課程改革后的語文學業(yè)考試試題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贏得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好評。筆者在審視這些試題后,對幾個問題進行了思考。
一是越來越多的語文試題中,閱讀理解題單純考查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尤其是文學素養(yǎng)的考查代替了對學生全面語文素養(yǎng)的考查。《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縱觀這幾年的語文學業(yè)考試試題,語文的工具性被弱化,學生空發(fā)議論多了,思維活躍了,但是錯別字多了,閱讀和表達的基本功差了。
新課標語文學業(yè)考試試題雖不能達到一張試卷完全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但它應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即考查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和運用的能力、對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考查學生的語文思維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寫作則能很好地將上述語文素養(yǎng)中很重要的部分加以綜合考查,因而受到命題者的青睞。但是,語文素養(yǎng)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新聞報道、科技說明文、政論文及常見的應用文等也應成為新課程語文學業(yè)考試考查的核心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各地市的現代文閱讀理解題中,無論選擇多少篇段,賦分最高、幾乎每考必選的一定是文學作品(主要是記敘性散文、小小說和文藝性議論文等),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在這些試題中得到很好的體現,但《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語文學習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的理念卻沒有通過實用文體的閱讀得以落實。
二是語文學業(yè)考試試題越來越像高考試題。翻看各地的語文學業(yè)考試試題,雖有其嶄新的內容和形式,但是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現行高考試題的印記。主要體現在:首先是試題內容繁瑣、結構龐雜、難度較大。有不少地方的試題滿分為150分,平均題量為24個,最多33個;試題涉及“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古詩詞曲賦等鑒賞”、“作文”等與現行高考試題內容相對應的眾多板塊,有的試題中還有“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內容,內容多,題量大,難度高。其次是刻意模仿高考試題的題型和試卷結構。有些地區(qū)的語文學業(yè)考試試題的題型對高考試題題型依葫蘆畫瓢,照搬照抄,客觀題目比重較大,有些地方的語文學業(yè)考試試卷高度模仿高考試題的題型分布,將客觀試題和主觀試題分開呈現。
參考文獻:
[1]山東省泰安市教學研究室.2012年語文學業(yè)考試試題.山東省泰安市教育局.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