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作為膠州市班主任高級研修班的學員觀摩了一節(jié)以“惜時”為主題的班會,感覺形式新穎、內(nèi)涵豐富,展現(xiàn)了班會活動的多樣性和實效性,讓我對主題班會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主題選擇要能為學生所在意。學校在學期開始之前一般會對主題班會的主題進行總的設計安排,這是必要的。但這種安排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應根據(jù)班級自身的狀況選擇適合具有實際教育意義的主題。據(jù)說,“惜時”這一主題的選擇,就是依據(jù)班級有學生不能合理利用學習時間而精心設計的,體現(xiàn)了班會主題選擇的靈活性、實用性和多元化。我校也有教師曾為解決兩個同學之間的矛盾沖突,特別選擇“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作為班會主題。由于主題內(nèi)容是學生身邊熟悉的事,同學們參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很高,班會進行的很順利,不僅兩個同學握手言和,全班同學也都在如何處理同學關系方面接受了一次觀念上的洗禮。還有一位班主任發(fā)現(xiàn)班級里個別同學出現(xiàn)早戀傾向,他并沒有直接點明或阻止,而是以“青春期的變化”、“學會做情感的主人”等為主題組織班會,面向全體同學進行了心理疏導,在班級中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導向,起到一定的勸誡作用。實踐表明,班會的主題選擇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越容易關心在意,班會的實效性也就越突出。
第二,組織形式要能達到“潤物無聲”。班會組織形式創(chuàng)新的目的就是克服簡單枯燥的說教,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班會活動。我們可以把班會設計成辯論會、懇談會和娛樂會,也可以是誦讀比賽、演講比賽等組織形式,只要把合適的主題與形式相結合,就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惜時”主題班會之所以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就是從一開始借助誦讀的形式,師生共同在音樂聲中緩緩吟讀《明日歌》,教室大屏幕上不斷變換各種催人奮進、勤勉向上、刻苦學習的畫面,這樣的氛圍把珍惜時間的觀念深入到學生內(nèi)心,同時也使學生腦際間升華起“重學”、“勸學”的思想意識。在一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里,輕柔的音樂讓人放松,朗朗上口的詩歌讓人陶醉,同學們情動而神往,感受到古人對時光的無限眷戀和感慨。當然這樣一節(jié)主題班會是需要師生在課前做一些準備的,師生共同準備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最好的自我教育過程。
第三,資源材料要能引起學生共鳴。主題班會的資源材料沒有固定的來源,既可能是一張報紙、一本書,也可能是一段影視資料,有時也可能什么也沒有。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根據(jù)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整理班會上要使用的學習資源材料,發(fā)動學生搜集與班會主題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料等?;顒又匈Y源材料的豐富與多樣,有助于學生拓展思維空間,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由于“惜時”主題班會召開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因而教師對各環(huán)節(jié)把握準確到位,學生搜集到的資源材料也能豐富多樣、開拓視野。有位同學運用電腦搜集了《昨日歌》《今日詩》和《明日歌》,在交流中就引起了其他同學的興趣。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反復比較閱讀,最終對時間的認識生發(fā)出更加豐富的想象。緊接著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顏真卿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引起同學們的共鳴。教師又適時提出問題:“你認為怎樣才能做到惜時?結合自身學習情況談一談。”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分析。最終師生總結出:“惜時就是合理運用時間,我們應該做到胸懷大志,勤奮學習;學會學習,提高效率;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边@樣一節(jié)準備充分的主題班會,在帶領學生走進新的認知世界的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應該怎樣去做,這體現(xiàn)了主題班會的實效性。
第四,德育目標要能體現(xiàn)多方面提升學生思想認識的高度。主題班會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每節(jié)主題班會雖要解決班級的實際問題和矛盾,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實現(xiàn)德育目標。“惜時” 主題班會不僅幫助學生學會合理運用時間,更是引導學生站在古今名人的思想高度上進行心靈對話,學習他們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追求真理的大無畏精神。同學們詠誦陶淵明“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詩句知美好時光不可虛度;觀《長歌行》中“壯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明白人生的意義在于追求;讀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懂得為國建功立業(yè)心切。正是站在前人對“惜時”的認知基礎上,同學們才會站得更高、看的更遠,對珍惜時間、勵志讀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正是主題班會的意義所在。圍繞不同的主題確定并實現(xiàn)班會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誠信、信心、感恩、文明、做人等方面的德育目標,主題班會才會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煥發(fā)出思想教育的活力。
回想以往觀摩過的農(nóng)村學校班會活動場面,可以說大多流于形式,主題被弱化、片面化,不能完全體現(xiàn)德育目標,教育作用收效甚微。這往往帶來一個很不好的結果,就是班會經(jīng)常被其他活動所取代。有的學校把每周的教師例會和班會安排在一起,使侵占班會活動時間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最終使主題班會失去了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立足之地。作為農(nóng)村學校,要想突破當前主題班會所面臨的困境,只有高度重視主題班會模式的多樣性探索和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增強主題班會的實效性。
【王炳棟,山東省膠州市第二十三中學,中學高級教師,膠州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
責任編輯/李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