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分析
2012年已經開始,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中東政治局勢相當嚴峻。受此影響,投資者悲觀情緒彌漫,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價格仍呈現區(qū)間震蕩整理走勢,若經濟形勢不出現大的好轉,大宗商品市場仍擺脫不了低迷的境況。
大宗商品市場重回跌勢
整體上看,與2011年10月大宗商品價格的小幅上漲不同,主要受市場需求放緩影響,11月CCIEE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又重新回歸跌勢,較上月環(huán)比下跌了2.33%。RJ/CRB指數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月底下降至313.82點,全月收跌1.88%。從環(huán)比跌幅看,前者較后者跌幅更大,因為中國鐵礦石進口均價從10月的微跌轉變?yōu)榧铀傧碌?,這在CCIEE商品價格指數中充分反映出來。
分品種看,受債務危機、中東形勢等因素疊加影響,主要工業(yè)品并沒有表現出全面下跌態(tài)勢,而是呈現出分化的特征。總體而言,工業(yè)品價格指數小幅下跌,較上個月下跌了0.98%。其中,原油、鉛、貴金屬等品種保持明顯上漲走勢。
2011年11月農產品的抗跌性再次失去作用,受秋季收成較好的影響,多數農產品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挫,農產品價格指數環(huán)比跌幅達到5.56%。
除棕櫚油期價小幅上漲1.97%外,NYMEX棉花和糖的期價跌幅較大,下降幅度均超過兩位數,分別為11.13%和10.1%。天然橡膠、玉米、大豆、小麥、豆油等品種期價均呈個位數下降,全月分別收跌7.30%、7.07%、6.31%、5.17%和3.33%。12月初多數商品仍在繼續(xù)走低,尚未表現出反彈的跡象。
受歐洲債務危機再次惡化的影響,市場對歐洲經濟前景信心不足,致使歐元兌美元匯率再次走高,美元指數從2011年10月27日74.97的低點,上升至11月25日的79.61的高點。美元走強使得商品市場遭受承壓,抑制商品價格繼續(xù)反彈。
進入12月,雖然歐債危機有所緩和,但相比其他資產,美元及美債仍是重要的避險資產,美元指數仍維持在78點以上,因而導致商品價格缺乏上漲動力。
美元保持堅挺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出現減速,各國貨幣政策正面臨集體放松或調整,紛紛通過新一輪貨幣貶值以刺激出口增長,提振制造業(yè)。因此,我們預計2012年中國通脹可能面臨先降后升的可能。
對通脹不能掉以輕心
前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下跌,已經反映在國內物價水平上,通脹的輸入性壓力已經有所減輕。
2011年11月CPI快速回落至4.2%,PPI則大幅下跌至2.7%,工業(yè)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PPIRM)也下降至5.1%,均較上月有大幅度的下調。12月隨著翹尾因素的消失,CPI可能會進一步降至4%左右,全年CPI可能在5.4%左右。
中國經濟下行風險正在加大。作為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PMI可以顯著說明中國制造業(yè)總需求放緩的跡象。反映大中型企業(yè)的官方PMI為49%,而反映中小企業(yè)的匯豐PMI僅為47.7%,均為三年來最低值。這顯示出目前經濟運行受到外圍因素影響較明顯,受國際市場需求以及國內宏觀政策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yè)問題成為目前經濟運行中最不確定的風險。
國際原材料、能源價格的下降使得國內要素價格的上漲壓力得到釋緩,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煤炭價格上漲的壓力,從而有助于解決目前面臨的“電荒”等諸多問題。很多學者預見,中國通脹已經見頂,短期內下行趨勢十分明顯,政策目標可以完全轉向保增長了。
但國內超發(fā)的貨幣仍然是這一輪通脹高企的罪魁禍首,政策是否轉向還需看調控是否真正見效并具有持久性。從目前調控的手段看,主要還是采用了從緊的貨幣政策,CPI持續(xù)四個月回落,也表明緊縮貨幣、控制信貸的效果終于顯現,盡管這一次的政策時滯顯得稍微長了些。但是“請佛容易送佛難”,對于未來通脹的走勢仍不能掉以輕心。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增速放緩并不意味著通脹壓力一定減弱。通脹的高峰值已經過去了,但并不意味著從此可以馬放南山、刀槍入庫,防控有中長期化趨勢的通脹仍然是今后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完全放松貨幣政策的時機仍不成熟、空間仍非常有限。原因有四:
一是貨幣超發(fā)所釋放的流動性基礎仍然存在。近年來累積的天量信貸還需時間消化,前期超發(fā)的貨幣并沒有從人間蒸發(fā),短期內充裕的流動性不可能使經濟很快進入通縮狀態(tài)。全球性流動過剩對中國的影響也還在發(fā)生作用。
2011年四季度CPI的回落,一部分是2010年同期基數較高的緣故,一部分是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增速有所回落,并不意味著絕對價格出現大幅下降,國內物價水平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梢哉f,中國國內通脹兼具總量性和結構性特征,很難在短期內因輸入性通脹壓力的緩解而有實質性改善。過快過猛地放松貨幣,通過刺激投資等需求渠道,又將導致資產價格和一般商品價格飆升的嚴重后果。
二是國際原油價格并沒有因全球需求放緩而出現大幅度下降。雖然全球經濟處于低迷之中,但國際油價仍持續(xù)攀升,12月以來始終保持在每桶100美元附近,并沒有出現明顯回落的跡象。
近期更是受敘利亞、伊朗的政治事件影響,油價保持異常堅挺甚至有再次沖高的可能。國際油價的上升無疑將對物價的上漲形成新的支撐,尤其是油價上漲對石油化工、農業(yè)、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產業(yè)影響較大,將助推行業(yè)產品價格上升。
2012年是全球大選之年,政治因素的影響將會加大,油價脫離供需關系基本面等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甚至也不能完全排除歐美發(fā)達國家經濟出現階段性走穩(wěn)的可能性,油價波動料將更加劇烈。
三是季節(jié)性氣候因素將很可能導致食品價格再次攀升。糧食等產品是剛性需求。近期,隨著國內大部分地區(qū)氣溫下降,部分地區(qū)出現雨雪天氣,一些食品尤其是蔬菜因供應困難,通常會出現一輪季節(jié)性上漲。2006年以來,12月食品價格環(huán)比增幅均超過0.8%,甚至出現過3%以上的大漲。根據商務部的監(jiān)測,11月下旬以來,食用農產品價格已連續(xù)兩周出現上漲,顯示出新一輪食品價格上升的苗頭。
四是國內油氣水電等要素價格改革將會形成新的非食品漲價支撐點。受宏觀調控暫緩漲價的部分商品和服務,隨著近期物價顯著回落,未來半年都有可能面臨調價的窗口。國家發(fā)改委自2011年12月1日起上調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并對居民生活用電試行階梯電價制度,11月環(huán)比持平的居住價格,環(huán)比也可能再現上漲。
政策宜穩(wěn)中求進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穩(wěn)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wěn)定”的新表述,穩(wěn)定增長成為首要任務和主要目標。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雖然“積極加穩(wěn)健”的兩大政策基調不變,但政策執(zhí)行的重心和力度已悄然發(fā)生改變。2011年,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實際執(zhí)行都是偏緊的。2012年,在基調不變的同時,微調已正式開啟,積極的會更加積極,穩(wěn)健的將略有偏松。
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將面臨一個復雜和艱難的過渡期。既要保增長,又要調結構,還要防通脹,在目前政策操作空間有限的背景下,將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未來如何在三者之間平衡,不僅要看外圍市場的走勢,而且還要預防前期政策疊加造成的次生問題。譬如,保增長可能會降息,而利率的下調會產生扭曲效應,導致對實體經濟不必要的信貸增加。
尤其是中國目前仍處于實際負利率中,貨幣政策顯然不宜全面放松,而更應穩(wěn)中求進、動態(tài)優(yōu)化。在當前至2012年上半年這個階段,主要應以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為主,期間如確有必要也不排除視經濟增速和物價走勢的異動而動用利率工具。
財政政策繼續(xù)表現積極有其堅實的物質基礎。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1月-11月全國財政收入累計已達97309億元,全年超過10萬億元問題不大。2012年稅收如何增長、如何使用,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如果為了保增長、保穩(wěn)定,繼續(xù)投入到“鐵公基”等基建領域,那可能會在投資依賴癥的怪圈中越陷越深,實現“十二五”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就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保增長也就成了保房地產,保穩(wěn)定也就成了?!叭毕M。
資本和政府所得占GDP比重仍在走高,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卻在下降,這一趨勢如不能盡快扭轉,不僅將繼續(xù)加劇資產泡沫的堆積和通脹水平的高企,而且是赤裸裸地對低收入階層課以重稅。
如果財政政策里包含更多的結構性減稅,那自然是既符合學理又順應民意的好事情。過去的一年先后出臺了上調個稅起征點,上調小微企業(yè)增值稅、營業(yè)稅起征點,啟動資源稅及增值稅擴圍等系列改革,但能否真正達到“穩(wěn)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wěn)定”的效果,還有待觀察和驗證。
雖然老稅種改革導致收入減少,但是政府可通過設置一些新稅種予以適當補償。例如,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還將繼續(xù),房產稅作為替代性手段將逐步取代限購政策,房地產契稅也悄悄試點改革,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將遭遇“被豪宅”的痛楚。
當前,政府財政收入遠遠超過居民收入的增長,考慮到納稅人的義務和權利是對等的,是時候加快實施結構性減稅的步伐了;而納稅人為維護好自己的權利,有權利要求政府公開財政支出,監(jiān)督其所花的每一分錢,這既需要強化維權意識,也需要良好制度設計。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