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平實,笑容略顯“調皮”的世貿組織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喜歡以經濟學家的視角思考問題。作為曾經的歐盟貿易委員和歐洲一體化智囊團“Notre Europe”主席,拉米對經濟現實與理論思考都不陌生,他還曾在巴黎政治學院擔任教職,講課頗受歡迎。
自2005年9月履任世貿組織總干事以來,拉米與作為世界貿易主角之一的中國接觸密切。每年他至少訪問中國一次,而2011年他訪華的頻率更高。不只因為這是中國入世十周年,更因為中國在國際貿易框架中的位置正發(fā)生關鍵性位移。憑借迅速增長的貿易與對外投資,中國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之一,這一變化軌跡引起拉米更多的觀察和思考。
世貿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5098億美元,2010年這一數字增至29730億美元。中國商務部預計,2011年中國進出口總額有望達3.5萬億美元。十年來中國出口規(guī)模增長4.9倍,進口增長4.7倍;制造業(yè)進出口總額增長近5倍;中國吸收外資穩(wěn)居發(fā)展中國家首位,2002年到2010年對外投資年均增速近50%。
十年前中國加入WTO,如愿融入世界經濟的復雜鏈條。以2001年為起點的中國經濟增長率,也在這十年呈現直線上揚,并徹底改寫了中國的世界經濟角色。
在拉米看來,入世是一個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貿組織的大事件。在全球化的幕布下,世界每個角落的消費者都從“中國制造”的產品中獲益,在全球產業(yè)供應鏈中,中國無疑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然而,全球化帶來的世界貿易紅利,也正在近年發(fā)生微妙變化。在消除了傳統(tǒng)的貿易壁壘之后,在農業(yè)、服務業(yè)等領域進一步的貿易自由進程卻并不順利。拉米上任六年多來,多哈回合談判卻十年未果,期間又遭逢2008年金融危機、2011年歐債危機以及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抬頭,全球貿易自由
JQCSqnzuy2MmViD9NKSw+CKGM6OYOfYR45+vVFt8zUw=化面臨著新的天花板,下一輪發(fā)展事實上舉步維艱,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經受著多方面的沖擊。
不過,拉米也提醒我們,經濟與貿易形勢并非一片黯淡。近幾年來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世界貿易增長的機會已更多地出現在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事實上已經成為世界貿易新的主角。而對這一格局之變,歐美日等發(fā)達經濟體并未完全做好準備。
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yè)研究中心(CEBR)于2011年12月26日公布的最新年度全球經濟體排名,進一步確認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集體崛起。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巴西,其經濟規(guī)模首超英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至此,在全球十大經濟體中,已經出現了多個新興經濟體的身影,尤其中國、印度、巴西的位次在不斷前移,發(fā)達經濟體一再被超越。
與此同時,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差異也在一步步加大,這個變化把我們帶入一個完全不同的經濟和貿易圖景。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等“金磚國家”占據了絕大多數的世界經濟增長,一些權威機構的測算表明,中國在2009年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