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宇,崔玉亭
(1.科學技術部科技評估中心,北京 100081;2.科學技術部重大專項辦公室,北京 100038)
日本的政策評估體系和實踐及其對中國科技評估的啟示
龐 宇1,崔玉亭2
(1.科學技術部科技評估中心,北京 100081;2.科學技術部重大專項辦公室,北京 100038)
日本自2002年全面開展政策評估,目前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評估體系。本文通過介紹日本政府政策評估的制度建設、評估模式及其在管理中發(fā)揮的作用,結合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以及評估機構開展政策評估的實踐,總結認為,日本的政策評估本質上是用于改進行政主體的管理,特別是改善管理目標和途徑的一個重要手段。結合中國當前的科技評估(主要是科技計劃評估)工作現(xiàn)狀,提出全面認識評估作用、加強評估體系建設等啟示與建議。
日本;政策評估;科技政策
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增長。與之相應,對政府部門的科技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許多國家的科技管理過程中,科技評估與評價已成為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評估結果常常是政府決策和調整有關科技政策、計劃和活動的重要參考依據(jù)[1]。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逐步開展了多種類型的科技評估與評價活動,各級科技管理部門也越來越重視發(fā)揮科技評估的作用[2]。借鑒國外政府的相關評估經(jīng)驗,有助于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科技評估體系,提升我國的科技管理水平。主要對日本政府的政策評估體系和實踐加以介紹,并提出對于我國科技評估(特別是對科技計劃評估)的有關啟示和建議。
政策評估是指用于檢查各行政主體的政策效果和評價政策的必要性、效率及有效性等方面所開展的評估活動。這里所指的“政策”,不僅包括政策本身,還包括行政主體為實現(xiàn)特定目標所采取的相關手段,如計劃和項目等。
2001年,日本頒布《政府政策評估法案》(Government Policy Evaluation Act,GPEA),涉及各行政主體承擔的政策評估內容。GPEA明確規(guī)定,內閣辦公室、各部委在內的行政主體必須開展政策評估,并以提升管理的效果和效率、確保政府的行為嚴格履行對公眾負責的責任為目的。GPEA還規(guī)定,各主要行政主體要制訂一份針對本部門的政策評估基本計劃(3~5年時限)及執(zhí)行計劃(年度政策評估計劃)。其中,需要確定開展政策評估的時間階段、原則、相關的立場觀點、要研究和獲取的政策效果的信息內容等;還包括在政策決定前后,分別開展事前評估和事后評估的做法。GPEA還要求,行政主體向國會匯報評估結果在政策的制定和修改過程中如何得以體現(xiàn);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手段每年至少一次公開政策評估的相關信息。這一法案自2002年4月起執(zhí)行,為各行政主體客觀、嚴格地開展政策評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與之相應,《執(zhí)行政府政策評估法案的內閣命令》(2001年制定,2007年修訂)、《執(zhí)行政府政策評估法案的條例》(2007年)等相關法案,以及《實施政策評估的基本指南》(2007年)、《政策評估的信息公開指南》(2010年)等相關指南陸續(xù)出臺,為各行政主體開展政策評估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和更詳細的指導。
根據(jù)《政府政策評估法案》要求,當前日本中央政府全部都開展政策評估,地方政府也在逐步將政策評估引入到管理中。目前所有47個縣級政府(相當于中國的?。?7個政令指定都市(指人口超過50萬并在經(jīng)濟和工業(yè)上具有高度重要性的 “主要都市”)和782個(約占43%)市町村(二級行政區(qū)劃,類似于我國的市、鎮(zhèn)、鄉(xiāng))已開展政策評估[3]。
日本政府的政策評估系統(tǒng),是以各部門的自評估為基礎,以總務?。∕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MIC)評估做補充。MIC主要是對各部門的自評估加以指導并對評估報告進行檢查,同時還開展一些涉及廣泛議題的跨部門評估活動。各中央政府部門按照《政府政策評估法案》的要求,形成各自的自評估體系,努力推動和提高對相關政策的評估。MIC在監(jiān)督各部門完成自評估后,要對各部門完成的政策評估結果進行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最終,各部門自評估報告和MIC的評價報告一起提交國會。
采用以自評估為主的模式,主要是考慮到由各部門開展自評估能夠促進其努力改善本部門的政策,即能夠促進以計劃為中心的管理轉向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方式;還具有自身評估易于發(fā)現(xiàn)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優(yōu)勢;同時還考慮到,如果采用外部評估可能完成詳盡的評估難度較大等原因[4]。為了避免自評估帶來的夸大其詞,MIC給予各部門充分地指導,主要包括建立評估指南并促進評估盡量基于客觀的方法、推薦了解相關政策特性的專家參與自評估等。
在MIC指導下,各部門順利完成了大量的政策評估工作。據(jù)MIC統(tǒng)計,2009財年各部門僅事前和事后評估就完成2645項,其中事前評估918項(183項為R&D計劃或項目),事后評估達1727項[5]。
圖1 政策結構示意圖
在日本,繪制政策結構是其開展政策評估的基礎。圖1為政策結構的示意圖,自上而下是對政策的逐層分解,自下而上是目標結果的提升。從政策手段的角度看,自上而下依次是政策 (常常是4~5年規(guī)劃)、計劃和項目;從目標結果的角度看,自下而上依次是產(chǎn)出、中間成效和最終成效。為了實現(xiàn)一項政策目標,有可能需要幾個計劃、多個項目的實施來支撐??梢?,政策結構是展現(xiàn)政策(或規(guī)劃)、計劃和項目間相互關系,體現(xiàn)行政主體的管理目標和途徑的重要方式。
在項目與政策之間通過 “投入-活動-產(chǎn)出-中間成效-最終成效”的邏輯關系相互連接?;诖诉壿嬆P停咴u估通常在項目、計劃和政策三個層面開展。MIC為各部門提供了政策評估的標準模型,解釋了不同類型評估的對象、時間、目標和方法[4]。如對于計劃開展的評估為綜合評估,在計劃實施后以一些特定主題作為評估對象(在較小范圍內的政策和政策手段),通過多方面探究政策的實施效果,發(fā)現(xiàn)和分析相關問題(見表1)。同時,MIC還針對不同評估視角,提出了相關評估問題。如針對政策的目的和目標,要回答“需要解決的、明確的問題是什么?”以及 “其中是否有問題需要政策手段加以解決?”等,以此來回答政策的必要性。
圖2 管理周期與評估的關系示意圖
由于開展全面的政策評估,日本多數(shù)政府部門已采用PDCA的評估管理模式,即計劃(Plan: planning)-執(zhí)行(Do:implementation)-檢查(Check: evaluation)-行動 (Action:reflected in planning),取代了傳統(tǒng)的計劃-做-看(Plan-Do-See)、計劃-操作-評估 (Plan-Operation-Evaluation)等管理模式。PDCA管理模式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評估被應用于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二是評估結果及時得到反饋,并在下一階段制定政策或預算時得到充分應用,從而真正發(fā)揮利用評估改善管理的作用。
如圖2所示,無論在政策和計劃的大管理周期中,還是在項目的小管理周期中,在規(guī)劃階段都需要開展事前評估、在執(zhí)行過程中要進行中期評估、在執(zhí)行結束進行結題評估、在實施完成后一段時間還要開展事后評估。而且在每個評估做完后,都有反饋的環(huán)節(jié),將結果及時提供給管理者參考和使用。
表1 MIC政策評估方法(標準模型)
評估結果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政府的預算編制和政策調整產(chǎn)生影響。一方面,政府部門依據(jù)評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對不合理或不適當?shù)捻椖炕蛴媱澾M行調整,并體現(xiàn)在下一財年的政府預算編制中。日本2007財年各部門開展了1010項評估,其中95%已體現(xiàn)在2008財年的預算申請中[6]。2002—2009財年,各部門共有241個公共建設項目根據(jù)評估結果被推遲或取消,涉及金額約4.1萬億日元(約合3300億元人民幣)[5]。
另一方面,各部門還依據(jù)評估結果相應增加、修改或取消有關政策或措施。例如,2007財年文部科學省對“建設開放的、受本地居民信任的學?!闭哌M行評估,發(fā)現(xiàn)盡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部分政策目標沒有實現(xiàn)預期程度;同年,文部科學省就對與目標有關的《學校教育法執(zhí)行規(guī)定》和《學校教育方針》進行了修訂,以促進此政策的實施[7]。2009財年,日本政府各部門評估的389項政策中,有42%(163項)在當年已得到改進或修訂[5]。
可見,政策評估主要是通過發(fā)現(xiàn)項目、計劃和政策在設計和執(zhí)行中存在的問題,對不合理或不適當?shù)捻椖炕蛴媱?,甚至是政策目標加以修改,最終改善政策結構。因此,政策評估本質上是用于改進行政主體的管理,特別是改善管理目標和途徑的一個重要手段。
近些年,評估本身在導向性、參與性、綜合性等方面已出現(xiàn)重要發(fā)展。
當前的評估都已是以結果為導向,以便適應新的公共管理需求,即面向結果的管理。因此,在監(jiān)測和評估過程中離不開績效測量,包括對績效指標的測量和標桿管理等。同時,還逐漸將自評估、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相互結合起來。
參與式評估(Participatory Evaluation)是近些年評估發(fā)展的一個新趨勢,已被越來越多地使用。參與式評估是指一項干預的利益相關方都參與到評估過程中來,主要利用評估過程進行“學習”和內部問責,從而改進實施計劃和制定政策。它與傳統(tǒng)評估最大的不同,就是讓最終應用評估結果的人(往往是相關政策或計劃的管理者)深入?yún)⑴c到評估的過程中來,從而增加其對項目的了解,增進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并增強相關結果的及時應用,同時還能夠提升評估報告的質量。因此,參與式評估的功能目標由傳統(tǒng)評估的以匯報為主,轉變?yōu)橐赃^程管理為主。
評估向綜合性發(fā)展,最顯著地體現(xiàn)在管理與評估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在PDCA管理模式下,建立了從事前評估到事后評估完整的評估體系,同時結合績效測量及成效監(jiān)測等方法,將評估與制定計劃(如預算)緊密結合起來,并成為管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手段。
國土交通省 (Ministry of Land,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and Tourism,MLIT)是日本中央政府11個職能部門之一,自1998年開始進行評估活動,最初在公共建設工程中開展評估和再評估 (指項目實施過程中開展的評估)。2002年,遵照《政府政策評估法案》,制訂了《國土交通省政策評估主體計劃》,擴充了評估范圍,要求對所有的公共建設工程進行評估。2009年,重新制訂了《國土交通省政策評估主體計劃》,其中指出國土交通省評估政策的目的是“對人民實現(xiàn)有效率、高質量的管理”、“促進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和“對人民負責”。
圖3 國土交通省管理周期與評估的關系示意圖
國土交通省在建立的PDCA管理周期中,相應設置了五種類型的評估活動,分別是作為事前評估的政策評價(Policy Assessment)、作為事后評估的政策檢驗(Policy Checkup)和政策綜合評價(Policy Review),以及在事前、執(zhí)行階段和事后都要開展的單獨公共建設工程評估(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Public Works Projects)和單獨R&D主題評估(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mes)[8](見圖3)。其中,政策評價是對政策績效目標以及政策的必要性、效率和效果進行預評估;政策檢驗是指對照績效指標,測定其實現(xiàn)的程度;政策綜合評價是對在實施過程中所采取措施效果的綜合評估;而單獨R&D主題評估則是在項目執(zhí)行前中后期,分別對研究和開發(fā)所面對的挑戰(zhàn)加以評估。這五類評估活動,在滿足法案要求的同時,為不同環(huán)節(jié)的管理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jù)。
為了保證自評估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國土交通省在開展政策評估過程中引入了外部人員和機構參與。部內設立了必須有8位社團領導人參加的政策評估會議,以便就本部政策評估體系的設計、運行狀態(tài)和重大評估案例,聽取專家的觀點和中立的意見。同時,針對政策評估的重要問題,如政策績效目標的改變,國土交通省會邀請開展公共評議,聽取更廣泛的社團民眾意見。
盛岡市是日本東北部巖手縣的行政、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在2005財年制定了該市發(fā)展的總體規(guī)劃,設計了10年的規(guī)劃目標。總體規(guī)劃將目標和任務逐級分解,形成了由支柱計劃、計劃、子計劃和項目4個級別構成的目標任務金字塔(見圖4)??傮w規(guī)劃成為該市管理的規(guī)劃,依其進行地方政府事務的管理。
盛岡市自2001年開始開展公共管理評估,已形成利用公共部門評估系統(tǒng)進行地方政府事務管理的管理與評估模式。通過評估地方政府事務的管理是否按照總體規(guī)劃有序實施,并將評估結果與管理資源的分配即預算相結合,從而實現(xiàn)有效率和高質量的地方政府管理。
盛岡市每年定期開展評估,自4月至7月依次對上一財年全部執(zhí)行的項目、子計劃、計劃和政策開展評估(見表2),并根據(jù)評估結果對下一財年預算調整提出建議。值得注意的是,盛岡市對于項目、子計劃和計劃的評估,不僅考察其自身的效果,還要考慮其對上一級的貢獻,這樣在最終的政策評估中可以使用到各級評估的累積結果。例如,評估項目對子計劃的貢獻時,要檢查項目的結果與上級目標是否一致,還需要定性描述其中的原因;評估計劃時,要確認子計劃對計劃取得結果的貢獻程度。同時,在結果使用上,前一級評估的結果為后一級評估提供重要的支撐。項目評估結果要用于子計劃的評估,計劃評估的結果要提供給政策評估參考,而政策評估的結果最終要與總體規(guī)劃及預算相結合。
圖4 盛岡市總體規(guī)劃中設立的四級任務示意圖
盛岡市2009財年評估結果顯示,根據(jù)計劃貢獻度評估,41個計劃中有8個計劃的績效水平較高(8分或以上,滿分10分),其中5個計劃本市發(fā)揮的作用大或較大(C1或C2,共4級C1-C4),這些是各方面都實施較好的計劃;而其他本市發(fā)揮的作用大或較大(C1或C2)的22個計劃中,有6個計劃的績效水平較低(4分或以下),說明本市履行職責不充分,這些是下一財年可考慮優(yōu)先支持的計劃。計劃優(yōu)先度評估參考了計劃貢獻度評估結果,最終確定了10個2011財年優(yōu)先支持以便提高績效的計劃;其中,3個需給予巨額預算分配,7個需給予大額預算分配。相應的預算調整建議是削減31個普通計劃總經(jīng)費的0.5%,用于增加3個最優(yōu)先支持計劃總經(jīng)費的3%[9]。
在日本各級政府開展自評估的同時,根據(jù)需要也會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 (元評估,指對評估的評估)或外部評估,以增強評估的客觀性、獨立性和廣泛性。第三方評估或外部評估通常是委托專門的外部評估機構進行。
特定非營利組織政策21(Specified NPO Policy 21)是一個專門從事政策評估的非營利組織,在2001年4月成立并得到巖手縣政府的認證。其主要申請并承擔政府的外部評估或第三方評估項目,開展評估活動,為地方政府服務。在參考政府自評估報告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成效評估。利用公眾調查等方式,對政府的政策效果和需求等加以評估,客觀反映公眾對政府計劃或項目效果的觀點等[10]。因此,外部評估機構通過與政府合作的方式,主要發(fā)揮在政府部門與公眾間的橋梁作用。
表2 盛岡市四級評估
目前,在日本很多地區(qū)都有這類外部評估機構,為當?shù)卣峁┲畏?。特定非營利組織政策21在承擔第三方評估、外部評估任務以外,還提供技術支撐,如幫助地方政府建設評估體系、培訓評估人員等。
評估在日本各級政府的管理中廣泛開展。日本政府評估目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通過對現(xiàn)行政策、計劃、項目的評估,改進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進一步完善政策;向公眾說明政府責任和義務完成的情況;參與評估的各方相互學習,增長新的知識。
日本總務省負責監(jiān)督各部門的評估,并在各政府部門提交自評估報告的基礎上,進行全面評估。最后的評估結果匯報到國會,國會據(jù)此對各部門預算進行評估和調整,包括取消項目和調整項目預算等。因此,評估是日本政府形成預算分配方案的基礎。政府各部門也通過對政策執(zhí)行情況進行自評估,進一步完善政策,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這促使政府管理模式從以計劃為中心向面向結果的模式發(fā)生了轉變。
我國目前的科研計劃和項目管理還是普遍重視立項,過程管理是薄弱環(huán)節(jié),也缺少強有力的管理手段。我國有關部門已開展的科技評估活動仍主要集中在科技項目的立項評審、驗收和成果鑒定等管理環(huán)節(jié)。計劃評估方面,1994年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開始了實踐與探索,開展了“八五”攻關計劃的綜合評估、863計劃十年和十五的執(zhí)行評估、973計劃評估等評估工作[2];自2009年以來財政部、發(fā)改委和科技部三部門每年都組織開展重大專項的督查評估工作,這些評估活動為推動科技計劃的順利實施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但是,總體而言,我國科技評估所發(fā)揮的作用仍比較有限。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培訓,充分介紹國外相關評估經(jīng)驗,提高對評估的全面認識和對其作用的全面理解,努力使評估成為科技管理的一個強有力工具。
日本政府有比較完善的評估法律體系,2001年日本出臺的《政府政策評估法案》,不但對開展評估的責任主體、其必須開展的政策評估內容做出規(guī)定,對于結果的使用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從而全面保障了評估的執(zhí)行與效果。日本各政府部門大多采用PDCA管理模式,依照《政府政策評估法案》的要求,將評估與管理緊密結合,通過對必要性、效果、效率等內容評估,及時跟蹤相關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并將評估結果適當反映在相關政策的調整之中。
科技部作為我國主管科技的管理部門,先后頒布了 《科技評估暫行管理辦法》(國科發(fā)計字(2000)588號)和《科學技術評價辦法(試行)》(國科發(fā)基字(2003)308號),對科技評估的對象、內容和方法等提出了一些要求。此外,科技部(含原國家科委)單獨或聯(lián)合其他部委出臺涉及科技評估的文件已達20多個,部分地方和行業(yè)的科技主管部門也出臺了相應的科技評估文件[2]。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評估立法,這使我國的評估活動缺乏權威性和效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對評估的開展和質量也產(chǎn)生影響。為了促進科技評估工作真正成為科技管理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應當考慮在實踐的基礎上完善相關評估制度。盡快制定有強制力的科技評估法令,特別是要對評估結果的使用提出要求,并借此帶動我國科技評估的制度建設。
日本政府有著比較完整的評估系統(tǒng),總務省以及政府各部門都設有專門的評估機構。為了使各部門有效規(guī)范地開展自評估,減少隨機性,總務省建立了評估指南和客觀公正的評估方法以及可量化的評估指標。各部門制定各自的評估程序,根據(jù)各自的政策特點建立評估專家隊伍增加評估的透明性,還允許公眾進行評議。通常各行政主體,根據(jù)分析自身政策結構(規(guī)劃、計劃、項目等不同層次管理任務的邏輯結構)的評估需求,建立相應層次的評估類型,并使各層次的評估相互關聯(lián),從而形成有效的評估體系。
目前,我國有關的評估制度中,對于微觀層次(如項目)的評估要求規(guī)定較具體,而對中宏觀層次(如領域、計劃、規(guī)劃、政策等)的評估缺乏明確要求,尚未形成定期和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評估制度。盡管部分管理文件中提出了定期開展評估的要求,但是缺少對時間和程序上的安排,也沒有檢查和監(jiān)督機制,造成評估活動往往是“一事一議”,難以落實文件規(guī)定。為了強化科技計劃管理、發(fā)揮評估作用,建議借鑒日本政府政策評估體系,盡快建立我國主要科技計劃(973計劃、863計劃、支撐計劃和重大專項)的監(jiān)測和評估體系:制定科技計劃評估的5年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建立詳細的科技計劃評估指南,包括繪制結構模型、根據(jù)管理需要確定各層次的評估內容、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流程,建設適合評估需要的數(shù)據(jù)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并完善基線數(shù)據(jù)等。
日本從中央政府各部門到地方政府的各個部門都有專門的評估機構,建立了各自的評估專家隊伍,而且有許多大學、研究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進行評估研究,并作為第三方承擔政府委托的評估工作。
同時,隨著傳統(tǒng)評估向參與式評估的發(fā)展,管理人員、任務承擔者等各利益相關方,通過深入地參與評估過程,加深了對評估的認識,評估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當前,我國多個部委和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科技評估機構,為各類科技評估活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也存在著全國科技評估隊伍發(fā)展不平衡、開展業(yè)務工作的基礎能力不足、評估手段和方法相對落后等問題。為了更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評估機構的作用,建議加大對其培養(yǎng)和扶持力度,加強專業(yè)評估機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整個科技評估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能力和技術水平。同時,建議積極開展針對科技管理人員的評估知識培訓,在科技計劃評估過程中探索使用參與式評估,使各環(huán)節(jié)的科技管理人員都能參與到評估中來,提高評估過程中各參與方的能力和作用。
日本政府高度重視評估結果的利用,各部門都在利用評估結果提高政策和項目管理水平,而且必須將評估結果于每年的6月向國會報告 (每年4月開始評估工作),國會7月將評估結果反映到政策制定和預算申請中 (每年8月開始討論下一年的預算申請,12月確定下一年的預算計劃)[4]。
為了增加評估的透明性,日本政府2010年5月專門制定了《有關政策評估信息的發(fā)布指南》,指導有關評估信息、數(shù)據(jù)的使用及評估會議向公眾開放等事項,進一步促進政策評估相關信息的發(fā)布。
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已完成的科技評估報告擴散范圍較小,多數(shù)并不公開。同時,由于缺乏對評估結果使用的要求,評估發(fā)現(xiàn)和建議對于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所發(fā)揮的作用通常較小。隨著我國科技計劃監(jiān)測評估體系的建立、完善以及相關工作的深入和規(guī)范,可考慮將評估結果作為重要依據(jù),建立評估結果與計劃動態(tài)調整的掛鉤機制。并逐步建立評估信息公開機制,根據(jù)不同科技計劃的特點,形成內部管理和外部公開版本的評估報告,將可公開的評估信息對公眾發(fā)布,由公眾監(jiān)督和評議。
[1]陳小浪.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推進科技評估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3,13(9):102-103.
[2]歐陽進良,張俊清,李有平.我國科技評估與評價實踐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科技論壇,2010,(5):5-8.
[3]Iwate Prefectural University.The Overview of 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in Japanese Local Government[R].Japan:Forum on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s in Asia and Africa,2011.0301A-4.
[4]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Bureau 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 and Communications.Introduction to the State Policy Evaluation System[R].Japan:Forum on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s in Asia and Africa,2011.0225A-5,6.
[5]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 and Communications.Diet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Policy Evaluation in Fiscal 2009 (summary)[EB/ OL].http://www.soumu.go.jp/main_sosiki/hyouka/seisaku_n/pes.html,2011-06-08.
[6]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 and Communications.What is “Policy Evaluation”[EB/OL].http://www.soumu.go.jp/main_sosiki/hyouka/seisaku_n/pes/introduction_1.pdf,2011-06-08.
[7]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 and Communications.Annual Report on Policy Evaluation in FY2007(Summary)[EB/OL].http://www. soumu.go.jp/main_sosiki/hyouka/seisaku_n/pes.html,2011-06-08.
[8]Ministry of Land,Infrastructure,Transport,and Tourism.Policy Evaluation at the Ministry of Land,Infrastructure,Transport,and Tourism[R].Japan:Forum on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s in Asia and Africa,2011.0225B-7.
[9]Morioka City Office.Public Sector Evaluation for Morioka City[R].Japan:Forum on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s in Asia and Africa,2011.0301B-P14.
[10]Specifi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olicy 21.Civic Meaning of 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and Policy Evaluation by Citizens[R]. Japan:Forum on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s in Asia and Africa,2011.0301C-6.
The System and Practice of Japanese Policy Evalu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s to the S&T Evaluation of China
Pang Yu1,Cui Yuting2
(1.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MOST,Beijing 100081,China; 2.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fice,MOST,Beijing 100038,China)
Japan has been entirely implementing policy evaluation since 2002.It has formed the integrated system of policy evaluation at presen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models of Japanese government’s policy evaluation,and its function for management.Considering with the practices of Japanese’central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 and evaluation organizations,we conclude that Japanese policy evaluation is essentially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enhance the administrators’management,especially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s targets and approaches.Furthermore,as to the current S&T evaluation(mainly about S&T program evaluation)of China,we give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evaluation’s functions,strengthen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etc.
Policy evalu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日本國際協(xié)力機構培訓與對話計劃(JICA TRAINING AND DIALOGUE PROGRAMS)項目(J10-04145)。
2011-08-10
龐宇(1977-),女,北京人,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科技評估與科技管理。
F204
A
(責任編輯 遲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