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梅,郝智慧,沈 巍,蔣皓靜,馬豐英
(1.青島康地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青島 266061;2.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化學與藥學院,山東青島 266111)
卡洛芬是美國輝瑞公司于20世紀70年代開發(fā)的高效動物用抗炎藥,由于其抗炎效果好,副作用小,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多個國家已獲得廣泛應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獸藥中心(CVM)已批準用于犬的高效COX-2選擇性抗炎藥。本實驗室研制的新一代非甾體抗炎鎮(zhèn)痛藥物——卡洛芬注射液(商品名:痛立止),其有效成分為卡洛芬,主要用于治療犬貓的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以及由炎癥引起的疼痛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等。分別采用不同有機溶劑研制了兩種卡洛芬注射液,其中卡洛芬注射液I采用甲醛縮甘油和1,2-丙二醇作為有機溶劑,卡洛芬注射液II則選用二甲基乙酰胺和1,2-丙二醇作為有機溶劑,為了驗證不同處方研制的卡洛芬注射液的抗炎、鎮(zhèn)痛效果及對皮膚刺激性,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實驗藥物 受試藥物:卡洛芬注射液I(含量5%,批號20110926)、卡洛芬注射液II(含量5%,批號20110926),均由青島康地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對照藥物:托芬那酸注射液(含量4%,批號9A2164Q),法國威隆公司產(chǎn)品。
1.2 實驗試劑 生理鹽水(0.9%,批號10050876,山東長富潔晶藥業(yè)有限公司)、冰醋酸(批號091015,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二甲苯(批號20090930,萊陽市康德化工有限公司)、甲醛(批號20100512,萊陽市康德化工有限公司)。
1.3 實驗動物 清潔級小鼠,體重18~22 g,青島市藥品檢驗所提供;Wister大鼠,體重180~220 g,青島市藥品檢驗所提供;新西蘭兔,青島寶依特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4 實驗方法
1.4.1 抗炎作用
1.4.1.1 對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癥的影響 小鼠40只,體重18~22 g,雌雄各半,預飼7 d后,隨機分為4組,具體分組見表1。每天一次,連續(xù)給藥5 d,末次給藥后0.5 h,將致炎劑二甲苯 0.1 mL 均勻涂于小鼠左耳兩面,右耳作為對照,致炎15 min后將小鼠脫頸椎處死,沿耳廓線剪下兩耳,用直徑8 mm打孔器分別在兩耳的同一部位打下左右耳片,隨即用電子天平稱重,以兩耳片重量之差作為炎性腫脹度,并計算腫脹抑制率,用腫脹抑制率表示藥物抗炎強度。
1.4.1.2 對甲醛所致大鼠足趾腫脹的影響 取Wister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隨機分成4組,每組6只。具體分組情況見表1。每只大鼠每天給藥1次,連續(xù)給藥5 d,于末次給藥0.5 h后,右后足趾部皮下注射2.5%的甲醛溶液0.05 mL。分別于致炎前及致炎后0.5、1、2、4 h 測量足趾厚度,以致炎前后足趾厚度之差作為炎性腫脹度,并計算腫脹抑制率。結(jié)果用F檢驗進行分析。腫脹抑制率(%)=(空白對照組平均腫脹度-藥物組平均腫脹度)/空白對照組平均腫脹度×100%。
1.4.2 鎮(zhèn)痛作用
1.4.2.1 對小鼠熱板實驗的影響[1-2]將小鼠放于調(diào)節(jié)到(55±0.5)℃熱板上(置于玻璃杯內(nèi),注意不要將燒杯拿出水浴鍋,以保持其杯底溫度一致),記錄其從接觸熱板到開始舔足的時間(s)作為給藥前的痛閾值,剔除不舔足及給藥前痛閾值大于30 s或者小于5 s的小鼠,觀察截至時間為60 s。經(jīng)篩選選出合格的40只小鼠(雌雄各半),按體重隨機分為4組,具體見表1,用于正式試驗。
測量各組小鼠給藥前的痛閾值,每只小鼠測2次,兩次測痛間隔為5 min,取其平均值作為該動物的基礎痛閾值。將受試小鼠按上述分組分別進行皮下注射給藥。測量小鼠給藥后0.25、0.5、1 h的熱板反應時間。記錄每組各時間點的痛閾值,采用t檢驗對各時間的結(jié)果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
1.4.2.2 對冰醋酸致小鼠扭體實驗的影響[3-4]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按體重隨機分為4組,具體見表1。各組小鼠給藥后0.25 h,每只腹腔注射0.7%的冰醋酸(10 mL/kg 體重,約0.2 mL/只),以小鼠腹部內(nèi)凹,伸展后肢,臀部抬高為準,記錄各組小鼠第一次出現(xiàn)扭體反應的時間和15 min內(nèi)發(fā)生扭體反應的次數(shù)。對各組間的試驗結(jié)果采用t檢驗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扭體反應抑制率(%)=(空白組平均扭體次數(shù)一給藥組平均扭體次數(shù))÷空白組平均扭體次數(shù)×100%。
表1 試驗分組及給藥情況
1.4.3 對兔的皮膚刺激試驗 20只兔子,于給藥前24 h將背部兩側(cè)去毛,試驗采用左右自身對比,一側(cè)為生理鹽水對照,另一側(cè)為試驗藥物,具體分組見表2。給受試藥物后,觀察兔是否尖叫等疼痛反應及注射部位有無紅腫、水腫等,或按壓注射部位觀察其有無不良反應。若有疼痛反應,則對受試藥物分步試驗:即將其主要有效成分及輔助成分分開注射給藥,觀察其刺激性。皮膚刺激性反應評分標準見表3及結(jié)果評價標準見表4。
表2 試驗分組及給藥情況
表3 皮膚刺激性反應評分標準
表4 結(jié)果評價標準
1.5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檢驗其差異顯著性。
2.1 抗炎作用
2.1.1 對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癥的影響 結(jié)果如表5所示。表5結(jié)果顯示,各給藥組均能降低小鼠致炎耳部的腫脹度,且與生理鹽水組差異顯著(P<0.05),其中托芬那酸組的腫脹抑制率最高,為42.9%,其次為卡洛芬注射液I組。
表5 受試藥物對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癥的影響( ± s)
表5 受試藥物對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癥的影響( ± s)
注:*為與生理鹽水組差異顯著(P<0.05)。
組別 劑量/(mL·kg-1)腫脹度/mm腫脹抑制率/%生理鹽水組0.7 23.3 ±4.0 -卡洛芬注射液 I組 0.7 15.4 ±2.1* 33.9卡洛芬注射液 II組 0.7 17.9 ±1.5* 23.2托芬那酸注射液組 0.7 13.3 ±2.2*42.9
2.1.2 對甲醛所致大鼠足趾腫脹的影響 結(jié)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見,大鼠足趾致炎后0.5~4 h各給藥組的腫脹度均低于生理鹽水組,差異顯著(P<0.05);卡洛芬注射液II組在致炎后1~4 h的腫脹度較其他兩組高,且與托芬那酸組差異顯著(P<0.05)。托芬那酸組和卡洛芬注射液I組的腫脹抑制率均在33.3%以上,好于卡洛芬注射液II組。
表6 受試藥物對甲醛所致大鼠足趾腫脹的影響( ± s)
表6 受試藥物對甲醛所致大鼠足趾腫脹的影響( ± s)
注:*為與生理鹽水組差異顯著(P<0.05);a為與托芬那酸組差異顯著(P<0.05)。
組別 劑量/(mL·kg-1)致炎后不同時間足腫脹度(mm)/抑制率(%)0.5 h 1 h 2 h 4 h生理鹽水組0.3 7.9 ±1.0 13.2 ±1.8 18.2 ±0.8 15.3 ±0.9卡洛芬注射液 I組 0.3 4.8 ±1.6* 8.5 ±1.1* 11.5 ±1.7* 10.2 ±0.7*39.2 35.6 36.8 33.3卡洛芬注射液 II組 0.3 5.5 ±1.3* 9.7 ±1.0*a 13.9 ±2.0*a 11.5 ±1.6*a 30.4 26.5 23.6 24.8托芬那酸注射液組 0.3 4.9 ±0.7* 7.3 ±0.8* 9.3 ±1.0* 8.4 ±0.9*37.9 44.7 48.9 45.1
2.2 鎮(zhèn)痛作用
2.2.1 對小鼠熱板實驗 結(jié)果如表7所示。表7結(jié)果顯示,卡洛芬注射液I組和托芬那酸組在15、30 min時均可有效延長小鼠熱板痛閾值;卡洛芬注射液II組沒有明顯鎮(zhèn)痛效果。各組間痛閾值差異不顯著(P >0.05)。
2.2.2 受試藥物對冰醋酸致小鼠扭體實驗 結(jié)果如表8所示。由表8試驗結(jié)果可知,卡洛芬注射液組對小鼠扭體的潛伏期沒有明顯改變,但扭體次數(shù)相對較少,扭體抑制率分別為34.7%和17.5%。托芬那酸組第一次扭體的潛伏期較長,與生理鹽水組差異顯著(P<0.05),扭體抑制率為42.6%。
表7 受試藥物對小鼠熱板實驗的影響( ± s)
表7 受試藥物對小鼠熱板實驗的影響( ± s)
組別 劑量/(mL·kg-1) 基礎痛閾值/s 15 min痛閾值/s 30 min痛閾值/s 60 min痛閾值/s生理鹽水組0.7 13.1 ±4.8 12.2 ±1.1 13.2 ±2.5 14.4 ±3.0卡洛芬注射液 I組 0.7 11.9 ±3.5 16.7 ±2.8 13.6 ±0.5 11.4 ±1.6卡洛芬注射液 II組 0.7 14.9 ±6.2 14.8 ±5.3 10.0 ±2.8 10.3 ±1.9托芬那酸注射液組0.7 13.2 ±1.3 14.6 ±5.8 16.4 ±2.9 13.1 ±1.3
表8 受試藥物對小鼠扭體實驗的影響( ± s)
表8 受試藥物對小鼠扭體實驗的影響( ± s)
注:*為與托芬那酸組差異顯著(P<0.05)。
組別 劑量/(mL·kg-1)潛伏期/min 15 min內(nèi)扭體次數(shù)扭體抑制率/%生理鹽水組 0.7 3.9 ±0.1 32.0 ±6.4*-卡洛芬注射液 I組 0.7 3.5 ±0.7*20.9 ±8.6 34.7卡洛芬注射液 II組 0.7 3.7 ±2.922.7 ±5.8 17.5托芬那酸注射液組0.7 8.7 ±3.7 12.0 ±8.1 42.6
2.3 受試藥物對兔皮膚刺激觀察結(jié)果 兔子皮膚注射給藥后,各給藥組均未出現(xiàn)尖叫、皮膚紅腫等不良反應,按壓其注射部位亦無不良反應。
近年來,由于犬貓的生活習性及創(chuàng)傷引起的犬貓關節(jié)病越來越多。其中,犬的關節(jié)病主要有風濕性、類風濕性、外傷性、骨性及化膿性關節(jié)炎,貓的關節(jié)病主要為急性敗血癥性關節(jié)炎和慢性關節(jié)炎。目前,針對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病的治療以非甾體抗炎藥為首選藥物。獸用止痛藥主要有非甾體抗炎止痛藥、中樞性止痛藥、麻醉性止痛藥三大類,止痛效果以嗎啡、杜冷丁等阿片類藥最強,但其強大的鎮(zhèn)痛背后是嚴重的依賴性和成癮性,從而限制了其臨床的應用。
卡洛芬是新一代非甾體抗炎鎮(zhèn)痛藥,具有強的抗炎、鎮(zhèn)痛、解熱作用,較阿司匹林、保泰松、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強,還具有吸收快、副作用小的特點。
抗炎試驗結(jié)果表明,各給藥組均能降低小鼠炎癥部位的腫脹度,且與生理鹽水組差異顯著(P<0.05),其中托芬那酸組的腫脹抑制率最高,其次為卡洛芬注射液I組。在對小鼠的熱板試驗以及對冰醋酸致小鼠扭體試驗中,卡洛芬注射液I較卡洛芬注射液II有更好的抑制效果,說明選擇甲醛縮甘油和1,2-丙二醇作為有機溶劑較選擇二甲基乙酰胺和1,2-丙二醇效果好。研究發(fā)現(xiàn)配方藥卡洛芬注射液I在短時間內(nèi)對小鼠的鎮(zhèn)痛效果較對照組托芬那酸強,但維持時間較托芬那酸短,表明本配方藥效快,可以用于緩解動物急性疼痛性疾病。皮膚刺激試驗結(jié)果表明本品的刺激性很小,無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研究所選用的配方藥卡洛芬注射液I的抗炎、鎮(zhèn)痛效果顯著,安全無刺激性,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 陳 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258-270.
[2] 陳小野,張宇鵬,蔣小麗.熱板法、醋酸扭體法疼痛模型寒、熱屬性的初步研究[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29(4):46-51.
[3] 周秋仁,鄭小清.痛經(jīng)舒膠囊抗炎鎮(zhèn)痛的實驗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5,11(10):28.
[4] 景志杰,牛拴成,張軒萍,等.化痔靈片對小鼠實驗性疼痛的鎮(zhèn)痛作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37(1):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