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興,吳隆學,王合凡
(1.長江中游局岳陽水文水資源勘測隊,湖南 岳陽 414000;2.長江中游局潛江水文站,湖北 潛江 433100)
GPS RTK(Real Time Kinematic)測量技術也叫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是建立在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基礎之上的實時動態(tài)定位技術,能夠實時地提供測量點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坐標,并能夠達到厘米級的精度。在野外作業(yè)時該項技術具備靈活、快速、省時、省力及精度高等優(yōu)點,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測驗精度。本文通過該技術在長江中游干流螺山水文站的應用、實驗,來探討RTK技術在水文測站中的應用,以達到在水文測站廣泛使用的目地。
RTK的工作原理是將一臺接收機置于基準站上,另一臺或幾臺接收機置于載體(稱為流動站)上,基準站和流動站同時接收同一時間、同一GPS衛(wèi)星發(fā)射的信號,基準站所獲得的觀測值與已知位置信息進行比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將這個改正值通過無線電數據鏈電臺及時傳遞給共視衛(wèi)星的流動站,精化其GPS觀測值,從而得到經差分改正后流動站較準確的實時位置。其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RTK工作原理圖
(1)GPS接收機及其天線:用于接收GPS衛(wèi)星信號;(2)無線電傳輸設備:包括電臺和發(fā)射天線,用于發(fā)射基站無線電信號;(3)電子手簿:用于設置基準站和電臺的各項參數。
(1)GPS接收機及其天線:用于接收GPS衛(wèi)星信號;(2)無線電接收電臺及其天線:用于接收基站電臺發(fā)射的無線電信號,很多儀器都將該部分設為內置在流動臺內部,減少了外接設備數量;(3)電子手簿:用于設置流動站和接受電臺的各項參數,通過手簿進行各項測量工作的操作,可以與基準臺共用一部。各系統(tǒng)組成如圖2所示。
圖2 RTK部件組成圖
在現行水文測驗規(guī)范中規(guī)定,逢“0、5”年份,或者水文測站地形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就必須將水文測站周圍的地形圖做詳細的測量。過去測地形時一般首先要在水文測站范圍內建立圖根控制點,然后采用全站儀或經緯儀測量地形地貌等碎部點,這些碎部點必須與測站通視,否則還需換站測驗,測驗完畢后,還要電子成圖,進行地形測量一般需要3~4人,水文測站范圍一般較小,在該測區(qū)內,這種做法耗時費力。
現在采用RTK時,僅需一人背著儀器在要測的地形地貌碎部點呆上一、二秒種,并同時輸入特征編碼,通過手簿可以實時知道點位精度,把一個區(qū)域測完后回到室內,由專業(yè)的軟件接口就可以輸出所采集的地形圖數據,這樣用RTK僅需一人操作,不要求各測點間通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水文測站大斷面測量,現行規(guī)范要求起點距測量方法為鋼尺丈量、經緯儀或全站儀測驗。采用鋼尺丈量時,需在水面以上陸地部分,布置高程控制樁點,然后鋼尺丈量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并用水準儀測量高程,同時還采用其它方法檢測水邊測量精度。該方法要求測驗人員較多,當地形復雜時,比如雜草或者樹林灌木較多,距離丈量精度可能會出現誤差,當遇到測站大斷面中間出現江心洲時,該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高程控制樁點不一定完全布置在斷面線上。采用全站儀觀測時,遇到江面較寬,還要換邊測量,對人力物力要求很多。
如果采用GPS-RTK測驗技術,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當基準臺架設完畢后,由一人隨帶流動臺,在測站大斷面測區(qū)內找出2~3個校核點比測,比測合格后,在電子手簿中,輸入斷面線,測驗人員可以根據導航模塊,直接在斷面線上施測碎步點,這樣就可以控制每一個測點均在斷面線上,并且數據量也比較密集,可以很好控制住斷面變化轉折點,提高測驗精度。圖3為螺山水文站2008~2011年采用GPS-RTK測驗技術施測的大斷面,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陸上部分地形很吻合,應證了GPS-RTK測驗技術的可靠性。
圖3 螺山站2008~2010年大斷面圖
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ADCP)現廣泛應用于水文測站流量測量中,該技術能大大提高測驗精度,減少測驗時間。但是當水文站的斷面存在河底走沙(俗稱“動底”)時,流量測驗將不準確,和常規(guī)測驗儀器相比,存在偏小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配合GPS-RTK測驗技術,利用GPS的實時動態(tài)提供的數據,將會提高流量測驗精度,發(fā)揮ADCP高效、快捷和準確的作用。表1為2010年螺山站ADCP不采用和采用GPS-RTK技術,流量測驗精度比較。
表1 螺山站采用GPS-RTK數據和不采用GPS-RTK數據測流成果精度比較
在RTK技術應用中,被使用者最為關注的就是高程測量的精度和基面問題。GPS測量求得的原始坐標是 WGS-84(B,L,H)三維坐標。而我國水準測量是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或其他基面,以大地水準面為起算面,最后以正常高作為使用的高程。因為測量原理不同,兩種測量的起算面不同,所以兩種高程值之間存在差異。在特殊情況下,如果需要用GPS測量高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控制高程測量精度,以達到滿足測驗要求。
(1)盡量減小人為誤差影響。主要是減少天線安置誤差和天線高量取誤差 ,天線安置采用腳架對點器精確對中 ,天線高量取誤差應小于1 mm。
(2)流動臺距離基準臺距離不超過5km,以消弱電離層折射和對流層折射的影響。
(3)基準臺應架設在空曠且無遮擋的地方,以增強信號的穩(wěn)定性。
GPS-RTK測量技術具有省時快捷方便的優(yōu)點,但是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RTK測驗的基礎是GPS定位技術,這就要保證對GPS衛(wèi)星的連續(xù)跟蹤以及跟蹤衛(wèi)星的數目必須滿足要求。所以在工作時應把基準臺架設在地勢較高的區(qū)域或是開闊的場地,特別是要避開雷達、信號發(fā)射塔和高壓電線等影響電磁波傳輸的因素?;鶞逝_和流動臺之間的距離最好不要超過5km,以保證測量精度。
(2)在測驗過程中,必須保證采用RTK測量時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所以必須采用已知點校核法對RTK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驗證。在實際工作中,應至少有2~3個已知點作點校正才能進行后續(xù)其他測量工作。
(3)測量時需采用一些方法來提高測量精度。如延長測量時間、使用對中器、選擇最佳觀測時段、增加觀測次數或改變基準站等。同精度兩次測量值的較差取3cm以下為宜。
(4)在使用和搬運過程中,應保護好RTK系統(tǒng)的各個部件,以確保產生準確無誤的測量數據和儀器的長期使用。
RTK作為一種新型的測驗技術,和傳統(tǒng)測量相比,該技術受通視條件、能見度、氣候、季節(jié)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較小,在傳統(tǒng)測量看來由于地形復雜、地物障礙而造成的難通視地區(qū),只要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它也能輕松地進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業(yè),并且測量誤差分布均勻、相互獨立,不存在誤差積累,精度可靠度較高,在實際應用中有著廣闊的前景,特別是應用到水文測站后,可以大大提高水文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
[1]謝世杰,等,RTK 特點與誤差分析[J].測繪工程,2002,(2).
[2]張兆龍,等,GPS RTK作業(yè)模式原理及其實用技術[J].四川測繪,2001,(2).
[3]李 麗,等,GPS RTK測量成果的質量控制方法[J].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
[4]黃河寧.ADCP河流流量測驗原理和方法[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