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麗
(山西中醫(yī)學院 體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健美操是一項將音樂、舞蹈、體操、健身、娛樂等融為一體的觀賞性較強的新型體育運動項目[1],高校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也開始將健美操訓練納入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形體訓練作為一項集古典舞、民族民間舞蹈以及身韻等多種方式實現(xiàn)對人體體態(tài)塑造與培養(yǎng)的訓練方式[2],理應成為健美操訓練過程當中的基礎與核心。
形體訓練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程中應用效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山西中醫(yī)學院圖書館館藏圖書以及中國期刊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獨秀學術搜索、谷歌學術搜索等遠程電子資源為獲取文獻資料的主要來源,收集有形體訓練、健美操訓練相關的研究。
1.2.2 問卷調查法 在山西中醫(yī)學院2011級健美操選修班160名學生中針對健美操課中加入形體訓練的效果進行滿意度的問卷調查。統(tǒng)計發(fā)放問卷共160份,回收問卷160份,其中有效問卷158份,樣本有效率為98.75%。
1.2.3 實驗法 選取山西中醫(yī)學院2011級健美操選修班學生共計160名為實驗對象,按照隨機抽樣的方式將其劃分為實驗班與對照班,每班學生各80名。其中實驗班男生樣本數(shù)為38人次,女生樣本數(shù)為42人次;對照班學生中男生樣本數(shù)為35人次,女生樣本數(shù)為45人次。實驗班學生平均年齡為(20.51±1.87)歲,對照班學生平均年齡為(20.92±2.01)歲。
實驗研究過程中,實驗組80名學生教學學時為每周2次,每次90min。采取常規(guī)健美操訓練結合形體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常規(guī)教學內容包括:健美操訓練基本動作以及大眾健美操二級動作。形體訓練的教學內容包括:站立、行走、跳躍、踢腿、手臂波浪、舞步、把桿、上肢、下肢以及軀干動作[4]。整個訓練過程中學生的心率控制在120~180次/min之間。同時,對照組教學學時為每周2次,每次90min。僅采取常規(guī)健美操訓練方式,主要教學內容為健美操訓練基本動作以及大眾健美操二級動作。實驗周期為2012年3月~7月。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表1可知,實驗班實驗前縱跳成績?yōu)椋?1.15±3.02)cm,實驗后縱跳成績?yōu)椋?7.24±4.85)cm;對照班實驗前縱跳成績?yōu)椋?2.07±3.61)cm,實驗后縱跳成績?yōu)椋?2.98±3.47)cm。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縱跳成績t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縱跳成績t檢驗p<0.05,兩組差別具有顯著意義。
表1 實驗前后實驗班、對照班縱跳成績(cm)
實驗結果表明,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有助于改善學生的縱跳成績,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力量素質。通過對縱跳數(shù)據(jù)的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經過形體訓練的實驗班學生縱跳成績明顯高于實驗前及對照班學生縱跳程度,形體訓練過程當中所加入的行走、跳躍以及踢腿等訓練動作使得學生的下肢力量得到了充分鍛煉,下肢肌群良好的爆發(fā)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縱跳過程當中始終保持較好的爆發(fā)力[5]。這些旨在鍛煉學生力量素質的形體訓練動作使得學生精神飽滿,動作輕盈,進而在健美操動作完成中能夠更好的把握動作運動頻率與時點。
2.2.1 形體訓練對學生腰部柔韌素質提升效果分析 表2針對實驗前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坐位體前屈成績進行了詳細分析與比較。實驗班實驗前坐位體前屈成績?yōu)椋?.13±4.23)cm,實驗后坐位體前屈成績?yōu)椋?1.27±5.71)cm;對照班實驗前坐位體前屈成績?yōu)椋?.05±4.18)cm,實驗后坐位體前屈成績?yōu)椋?.53±4.57)cm。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坐位體前屈成績t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坐位體前屈成績t檢驗p<0.05,兩組差別具有顯著意義。實驗結果表明,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腰部柔韌素質。
2.2.2 形體訓練對學生下肢柔韌素質提升效果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班實驗前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成績?yōu)椋?.57±0.52)cm,實驗后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成績?yōu)椋?.53±0.39)cm;對照班實驗前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成績?yōu)椋?.61±0.34)cm,實驗后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成績?yōu)椋?.93±0.41)cm。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成績t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成績t檢驗p<0.05,兩組差別具有顯著意義。通過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實驗班學生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的提升幅度達到了(0.61±0.13)cm,比較于對照班實驗后成績的提高幅度(0.48±0.02)差異顯著,可見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有助于改善學生的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成績,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下肢柔韌素質。
2.2.3 形體訓練對學生上肢柔韌素質提升效果分析 從表2分析可知,實驗班實驗前前身距高/上肢長成績?yōu)椋?.45±0.08)cm,實驗后前身距高/上肢長成績?yōu)椋?.61±0.13)cm;對照班實驗前前身距高/上肢長成績?yōu)椋?.47±0.05)cm,實驗后前身距高/上肢長成績?yōu)椋?.48±0.02)cm。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成績t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成績t檢驗p<0.05,兩組差別具有顯著意義??梢娦误w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前身距高/上肢長成績,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上肢柔韌素質。
表2 實驗前后實驗班、對照班坐位體前屈、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及前身距高/上肢長成績(cm)
實驗結果表明,在形體訓練支持下,學生在坐位體前屈、縱向劈伸距離/下肢長與前身距高/上肢長為代表的肌群柔韌素質均明顯提升。可見將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相融合可以解決傳統(tǒng)健美操教學方法中所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健美操基本動作學生無法表現(xiàn)到位,究其根源就在于學生身體柔韌性程度較低[5]。本實驗在實驗后期的健美操教學過程中能夠明顯感受到實驗班學生對于同樣動作的完成幅度及完成及時性均高于對照班學生,說明形體訓練與健美操訓練的融合在提升學生柔韌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健美操教學的整體質量。
表3可見,實驗班學生實驗后對于健美操訓練滿意度調查中選擇非常滿意的人數(shù)為55人,比較滿意為18人,一般為6人,不滿意為1人,滿意度為98.75%。對照班學生實驗后對于健美操訓練滿意度調查中非常滿意為41人,比較滿意為23人,一般為10人,不滿意為6人,滿意度為92.50%。這表明,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健美操訓練的過程當中,形體訓練所培養(yǎng)出的藝術性與表現(xiàn)性同樣能夠體現(xiàn)在健美操動作完成當中,一方面實現(xiàn)了對學生身體形態(tài)及基本素質的改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健美操運動的美感與藝術感,由此達到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關鍵目的。
表3 實驗前后實驗班、對照班學生對健美操訓練滿意度
經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班學生的縱跳及坐位體前屈等各項指標的成績與對照班相比都存在顯著的差異,整體力量素質與柔韌素質的提高非常明顯,學生滿意度較高,對普通高校健美教學有非常積極的借鑒意義。基于形體訓練對健美操教學中的突出作用,應在今后的課程設置、教材規(guī)劃、授課過程中過程中堅持貫徹實施二者的有機結合,強化形體訓練,以此來提高健美操課程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具備扎實的健美操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具備健美的體形以及優(yōu)美的姿態(tài),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1]黃 敏.普通高校健美操課中的形體練習[J].武漢體育學院報,2002,36(4):131-132.
[2]張 蓉.健美操專選課中形體訓練的重要性[J].山東體育科技,2007,29(2):67-68.
[3]林躍忠.健美操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J].長沙大學報,2012,26(5):156-157.
[4]肖婷婷.淺談健美操教學與形體訓練的關系[J].內江科技,2009(10):147.
[5]朱興伐.形體訓練與健美操教學相結合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0,32(6):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