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慧 岳志剛 蔣 瑩 賈 靜 范秀芹 王 正 王 虹
煤炭總醫(yī)院檢驗科,北京 100028
實驗室對于血清免疫球球蛋白的檢測以散射比濁為主,其方法學穩(wěn)定,精密度好,得到廣泛認可,但采用該種方法檢測時需要使用特種蛋白儀,配套的儀器、試劑成本高,限制了其的應用。本研究將可以在生化分析儀上操作的透射比濁法與散射比濁法進行了比較,對透射比濁法的精密度、線性、偏倚及與散射比濁法的相關性進行了評價,以期為臨床開展特種蛋白的檢測提供依據(jù)。
檢測樣品來自2010年5~7月我院住院及門診患者40例。
1.2.1 儀器 Beckman Coulter IMMAGE免疫分析儀,Olympus 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2.2 采樣 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1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清后備用。
1.2.3 檢測方法 透射比濁法采用DiaSys診斷試劑,在Olympus AU640上進行檢測。散射比濁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IMMAGE免疫分析系統(tǒng)全配套試劑進行檢測。
1.2.4 線性范圍評價 取IgG、IgA、IgM各高值混合血清分別作倍比稀釋,用散射比濁法各測定2次,將測定結(jié)果與理論值作相關分析。
1.2.5 精密度檢測 批內(nèi)精密度檢測:取IgG、IgA、IgM 3個檢測項目的高、中、低值血清,每份血清重復測定5次。批間精密度檢測:取IgG、IgA、IgM的混合血清,選高、中、低3個濃度,分成8份,每天檢測1份標本,共檢測8 d。
1.2.6 相關性檢測方法 每天選取8份臨床患者新鮮血清,離心后分離血清,平均分成兩份,一份采用透射比濁法檢測,一份采用散射比濁法進行檢測,連續(xù)5 d共檢測40份血清。按照EP-9A文件的要求,繪制兩種檢測方法的散點圖,以Y對 X作圖,得到兩個結(jié)果的散點圖、相關系數(shù)及回歸方程[1]。
1.2.7 離群點檢測 按EP-9A文件進行方法內(nèi)和方法間離群點檢查,計算樣本重復測定值間差值的平均數(shù)和兩種方法測定結(jié)果均值間差值的平均數(shù),超出上述平均數(shù)4倍時判斷為離群點,將此數(shù)據(jù)予以刪除,從數(shù)據(jù)中刪除的數(shù)據(jù)不能超過總體的25%。
散射比濁法測定IgG、IgA、IgM的線性均良好,倍比稀釋后測定值與理論值的相關系數(shù)為0.998 5、0.997 8、0.992 5。
散射比濁法拾測的批內(nèi)精密度及批間精密度結(jié)果見表1。兩種方法檢測IgG、IgA、IgM 3個項目各40個樣本共80個數(shù)據(jù)。按照離群點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IgG有2個離群點,IgA有1個離群點,IgM有2個離群點。按文件要求將其刪除。
表1 散射比濁法檢測的批內(nèi)精密度及批間精密度
表2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不同濃度水平的偏差(g/L)
按文件要求繪制兩種檢測方法的散點圖,分析兩種方法的相關,其中,IgG的相關系數(shù)為0.984 3,線性回歸方程為Y=0.930 2X+0.199 6(圖1);IgA 的相關系數(shù)為 0.994 0,線性回歸方程為Y=0.9445X-0.116 9(圖2);IgM的相關系數(shù)為0.9525,線性回歸方程為 Y=1.0046X-0.0423(圖3)。
用兩種方法檢測IgG、IgA和IgM的三個醫(yī)學決定水平的濃度,同時通過線性回歸方程計算其預期值,評估其預期偏差和相對偏差:預期偏差=預期值-給定值;相對偏差=(給定值-預期值)/給定值×100%。IgG、IgM各濃度點兩方法的預期偏差均小于10%,都可以接受。IgA在低值時兩方法的預期偏差大于15%,在中值時兩檢測方法的偏差小于15%,高值時兩檢測方法的偏差小于10%。見表2。
免疫球蛋白的檢測方法以往是以散射比濁法在特種蛋白儀上的檢測為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yī)院試用透射比濁法進行檢測,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方便檢測,但不同的儀器設備及方法學之間是否存在差異,不同的檢測結(jié)果之間的可比性如何是臨床關心的問題。為此本文筆者根據(jù)NCCLS的標準化文件EP-9A的要求對免疫球蛋白進行方法學評價及兩種測定方法的比對及偏差分析。
透射比濁方法的線性范圍良好。IgG濃度在2.0~40.0 g/L、IgA濃度在0.5~10.0 g/L、IgM濃度在0.25~5.00 g/L范圍內(nèi)反應呈線性,該線性范圍能夠滿足臨床試驗的要求。透射比濁法檢測IgG、IgA、IgM的批內(nèi)精密度三個濃度均<3%,其中,中值的精密度最高,批間精密度不高于5%,說明該方法的精密度良好[2]。
透射比濁方法與散射比濁法的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IgG、IgA檢測兩種方法的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9750,表現(xiàn)出良好的相關性[3],且兩種方法的相對偏差較小,在臨床可接受范圍內(nèi)。IgM檢測兩種方法的相關系數(shù)為0.952 5,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濃度在0.5 g/L以下的樣本,兩種檢測方法的相關性稍差,只有0.940,而濃度在0.5 g/L以上時,兩種方法的相關系數(shù)可達到0.975。雖然兩種方法重復檢測的精密度良好,但方法之間的相關在低濃度時不是很理想。
對IgG、IgM偏差的估計發(fā)現(xiàn),兩種方法檢測IgG、IgM在三個醫(yī)學決定水平的偏差均在10%以下,為臨床可接受范圍。IgA檢測兩方法的預期偏差在低濃度時較大,可臨床不可接受范圍(>15%),其他兩個濃度水平的偏差均可接受。該結(jié)果與國內(nèi)其他學者的研究結(jié)論相吻合[4]。
綜上所述,在臨床應用時要注意兩種檢測方法的差異,以正確分析檢驗結(jié)果,為臨床提供有力的診斷依據(jù)。
[1]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Method comparion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S].Wayne PA:EPA-9.NCCLS,1999.
[2]趙紹林,段厚全,吳惠毅.國產(chǎn)試劑在特定蛋白分析儀上的應用評價[J].臨床檢驗雜志,2006,24(5):389-390.
[3]孫虹,王凡,孫翳,等.透射和散射比濁法測定免疫球蛋白的對比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2005,23(3):189-191.
[4]李多孚,譚樹民,程渝.兩種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對比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6,3(6):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