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書亮,黃艷立
(1.重慶三峽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重慶萬州 404120;2.重慶市三合初級中學(xué),重慶開縣 405414)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宋哲宗紹圣二年,黃庭堅因編寫《神宗實錄》失實的罪名,而被貶為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安置黔州(今重慶彭水)[1],故又自號涪翁、黔安居士。黃庭堅當(dāng)時已是51歲,面對偏遠(yuǎn)的貶所,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未知感。黃庭堅的被貶,與北宋新舊黨爭有一定的關(guān)系,在這場政治斗爭中,黃庭堅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黃庭堅赴貶所時,要經(jīng)過湖北宜昌、重慶涪陵、奉節(jié)、豐都、巫山、巫溪、彭水、云陽等地,后遇赦東歸,又經(jīng)過萬州。這便是本文所指的“三峽”,“三峽”地區(qū)即上至重慶,下至湖北宜昌,以長江為中軸線的這片區(qū)域。
在三峽地區(qū)這段時間,黃庭堅共創(chuàng)作詩42首、詞18首、文24篇(含記、表、序跋、書答、歌賦),集中體現(xiàn)了他在貶所時的生活及精神狀況。黃庭堅的“三峽”詩文按時空順序可分為以下幾類:
古時,交通不便,前人李白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之險說,也有“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之美說。黃庭堅自是沒有去過三峽,談及三峽時,也只能根據(jù)前人對三峽的描寫,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他被貶后居家待命時創(chuàng)作《寂住閣》:“當(dāng)處出生隨意,急流水上不流”,《贈石敏若》:“相看領(lǐng)會一談勝,注目長江天際流”,元豐八年,黃庭堅在《訪趙君舉》中寫到:
朔風(fēng)吹雪滿都城,曉踏驊騮訪玉京。
相引槽頭看春酒,細(xì)流三峽夜泉聲。
雖說是在看槽頭流動的春酒,但黃庭堅把流動的春酒比作三峽的夜泉聲,說“三峽”之水是“細(xì)流”,猶如“泉聲”一樣悅耳動聽?!叭龒{”的江水雖不如黃河水那樣的波濤洶涌,但也不是溪水般的細(xì)細(xì)長流,也更沒有泉水叮咚響的悅耳聲音??梢姡毁H之前的黃庭堅認(rèn)為“三峽”之水是涓涓細(xì)流,帶給人靜謐的感覺。
紹圣二年正月,黃庭堅在兄長伯氏大臨的陪同下,始赴貶所,途中翻山越嶺,備嘗艱難險阻之苦。在“三峽”,黃庭堅創(chuàng)作了《竹枝詞二首》、《減字木蘭花》、《送曹黔南口號》、《和答元明黔南贈別》、《夢李白誦竹枝詞三疊并序》、《竹枝詞二首》、《次韻楊明叔四首》、《題蘇若蘭回文錦詩圖》、《戲答陳元輿》、《謫居黔南十首》、《贈黔南賈使君》、《與黔倅張茂宗》、《忠州復(fù)古記》、《書樂天忠州詩遺王圣涂》、《書自草秋浦歌后》、《王圣涂二亭歌》、《答王補之書》、《答李材書》、《黔州黔江縣題名記》、《黔南道中行記》、《題所書杜子美小詩后》、《再和元禮春懷十首》、《書萍鄉(xiāng)縣廳壁》等詩詞文?!按蜗吕侮P(guān)”、“傍崖尋三游洞”、“一徑棧閣繞山腹,下視深溪悚人;一徑穿山腹,黮闇,出洞乃明”(《黔南道中行記》);在過巫峽時,“撐崖掛谷蝮蛇愁,入菁攀天猿掉頭”,從而發(fā)出了“鬼門關(guān)外莫言遠(yuǎn)”(《竹枝詞二首有序》)的感慨;在赴貶所的途中,“三峽”的險峻,道路的艱辛,對于一個老者來說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膀笊摺比彳浀纳碥|面對懸崖深谷還發(fā)愁,善于攀援的猿猴在攀登時掉頭而走,更別說要讓上了年歲的黃庭堅及其兄長去翻越懸崖峭壁了。他在《夢李白誦竹枝詞三疊并序》再次寫道“日瘦鬼門關(guān)外天”、“青碧無梯聞杜鵑”,“日瘦”、“青碧無梯”間接地描寫三峽道路之險。
東歸與友人游歷萬州、奉節(jié)、西陵峽時,黃庭堅創(chuàng)作了《南浦西山行記》、《萬州下巖》、《香山寺行記》、《題三游洞記》等詩文,要說在赴貶所的途中見到的是三峽的險峻,然而游歷的景點卻欣賞到了三峽的奇麗景色。
建中靖國元年,黃庭堅自蜀東歸。在回憶“三峽”時,仍記得入蜀時道路的險惡、入蜀的艱辛,在其《書萍鄉(xiāng)縣廳壁》、《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均有體現(xiàn)。在其回憶之作《書萍鄉(xiāng)縣廳壁》中寫道:“上夔峽,過一百八盤,涉四十八渡,送余安置于摩圍山之下”。入蜀要通過一百八十盤,渡過四十八水,這些是入蜀的必經(jīng)之路,從中可以看出入蜀的不易。崇寧元年道經(jīng)萍鄉(xiāng)時,黃庭堅在給其兄元明《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中再次寫道:“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猶夢遶羊腸”,突出入蜀道路的艱險。在戎州所作《代二螯解嘲》中,他又憶起了與友人在西山把酒言歡,在睡夢中回到了大雪鋪蓋的摩圍山。這是“三峽”給黃庭堅留下的既奇險又愜意的記憶。
黃庭堅被貶后,在其兄大臨的陪同下,到達(dá)貶所,路途的艱辛,被貶的郁悶,貶所生活的落寞,強烈的思親情懷,友人的宴會之邀,都引發(fā)了黃庭堅內(nèi)心的真摯情感,其創(chuàng)作題材主要包括:
在黃庭堅的詩作中,思親懷友的詩詞極多,這些詩詞不論是寫骨肉之情,還是敘朋友之誼,大都以純樸真摯、濃重深厚見長。
(1)思親之甚。黃庭堅一人獨居貶所,遙想親人還在遠(yuǎn)方,心中的思念之情愈發(fā)濃厚,《謫居黔南十首》中,他“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書九不到,何用一開顏”、“故園音信斷,遠(yuǎn)郡親賓絕”、“時物感人情,憶我故鄉(xiāng)曲”,自己在此地與親人遠(yuǎn)隔,沒有書信,沒有親人,看到身邊的事物便會勾起自己的思念之情。在《和答元明黔南贈別》、《謝黔州安置表》、《醉蓬萊》、《減字木蘭花》等詩作中也表現(xiàn)出了黃庭堅濃濃的思親情懷。
到貶所后,黃庭堅還來不及整理好自己的心境,首先便上書哲宗,其《謝黔州安置表》:“伏念臣草茅下士,詩禮小儒。漸階清涂,廁列文館。誤蒙哭使,孤奉國恩。罪在至愚,刑茲無赦。有司議獄,期從鈇鉞之誅;明主原心,終全螻蟻之命。雖投裔土,猶得為人。此蓋皇帝陛下有天地好生之心,有堯湯不蔽之福。旁開用命之網(wǎng),或漏吞舟之魚。顧茲未死之年,皆是再生之日。罪深責(zé)薄,感極涕零。重念臣萬里戴天,一身吊影。兄弟濱于寒餓,兒女未知存亡”,這幾句話極大地道出了黃庭堅心中的辛酸,自己孤身一人,形單影只,“兄弟濱于寒餓,兒女未知存亡”。自己獨自一人在貶所生活,其落寞之情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與家人分離,不能照顧家人的生活,就連家人的生死存亡都還不知,這是多么讓人痛心呀!
黃庭堅被貶黔州,與當(dāng)?shù)靥夭茏V交往頻繁,交情頗深。中秋佳節(jié),他陪曹譜等人一同宴游賞月,以《減字木蘭花》為調(diào),寫下了一組以中秋宴飲為主題的詞,其中第二首表現(xiàn)了黃庭堅身居異鄉(xiāng)的去國懷鄉(xiāng)之情:
中秋無雨,醉送月銜西嶺去。笑口須開,幾度中秋見月來。
前年江外,兒女傳杯兄弟會。此夜登樓,小謝清吟慰白頭。
詞的上片寫景,用中秋朦朧的夜色來襯托詩人在佳節(jié)思親的惆悵情懷,“‘笑口須開’中的一個‘須’字,把詞人強顏歡笑之情很好地刻畫了出來”[3]。下片直抒對親人的懷念,遙想前年的中秋之夜,兒女圍繞,兄弟齊聚,觥籌交錯,那是何等的高興,而如今,兒女、兄弟都不在身邊,雖有友人相伴,臉上卻是強顏歡笑,望著天上的圓月,倍加思念親人了。
黃庭堅感情豐富,兄弟之間感情深厚,在他被貶黔州后,其長兄黃大臨(字元明)一直送其至貶所摩圍山下,“淹留數(shù)月不忍別,士大夫共勉之,乃肯行”(《書萍鄉(xiāng)縣廳壁》),兄弟二人掩淚握手告別,黃庭堅還寫了一首《和答元明黔南贈別》送給其兄:
萬里相看忘逆旅,三聲清淚落離觴。朝云往日攀天夢,夜雨何時對榻?jīng)觥?/p>
急雪鹡鸰相并影,驚風(fēng)鴻雁不成行。歸舟天際?;厥?,從此頻書慰斷腸。
以風(fēng)雪中的“鹡鸰”比喻兄弟之間手足情深,以“鴻雁”失群不成行比喻兄弟之間的離散,自此相別,再見之時不知道是何年何月,萬里相隔,相見遙遙無期,只有靠著頻繁的書信來傳達(dá)自己的思念之情。想著這些,兄弟二人面對離別,淚落沾裳,兩人的深情厚意自是無法言語。
(2)送別之傷。黃庭堅雖被貶,但與友人的深厚感情不曾變過,與友人的交往也不曾斷過。《戲答陳元輿》、《答王補之書》、《答李材書》、《王圣涂二亭歌》、《品令·送黔守曹伯達(dá)供備》、《贈黔南賈使君》、《與黔倅張茂宗》等詩文反映了黃庭堅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如:“勸君醉倒,別語怎向醒時道。楚山千里暮云,正鎖離人懷抱”(《品令·送黔守曹伯達(dá)供備》),與友人離別時,希望友人醉倒,若是清醒著,就不知道該怎樣訴說離別之語了,從這里可以看出,黃庭堅與黔州友人之間的深厚感情。
古三峽地區(qū),雖是一個蠻荒偏遠(yuǎn)之地,但民風(fēng)純樸,黃庭堅駐留三峽地區(qū)期間,寫了不少反映黔州及三峽風(fēng)土人情的詩文,在《茶詞》、《答逢興文判官》、《答李材書》中,黃庭堅對黔中的風(fēng)土人情有較為細(xì)致的描寫。其中,對蜀中采茶者的描寫更是細(xì)致,黃庭堅在《茶詞》中寫道:
黔中桃李可尋芳,摘茶人自忙。月圑犀胯斗圓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絳紗囊。品高聞外江。酒闌傳盌紅裳,都濡春味長。
采茶時節(jié),茶園里一片忙碌,新茶烘焙出來的香味,讓人更是細(xì)細(xì)品味春的味道。黃庭堅身處貶所,但看到采茶時節(jié)這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更多的是想融入這美好的生活之中,惆悵的心情也隨之消散而去?!霸聡瓒穲A方”則是寫制茶的過程,從采茶到制茶,再到品茶,整個過程,都充滿了無限的樂趣。黃庭堅在寫詞時,隨意抒寫生活中的小事,所寫之詞觸筆成春,讀起來清新上口。
黃庭堅在黔州,與友人、鄉(xiāng)鄰交好,逐漸對黔州的風(fēng)俗人情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黃庭堅在《答逢興文判官》中寫道:
黔江風(fēng)俗雖陋,然雞魚雁騖,亦足盤箸。粱米有黃白二種,不減北方,想亦可居,但雖得面,亦想覺盤箸索漠耳。非久交印,想須到城中盤桓,幸承緒馀也。
文中說黔州地處偏遠(yuǎn),風(fēng)俗習(xí)慣少有,沒有北方的豐富,然而雞魚雁鶩豐卻是盛,粱米有黃白二種(小麥、大米),不比北方差,這種條件也是適合居住的。
黃庭堅在《答李材書》中寫出了其在黔中的冬日生活:“閑居多病,人事廢絕”、“伏承偃息田里,侍奉吉慶,鄉(xiāng)鄰父兄,雞酒日至,何慰如之!今歲黔中霜雪早寒,數(shù)日來,雪欲及摩圍之麓,不肖到黔中三年,所未有也”。黃庭堅在黔中的冬日貧病交加,幸有鄉(xiāng)鄰父兄幫助自己,每日都有雞和酒送來,讓自己度過窘迫的生活,黔中的霜雪之大是三年都未曾有過的。黃庭堅一方面寫自己的處境艱難,另一方面寫鄉(xiāng)鄰的民風(fēng)淳樸、人性的美好。
黃庭堅在黔中,地方官員與之交好,黔州太守曹伯達(dá)、黔倅張茂宗等友人時常邀黃庭堅一起宴飲出游,因此,黃庭堅的“三峽”詩文中不乏宴游之作。在友人的生日宴上寫下:“萬里相依,千金為壽,未厭玉燭傳清夜”(《憶帝京又黔州張倅生日》)“偏舞摩圍,遲歌彭水,拂云驚浪??粗祛伨G鬢,封侯萬里,寫凌煙像”(《水龍吟·黔守曹伯達(dá)供備生日》),在中秋之夜與友人賞月時寫下《減字木蘭花》。特別是黃庭堅遇赦東歸后,在萬州與友人高仲本相逢,在高仲本的陪同下,游歷了萬州的西山、岑公洞、香山寺等地,其游歷情形在《萬州下巖》、《又萬州下巖》、《萬州太守高仲本宿約游岑公洞而夜雨連明戲作二首》、《又戲題下巖》等作品中一一描繪出來。
黃庭堅在其《書自草秋浦歌后》一文中寫道:“紹圣三年五月乙未,新開小軒,聞幽鳥相語,殊樂,戲作草,遂書徹李白《秋浦歌》十五篇。時小雨清潤,十三日所移竹及田野中人致紅蓮三十本,各已蘇息。唯自籬外移橙一株著籬里,似無生意。蓋十三日竹醉,而使橙亦醉,亦失其性矣。知命自黔江得一畫眉,云頗能作杜鵑語,故攜來。然置之摩圍閣中,時時作百蟲聲,獨不復(fù)作杜鵑語。”黃庭堅“新開小軒”,聽聞“幽鳥相語”,讓人心情大好,“戲作草”,又移竹、栽種紅蓮、移橙,得畫眉,本想“作杜鵑語”,卻聽得的是“百蟲聲”等,摩圍閣一片生機盎然,貶所的愜意生活不言而喻。
在《香山寺行記》中黃庭堅稱香山寺“景物清絕,為夔路第一”;在《南浦西山行記》中,黃庭堅細(xì)細(xì)的描繪了西山的景色:“西山者,蓋郡西渡大壑,稍陟山半,竹柏薈蔚之間,水泉潴為大湖,亭榭環(huán)之”,毫不保留地稱贊西山“凡夔州一道,東望巫峽,西望存鄢,林泉之勝,莫與南浦爭長者也”,肯定了西山的景色是獨一無二的。
黃庭堅雖說被貶,但仍舊脫離不了官場,因此在貶地與官場同僚或多或少地產(chǎn)生交集,特別是與黔州太守曹伯達(dá)、黔倅張茂宗的交情更是深厚。在與同僚宴飲時,寫下了《定風(fēng)波次高左藏使君韻》、《醉蓬萊》、《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等帶有政治色彩的詩詞。
如黃庭堅遇赦東歸,途徑巫山縣時,黃庭堅回首蜀中生活,寫下了《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
巴蜀深留客,吳儂但憶歸。直知難共語,不是故相違。東縣聞銅臭,江陵換夾衣。丁寧巫峽雨,慎莫暗朝暉。
建中靖國元年,“時徽宗即位,宣布要消除黨爭,撥亂反正”[4],一時間整個王朝似乎迎來了另一片新的景象。黃庭堅懷著期盼、疑慮、恐懼的復(fù)雜心態(tài)迎來了他仕途生涯的轉(zhuǎn)折點,他急切地想要回歸到正常的社會政治生活,回到親人的身邊,但仕途上的暴風(fēng)驟雨毫無征兆,隨時可能襲來,前途未卜的陰影在心頭揮之不去,此詩就是在這種復(fù)雜心態(tài)下寫下的。對于鄉(xiāng)鄰的好客挽留,黃庭堅銘記于心,但畢竟歸家心切,是什么都不能阻擋的。詩的前半通過委婉曲折的詩句將這種心情表達(dá)得十分懇切?!啊畺|縣’兩句將其歸家的欣喜和盤托出”[4],一個新的旅程即將開始,自己也對此充滿期待,然而尾聯(lián)卻轉(zhuǎn)筆直下,寫巫峽雨的“暗朝暉”,實際上是透露出了黃庭堅自己的疑惑與不安,這種不安既是對個人命運,更是對國家政局變化的憂慮。
黃庭堅至貶所后,面對清冷的居所,陌生的環(huán)境,黃庭堅的心境自然而然會發(fā)生極大的變化,隨著心境的變化,黃庭堅的詩文創(chuàng)作特色也隨之變化,與被貶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充滿遷謫落寞之情。放逐黔州,是黃庭堅第一次被貶,郁悶、沮喪之情可想而知。面對黔州這樣極其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黃庭堅被貶的憤懣之情在其給友人的書信中直接地表現(xiàn)了出來,在信中黃庭堅這樣描述他在黔州的處境:“萬死投荒,一身吊影,不復(fù)齒于士大夫矣?!?《答王補之書》)這種憤懣、落寞之情在其詞作《醉蓬萊》、《定風(fēng)波》有較為明顯的描述,在其詩作《竹枝詞二首·有序》、《減字木蘭花·襄王夢里》則抒發(fā)了其在被貶后的郁悶之情,委婉地表露出對貶謫的不滿以及羈旅愁思?!傲乃徒獬钹怠?、“蝮蛇愁”、“腸欲斷”、“幾許愁”、“更斷腸”、“苦喚愁生”、“解人愁”、“奈愁何”、“胡孫愁”等一系列“愁”字充分地表現(xiàn)了黃庭堅在被貶后的愁苦落寞之情。
在《醉蓬萊》一詞中,黃庭堅通過描寫宴會上的盛況,從而抒發(fā)自己的惆悵、郁悶之情。此詞作于紹圣二年黃庭堅赴黔州的途中,全詞表現(xiàn)了黃庭堅對貶謫的不滿,但黃庭堅沒有直接抒情,而是先描寫黔州煙云迷蒙、惝恍迷離的自然美景開頭,寫自己赴黔州途中時所見的奇異美景。在上片結(jié)尾時卻將筆鋒一轉(zhuǎn),“萬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歡意”,將自己的一腔悲情噴涌而出,寫出了其難以排遣的孤寂落寞之情。下片極力鋪寫宴會的盛況,黃庭堅身處高堂華宴、觥籌交錯之間,沒有歡樂之感,有的卻是“‘斯人獨憔悴’的況味”[4],因此,黃庭堅在詞尾點題:“杜宇聲聲,催人到曉,不如歸是”。由此,黃庭堅陷入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當(dāng)中。全詞含蓄蘊藉,用美景樂事來反襯黃庭堅內(nèi)心的孤獨、惆悵和難以言說的郁憤之情。在一片歡樂祥和的宴會中,卻有“杜宇催人”之感,更加突出地表現(xiàn)了黃庭堅的哀愁。
第二,詩詞創(chuàng)作簡易平淡。黃庭堅謫居巴蜀期間,其詩文創(chuàng)作追求簡易平淡,大多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性情。其《竹枝詞二首》:“鬼門關(guān)外莫言遠(yuǎn),四海一家皆弟兄”,《夢李白誦竹枝詞三疊》:“琵琶應(yīng)道不如歸”、“杜鵑無血可續(xù)淚,何日金雞赦九州”、“日瘦鬼門關(guān)外天”,這些詩句一方面描寫入蜀道路的艱辛,另一方面則借景抒情,用平淡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并希望能夠早日得到赦免的心情。其《減字木蘭花·襄王夢里》便用平淡的語言描寫了自己的羈旅愁思:
襄王夢里,草綠煙深何處是。宋玉臺頭,暮雨朝云幾許愁。飛花漫漫,不管羈人腸欲斷。春水茫茫,欲渡南陵更斷腸。
“草綠煙深”、“暮雨朝云”、“飛花漫漫”、“春水茫?!边@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樸實的意象,表現(xiàn)了“幾許愁”、“腸欲斷”、“更斷腸”的羈旅情懷。
第三,散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明了。黃庭堅在黔中所寫的散文大多是游記、題記及與友人來往的書信,如《忠州復(fù)古記》、《書自草秋浦歌后》、《答王補之書》、《放目亭賦·有序》、《南浦西山行記》、《題三游洞記》等,在這些散文中,黃庭堅沒有長篇大論,而是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敘述一個游記,或是表明某個哲理。其《放目亭賦·有序》便體現(xiàn)了這一點:“走馬承受丁君作亭于其廨東北,吾友宋楙宗以為盡表里江山之勝,名其亭曰‘放目’,而黔江居士為之賦。放心者逐指而喪背,放口者招尤而速累。自作訿訿,自增憒憒。登高臨遠(yuǎn),唯放目可以無悔。防心以守國之械,防口以挈瓶之智。以此放目焉,方丈尋常見萬里之外?!?/p>
這是黃庭堅為友人作的“放目亭賦”,先指出“放心者”、“放口者”帶來的弊端,點出唯有“放目可以無悔”,再指出“防心”與“防口”帶來的好處,最后點出只有放目才能看見萬里之外的東西。此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明了、含蓄雋永,用“放目亭”來暗示只有打開眼界才能看到平常不能看到的東西。
第四,善用典故。黃庭堅的詩文許多地方都用到了典故,特別是在其詩詞《竹枝詞二首》、《夢李白誦竹枝詞三疊》、《定風(fēng)波·次高左藏使君韻》、《減字木蘭花·襄王夢里》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耙宦曂刍ㄆw”一句,把杜宇死后化為杜鵑、杜鵑啼血概括了進(jìn)去,“萬里明妃雪打圍”,“明妃”即指王昭君,黃庭堅用昭君的典故借以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昂稳战痣u赦九州”,黃庭堅用“金雞報曉”的典故,借以表明希望自己早日得到赦免?!皯蝰R臺南追兩謝”,戲馬臺是項羽所鑄,“兩謝”則指的是謝瞻和謝靈運,東晉劉裕曾大宴戲馬臺,謝瞻和謝靈運則各自作詩一首。黃庭堅在作詩中善用典故,把自己的情感通過典故間接抒寫出來?!跋逋鯄衾铩?、“宋玉臺頭”、“暮雨朝云”則是化用了巫山神女的典故。
黃庭堅的“三峽”詩文創(chuàng)作特色形成原因,歸結(jié)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生活的窘迫。被貶之前的黃庭堅,雖說在朝廷做官,但其家境也不豐實,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也是比較困難的,黃庭堅到達(dá)貶所,送走兄長后,一個人呆在居所,最初,更是掛念家人的生活,在其《謝黔州安置表》中便有云:“重念臣萬里戴天,一生吊影,兄弟濱于寒餓,兒女未知存之”??梢?,黃庭堅家里的生活狀況并沒有那么殷實。在這種情況下,黃庭堅內(nèi)心的憂郁就訴諸筆下,因此,其詩文才會更多地表現(xiàn)出一種對親人的掛念之情。
第二,環(huán)境的改變。赴貶所的途中,過一百八盤、四十八渡,道路之曲折非常人所能想象,過三峽,聽聞猿聲,引發(fā)的是黃庭堅無限的愁緒,面對懸崖峭壁,攀爬的難度,再聯(lián)系到自己的遭貶,內(nèi)心的憂憤可見一斑。雖然說在黔州有太守曹伯達(dá)等友人,但也無法排遣黃庭堅內(nèi)心的憂愁,無論是在友人的生日宴會上,還是在中秋宴會上,黃庭堅在一片歡樂之下都隱藏了一種淡淡的哀愁,最為典型的便是被后人稱為其后期代表作的《醉蓬萊》一詞,有“罇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頰紅深,麝臍香滿,醉舞裀歌袂”的喜慶氣氛,更有“杜宇催人,聲聲到曉,不如歸是”的去國懷鄉(xiāng)情懷。
第三,心境的變遷。這次遭貶是黃庭堅第一次被貶,由于北宋黨爭的關(guān)系,黃庭堅在舊黨得勢時受到朝廷的重視,當(dāng)新黨得勢時,黃庭堅又受到新黨的排擠,并且還被冠以編寫《神宗實錄》失實的罪名,被貶到偏遠(yuǎn)之地,這對黃庭堅來說,內(nèi)心是極為不平的,一時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在赴貶所的途中,一路上的艱難險阻,更加劇了黃庭堅對貶謫的不滿,因而創(chuàng)作中多了許多憤懣不平和思鄉(xiāng)懷友之作。到貶所一段時間后,由于黔州友人的照料,和當(dāng)?shù)貙W(xué)子的往來,黃庭堅漸漸適應(yīng)了貶所的環(huán)境,這個時候便接受現(xiàn)實,在貶所開小軒、移竹、移橙、栽種紅蓮等,也算是閑情逸致,漸漸排遣了孤寂憤懣之情。及至后來離開黔州移至戎州,以及遇赦東歸后,黃庭堅對黔中生活充滿懷念。在戎州時,黃庭堅有《送曹黔南口號》:“摩圍山色今朝醉”、“巫峽千波怨畫橈”,黃庭堅說摩圍山的山色讓人沉醉,巫峽蕩起的千波就像畫橈一樣。又如《代二螯解嘲》:
仙儒昔日卷龜殼,蛤蜊自可洗愁顏。
不比二螯風(fēng)味好,那堪把酒對西山。
《代二螯解嘲又借前韻見意》
招潮瘦惡無永味,海鏡織毫只強顏。
相見霜臍當(dāng)大嚼,夢回雪壓摩圍山。
這首詩作于詩人離黔后,“把酒對西山”,黃庭堅想起了和友人一起游玩西山時,在西山上把酒言歡的美好情景;“夢回雪壓摩圍山”,紹圣四年,黔中下了一場大雪,這是黔中三年未曾有過的,黃庭堅夢到自己回到了白雪皚皚的摩圍山,從中可以看出,黃庭堅對貶所那段落寞卻又充滿情調(diào)的生活的追憶。
黃庭堅從對貶謫的不滿、內(nèi)心的憤懣到之后逐漸適應(yīng)貶所的生活、閑情逸致,再到后來遇赦東歸后對黔中生活的追憶,黃庭堅的內(nèi)心經(jīng)歷的變化,使其詩文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情感也隨之變化[5]。
總之,黃庭堅在“三峽”地區(qū)所創(chuàng)作的詩文雖在數(shù)量上沒有前期的詩文多,但成為了黃庭堅創(chuàng)作上的轉(zhuǎn)折點,并把黃庭堅的創(chuàng)作推向了高峰。
[1]鄭永曉.黃庭堅年譜新編[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1997:12.
[2]劉 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黃庭堅全集[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1:5.
[3]黃寶華.黃庭堅詩詞文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4]王紅霞.黃庭堅蜀中詞簡論[J].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3).
[5]張治國.地域文學(xué)研究:突圍之路與創(chuàng)新之策[J].湖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