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君
(湖北三峽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湖北宜昌 443000)
漢語語音是區(qū)別方言和普通話的重要因素,分析方言的語音特點,掌握方言與普通話語音的對應規(guī)律,對于研究方言、提高普通話水平有著重要意義。為此,作者從研究宜昌方言語音特點入手,借鑒宜昌語言學者的方言研究成果,總結多年普通話培訓、測試實踐中的語音問題,分析了宜昌方言語音與普通話語音在聲母、韻母、聲調方面的基本對應規(guī)律,并提出了相應的正音方法,以期對提高宜昌人的普通話口語水平有所幫助。
(1)鼻音n與邊音l含混不清。主要表現為既辨不清音,也發(fā)不準音。發(fā)的n不是純正的鼻音,帶有邊音的色彩;發(fā)的l不是純正的邊音,帶有鼻音的色彩。
掌握發(fā)音要領是發(fā)準音的關鍵。n的正確發(fā)音是,舌尖抵住上齒齦,舌面抬起貼近硬腭形成閉合,軟腭下降,封閉口腔通道,讓氣流完全從鼻腔里出來。因為n是濁音,可以發(fā)得重一點,濁一點。還可以用一個辦法來檢測: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梁,能發(fā)出音來的是錯的,發(fā)不出音來的是對的。開始訓練發(fā)鼻音時,可以利用前一個音節(jié)末尾是n的雙音節(jié)詞語引導練習,如:
新年xinnian 艱難jiannan 按鈕anniu 萬能wanneng 貧農pinnong 醞釀yunniang
邊音l的正確發(fā)音是,舌尖抵住上齒齦,軟腭上升,封閉鼻腔通道,氣流從舌尖兩邊通過。因為邊音是次濁音,相對鼻音,可以發(fā)得輕一點。要注意的是,開始訓練發(fā)邊音要避免用韻尾是鼻音的音節(jié),可以先練習下列詞語:
來歷laili 料理liaoli 流露liulu 磊磊leilei落淚luolei 拉力lali
發(fā)音問題解決后,再進行鼻、邊音的對比訓練,常見常用字如下:
拿-拉 奶-來 惱-勞 南-蘭 能-冷農-龍 年-連 娘-涼 奴-爐 女-驢
前一個字的聲母都是鼻音,后一個字的聲母都是邊音。
此外,鼻音音節(jié)與邊音音節(jié)相比,鼻音音節(jié)少,邊音音節(jié)多,我們可以用記少不記多的方法,記住鼻音字。常用的鼻音字又可以根據以下聲旁類推:那、囊、尼、內、乃、年、奈、聶、寧、農、女、鳥、奴、腦、釀等等。
(2)只有舌尖前音 z、c、s,沒有舌尖后音 zh、ch、sh,但秭歸縣、興山縣、遠安縣能分清平、翹舌音。
這兩組聲母的音節(jié)大約占普通話音節(jié)的10%,在普通話測試中出現頻率高,所占比重大,是宜昌人學習普通話的難點和重點。發(fā)舌尖前音z、c、s時,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齒背,氣流從舌尖和上齒背之間的縫隙中擠出,摩擦成聲。因為宜昌方言里有此音,只要控制舌尖不抬起就行。舌尖后音zh、ch、sh的發(fā)音要領是,舌尖接觸或接近硬腭前部,氣流從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間的縫隙中擠出,摩擦成聲,舌肌放松不緊張。因為宜昌方言里沒有這組聲母,受方音影響,常常出現舌尖靠前或靠后、或舌尖卷起等問題,造成發(fā)音錯誤、生硬或不自然,是需要重點訓練的一組音。
掌握這兩組的發(fā)音要領后,進行對比訓練,是效果較好的辦法。平舌z:字子自紫資仔茲姿滋籽,翹舌zh:質志之職只知只值直指;平舌c:次此詞刺辭賜磁慈瓷雌,翹舌ch:吃持池遲尺癡赤齒馳翅;平舌s:四絲司死思斯寺私撕飼,翹舌sh:是時世市事實施使釋室。
從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字數的對比來看,舌尖后音的字約占二者總數的70%,舌尖前音約占30%。因此,可以采用“只記少數,根據少數推知多數”的記憶方法。記住舌尖前音的常用字就可以幫助分辨大量的舌尖后音。如:z怎,zh真鎮(zhèn)針陣震珍振枕貞甄診;c曾層,ch成稱城撐程呈乘誠盛逞逞;s僧,sh省聲生升勝圣盛剩繩笙甥。
最后,練好“四和十”的繞口令,解決平、翹舌發(fā)音的熟練問題。
(3)沒有舌尖后音r,聲母r開頭的音節(jié)常發(fā)生變化。
因為宜昌方言里沒有舌尖后音r,所以一是要掌握舌尖后音r的發(fā)音要領,其發(fā)音與舌尖后音sh一致。二是要掌握r開頭的音節(jié)的變化規(guī)律,其變化如下:ri變讀成er或e音的,如,日頭、日本等;re變讀成e音的,如,熱天、惹事等;r與開口呼和合口呼韻母相拼時,大多數情況下省略了聲母r,如,繞rao讀成ao,柔rou讀成ou等;r與ong相拼,聲母則分別變成w或y,如,戎、狨、絨、茸、冗等被讀成 wong,容、蓉、溶、熔、融被讀成yong,但榮、嶸、蠑卻被讀成yin。
(4)雙唇音b有時被讀成p。
如,將 ba讀成 pa,如,叭(擬聲詞);將 bai讀成pai,如,擺(擺桌子);將 ban讀成 pan,如,絆(磕磕絆絆);將 bao讀成 pao,如,雹(冰雹);將 bi讀成 pi,如,鄙(卑鄙);將 bi讀成pei,如,閉(關閉);將bian讀成pian,如,遍(漫山遍野);將 ping讀成 pin,如,屏(屏風);將po讀成 bo,如,泊(湖泊);將 bu讀成 pu,如,捕(逮捕)。
(5)舌面音 j、q、x 有時被讀成舌根音 g、k、h。
j有時被讀成g。如,當“家jia”作詞尾指某一類人,或放在名詞中間作襯實時,大都讀作ga。如:老人家、男人家、姑娘家,王家畈、羅家河、顧家店、謝家祠堂。“家”指母親的父母時也讀ga,如家公、家家、請家家客?!凹譲ia”在“指甲”、“指甲殼”中讀ga?!敖?jie”被讀成gai,上jie讀為上gai;“解jie”被讀成gai,jie放讀為gai放,等等。
q有時被讀成 k。如“恰”、“掐”、“卡”都被讀成了ka?!扒?qiao”被讀成 kao?!扒?qian”被讀為 kan。如“他的遺像嵌在墓碑上方。”
x有時被讀成h。如,皮鞋的“鞋xie”、螃蟹的“蟹xie”等都被讀成 hai?!跋铩眡iang被讀成hang。
(6)舌根音g、k、h有時互相變讀。
g有時讀成k,如,獷guang被讀成kuang(粗獷),跪gui被讀成kui(跪緊),溉gai被讀成kai(灌溉),概gai被讀成kai(大概);g有時讀成h,如,檜gui被讀成hui(秦檜);k有時讀成 g,如,括 kuo被讀成 gua(括號)。
目前多數地方高校現狀是班級學生數量眾多,師資隊伍相對缺乏,所開設的課程門類較少,高校教師疲于應付科研、職稱等各種壓力,導致教學上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根本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而一些名校的MOOC課程資源與本地高?,F設課程的課程目標、教學對象、課程難度等方面都難以匹配。高校教師希望通過各種實踐去嘗試更加靈活而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模式,而不是周而復始地進行課程的重復性講授與教學。
(7)舌面音 j、q、x有時互相變讀。
j有時讀成q,如,殲jian滅讀成qian滅;j有時讀成x,如,發(fā)酵jiao讀成發(fā)xiao;q有時讀成j,如,侵qin略讀成jin略;q有時讀成x,如,泅qiu水讀成xiu水,兩棲qi被讀成xi;x有時讀成j,如,系xi讀成 ji,機械xie被讀成機jie;x有時讀成q,如,溪、蹊xi都讀成qi,纖xian維被讀成qian維。
掌握上述宜昌方言與普通話聲母的幾項變讀規(guī)律,對于準確、快速讀出字音,提高普通話口語水平和普通話測試中朗讀和說話題的正確率將很有幫助。
(1)沒有撮口呼韻母ü。
宜昌的枝江市、宜都市等大多數地方沒有撮口呼韻母ü,只有齊齒呼韻母i,所以“女、魚、驢、雨”等字音里的撮口呼ü都讀成了齊齒呼i。有一特例需要說明,那就是當陽市、夷陵區(qū)的部分地方恰恰相反,將“寫、先、邪”等少數齊齒呼的字讀成撮口呼ü,而將“宣、選”等少數撮口呼的字讀成齊齒呼i。
分辨齊齒呼與撮口呼的關鍵是發(fā)準i和ü,這兩個音舌位高低前后相同,只是唇形圓展不同。一般人都會發(fā)i,可以先發(fā)i,將聲音拖長,舌位不變,把嘴唇由平展攏成扁圓狀,就發(fā)出ü音了。
再采用記少不記多的辦法,記住音節(jié)較少的撮口呼韻母的常用字,就基本可以分辨齊齒呼與撮口呼了。
有些音節(jié)中增加了介音i,如,啪pa被讀成pia(槍聲啪啪直響)。有些音節(jié)丟失了介音i,如,家jia被讀成ga,跤jiao被讀成 gao,敲 qiao被讀成kao。有些合口呼音節(jié)中省去了介音u,如,短、斷duan被讀成dan。團、湍tuan被讀成tan,巒luan被讀成lan,算suan被讀成san。有極少數音節(jié)中增加了介音u,如,猜cai被讀成 cuai,踩 cai被讀成 cuai。
(3)沒有 eng、ing、ueng 三個后鼻韻母。
普通話中,前后鼻韻母大多是一對一的關系。宜昌方言里卻只有 ang、ong、iang、iong、uang 五個后鼻韻母,沒有eng、ing、ueng三個后鼻韻母,以eng為韻母的音節(jié)都變成了en,以ing為韻母的音節(jié)都變成了in。如:能、坑、橫、井、警、青、慶、英、瑩等。因此,辨別、發(fā)準后鼻音eng和ing是宜昌人學習普通話韻母的重點和難點。
練習發(fā)后鼻音eng時,可以先發(fā)ang,并拖長聲音,這樣會丟失a而保留ng,然后保持這個舌位迅速地在前面加e,就會發(fā)出eng來。練習發(fā)ing時可以采用上述同樣的辦法先得到ng音,再加i音。應該注意的是,發(fā)準ing的關鍵要掌握好舌位從元音i到后鼻韻尾的移動過程,其間不能丟失或弱化i元音。
另外,eng 和 b、p、m、f相拼時,變讀成 ong,如:蹦、朋、夢、豐等。weng變讀成 wong,如:翁。
宜昌人練習后鼻音eng和ing時,還可以借助兩個典型字構成的兩句話來訓練,即“行不行,行!”“能不能,能!”,做到詞不離口,幾天下來,效果非常明顯。
(4)e有時被讀成o或uo。
聲母g、k、h與單韻母e相拼時,e變讀成uo。如:ge 變讀成 guo,如:戈、閣、哥、歌、鴿、割、葛、個、各等。ke變讀成 kuo,如:苛、科、頂、磕、殼、可、課、嗑等。he變讀成 huo,如:喝、和、盒、合、何、河、荷、賀、涸等。單韻母e自成音節(jié)時,讀成 o,如,俄、峨、娥、惡、餓、鄂等。
(5)有韻母“io”,改變了一些字的讀音。如:
jio:腳、角、覺 qio:卻、雀、確、鵲 lio:略、掠 xio:學、嗍、削 yo:約、藥、虐、鑰、樂、岳、躍
宜昌方言屬于西南官話,大多數地方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聲調,與普通話的調類一致。只是每個調類的高低升降狀況,也就是調值不同。下面列表加以比較。
表1 宜昌話聲調
從上表可以看出:
(1)宜昌方言的陰平與普通話的陰平完全一致。宜昌方言的陰平與普通話的陰平都是高平調,調值是55。訓練時要注意將陰平念成高而平的調子,調值不能降,也不能念成有拐彎的調子。
(2)宜昌方言的陽平與普通話的陽平差異較大。普通話的陽平(35)是從3度滑向5度,音高的起點和落點都較高。而枝江話、宜都話都是從1度往上升,滑到2度、3度,音高的起點和落點都很低。長陽話的陽平還是降調。所以訓練普通話的陽平調時要特別注意“升”,且要升到最高點5度。
(3)宜昌方言的上聲與普通話的上聲差異較大。普通話的上聲是降升調,先降后升,宜昌方言的上聲與普通話的上聲差異也較大,只降不升。因此訓練上聲調的難點在于降后再升,且要滑升到4度。
(4)宜昌方言的去聲與普通話的去聲完全相悖。普通話的去聲是全降調,從最高點5度一直降到最低點1度。而宜昌方言的去聲則都是升調。因此訓練去聲時要完全脫離方音,重建普通話去聲的概念,著重訓練。
[1]王作新.三峽方言研究[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3:8.
[2]楊發(fā)興.長陽方言志[M]//長陽民俗文化研究叢書.[1994]圖內字第64號.
[3]趙有貴.宜都方言[M]//長陽民俗文化研究叢書.[2004]鄂宜圖內字第61號.
[4]劉興策.普通話訓練與測試指要[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9.
[5]邢福義.普通話培訓測試教程[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