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科部,沈陽 110136)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簡稱《綱要》)課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根據(jù)教育部理論課改革精神,我?!毒V要》課的教師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和做法,如采用多種形式授課方式,討論、評述歷史人物及“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使用文字、照片、圖片、紀錄片、音樂、影片等各種材料”[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把情景劇引入課堂,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深入研究歷史,組織學生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演歷史劇,并從眾多班級中選拔出優(yōu)秀具有教育意義的歷史劇,在全校進行匯演,不僅受到學生的歡迎,同時得到校領導、遼寧省教委的高度重視和肯定,并在我校召開全省情景劇研討會,把歷史情景劇在全省高校中推廣。經(jīng)過三年的探索,《綱要》課改革取得一點點成效,我們把不成熟的經(jīng)驗和同仁切磋,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綱要》課的內(nèi)容時間跨度長達160多年,由于歷史跨度時間長、內(nèi)容多,特別是承擔《綱要》課教學任務的人手少、任務重。同時,授課還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用干巴巴的理論宣教和一般性的史料,平鋪直敘,索然無味,難以達到教學效果。如何改變這種一言堂的講授,如何讓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并且能創(chuàng)設穿越時空、身臨其境貼近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情境,發(fā)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和情感體驗。我校教師開動腦筋,探討討論式、啟發(fā)式、情景劇演出等各種模式,最為成功的是情景劇在幾個小班進行試演取得成功。這一方面讓學生有機會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去觀察、思考和分析一些現(xiàn)實問題,另一方面歷史劇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特別是拓展歷史教育、美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天地。歷史劇在教學中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越來越扮演重要的角色。
歷史情景劇教學首先在大一學生中進行探索,情景劇教學的實踐分為幾個階段:
一是教師布置選題階段,在《綱要》課開課前,任課教師要吃透教材,了解《綱要》課理論前沿和熱點,確定25個選題供學生參考,這些選題都具有時代意義和教育意義,但是定題仍由老師把關。二是情景劇準備階段。由于情景劇準備需要一定的時間,在第一次授課的時候,教師就向學生宣布表演時遵循的原則、表演的樣式、表演要達到的效果等具體的規(guī)定。由于我們都是大班(5~6個班)上課,我們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即以班為單位進行準備。在情景劇的演出中,劇本好壞是影響演出效果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個好的劇本,劇本主題的選擇必須符合《綱要》課程教學目的要求。劇本確定后,班級負責人組織同學們設計出表演方案,制作課件、背景音樂和服裝、道具等。最后全班同學利用業(yè)余時間,投入到節(jié)目的編排和演練中,三周之后參加大班的演出。三是情景劇教學的演出階段,大致經(jīng)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初選階段,由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安排各班演出,組織各班課代表為評委進行評選,在每個大班中選出一個班級參加年級的初賽,共選出16個班參加初賽。第二階段是初賽階段,初賽安排部分人參加,評委由任課老師和研究生擔任。雖是初賽,但同學們熱情很高,競爭非常激烈,為了達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學生們自己掏腰包買服裝,做道具。演出中高潮迭起,許多評委感動得留下了眼淚。最后選出五分之一節(jié)目進入復賽。第三階段為復賽階段。為了顯示公平、公正的原則,評委由任課教師、教務處及學生處領導、各系書記和研究生組成。任課教師對學生進入復賽的劇目進行再加工,包括劇本的修改,服飾、道具、課件、背景音樂的制作,以及演出的排練。每個劇目演出時間為12分鐘,根據(jù)評選標準,再選出二分之一劇目進入半決賽,最后,確定歷史、思修劇10個節(jié)目進行公開教學匯報演出。第四階段是公開教學匯報演出階段。演出在我校藍天劇場舉行。幾年來,情景劇教學法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新模式,得到了遼寧省高校工委、學校領導、學院、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每年12月舉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匯報演出”,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寓教于文、寓教于情、寓教于樂的特點,極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匯報演出,是我校在新的歷史時期探索教學改革新模式的一項創(chuàng)舉,也是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它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推動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
毛澤東曾說:“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和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保?]這對我們的教學改革具有深刻啟示。教學方法是一門藝術性非常強的科學,因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而需要有相應的變化。如果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教學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則適應不了新時代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如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是值得我們探討的一個課題。
我們把歷史情景劇引入《綱要》課教學中,它不僅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增加其對歷史規(guī)律的認知程度,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為了把情景劇和教學很好地結合,我們的做法是通過劇本編寫和表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學生積極編寫劇本,需要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在查閱過程使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更多了解,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通過情景劇的表演,創(chuàng)設了熱烈的課堂教學情境,使“死氣沉沉”的課堂變成氣氛熱烈的課堂。學生參與表演可以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將歷史上的“人”和“事”生動形象地表演出來,不僅醒目、直觀、生動、形象,情境創(chuàng)設獨特,容易誘發(fā)視覺、聽覺、觸角的和諧統(tǒng)一,還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必然會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如《我的1919》歷史劇,顧維鈞在巴黎和會的鏗鏘有力的講演和他的外交智慧以及愛國熱情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所有學生,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國代表在和會上為了國家的利益據(jù)理力爭,并最終拒絕簽字。認清西方帝國主義的反動面目,認識中國只有真正強大,才能擺脫任人擺布的狀況。情景劇既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認知,特別是學生生動而逼真的表演,形象地再現(xiàn)歷史事件和人物,使學生能夠親眼目睹叱詫風云的歷史人物,從而容易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表演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枯燥平淡的歷史課又重新煥發(fā)了勃勃生機。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在五千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熱愛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3]。列寧曾經(jīng)指出,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保?]江澤民同志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奮斗的歷程,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蘊意深刻的愛國主義教材?!保?]胡錦濤同志說:“愛國主義是我們國家?guī)浊臧l(fā)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6]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讓學生能從歷史人物的身上領悟到民族精神的精髓,汲取歷史智慧和人生經(jīng)驗,使學生主動學習、嚴謹治學,勇于追求真理,確立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中國近現(xiàn)代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現(xiàn)實、最生動的教材。它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自立精神。而歷史劇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很好的平臺,既可加深學生對該問題的認知,又起到了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教學效果非常好。例如,學生演的《甲午魂》、《狼牙山五壯士》等情景劇,催人淚下,使學生看到中華兒女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筑成了捍衛(wèi)祖國的鋼鐵長城。通過對抗爭史的表演,激發(fā)了廣大同學的愛國熱情,增強了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的認識。情景劇大大拉近了學生與本門課程和歷史之間的距離,更有效地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觀念。在高校營造一個有著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的社會大環(huán)境,讓我們的大學生無時不看到愛國主義,無時不感受到愛國主義。
教師的個人素質包括學科素養(yǎng)、組織教學能力、教學資源開發(fā)與運用能力等,教師良好的個人素質是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有效性的重要保證?!熬V要”課模式改革,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學習,積極探索,他作為總設計師不僅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學術指導,而且還要對學生進行組織引導。因此,教師作為總導演面臨了很大挑戰(zhàn),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心組織和引導學生、輔導學生理清表演和課程之間的關系。如果準備不好,可能適得其反,造成課堂混亂。因此,這一模式可能面臨課堂大、人數(shù)多、如何組織表演、合理安排場地等實際操作困難,需要教師預先設計一個總體可實施的成熟方案,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細致說明,它尤其需要學生的高度配合,學生需要花費較多時間準備,效果好壞常取決于學生的理解和表演水平。當然,教師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中起著主體性作用,他們組織、引導和闡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演情景劇,看似學生是主角,其實教師是真正幕后指揮,老師不僅會講課,而且還要指導學生排練節(jié)目,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我們排練“西安事變”歷史劇時,我和學生先探討西安事變發(fā)生的背景,人物內(nèi)心刻畫,使情景劇最后在全校演出取得成功。從這兩年的情景劇的探索,感受最深的是每一門課的改革,教師都得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一臺情景劇雖然在幾個小時內(nèi)落下帷幕,但學生的收獲很大。從它的開始排練到結束,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積極思考、查閱資料、收集、分析和處理史料的能力。通過表演,既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又發(fā)掘了學生的表演才能,既培養(yǎng)了學生評價歷史人物和知識的能力,又增強了各方面綜合素質與能力,情景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將各學科知識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在情景劇表演過程中,學生要將語言信號還原成動作、表情等,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劇本將會有不同的理解、認識、表達,保證了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獨特性,因而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同時使學生認識到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同學們通力協(xié)作才能成功。學生中擅長表演的,就當演員或導演;擅長繪畫的,就搞布景或化妝;寫作能力較好的,就改編或寫劇本;欣賞能力高的,就當點評家……演出要求學生之間很好地協(xié)調(diào)和配合,在這個合作過程中,需要有人出面領導、組織、管理,人才也就在這過程中發(fā)掘培養(yǎng)。這些學生不僅各方面能力強,還很有人緣,也甘于自我奉獻,存在著發(fā)展的巨大潛力。通過歷史劇演出加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離開情感層面,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保?]《綱要》課開設的目的之一,也不外乎鍛造人的精神世界?!毒V要》課屬于人文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特殊性也決定了人文教育必須注重情感教育才能將人文知識內(nèi)化為人文素質”。[8]如何利用“綱要”課實現(xiàn)育人功能,更好地指導教學,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進取的人生觀,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當前《綱要》課育人功能主要通過教學講授、實踐感受、情感內(nèi)化和生活化等途徑來實現(xiàn)。但通過歷史劇能更好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首先,通過劇本的編寫過程,加深了老師和學生的感情,排練《一二九之歌》,我和學生在一起一遍又一遍修改劇本,探討歷史人物、事件,在探討過程中加深了與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同學會把心里話講給我,會把對社會的一些不公的問題和我進行探討,學生把老師當成朋友,我可以通過歷史和現(xiàn)實人和事對學生進行教育,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情景劇演出落下帷幕,我和學生們每每回憶在一起參與改編和排練的日子,都會津津樂道。在情景劇演出中,雖然我們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在總結中提到,這次情景劇的演出是一次雙贏的活動,一方面加強了班級和同學之間的團結,使班集體更加強大;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們對歷史知識的了解,豐富了我們的課余生活。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正是這次歷史劇的演出讓我們更好地銘記歷史,讓我們更加下定決心要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總之,情景劇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在《綱要》課教學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還需深入探索、研究,使其不斷完善,使其成為《綱要》課改革的好助手,也使更多學生有廣泛參與的機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chuàng)造施展才能的機會?!毒V要》課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它要求全員參與、師生互動,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讓《綱要》課程既凸顯其特有的厚重又煥發(fā)時代的色彩,成為一門對青年學生有著極大吸引力,又能讓他們終生受益的課程。
[1]胡俊修,李敏昌.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與感染力的實現(xiàn)路徑-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5):46-50.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列寧.列寧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68-169.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胡錦濤.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譜寫更加壯麗的青春之歌,在全國青聯(lián)九屆一次全委會和全國學聯(lián)二十三大上的祝詞[N].人民日報,2005-07-12.
[7]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8]李建華,李麗紅,曾山金.情感教育:人文知識內(nèi)化為人文素質的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