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松,周向華,楊新華,陽錫洲
(1.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湖南 長沙410128;2.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410012)
淺析庫恩的科學觀對理論心理學發(fā)展的影響
楊青松1,2,周向華1,2,楊新華1,陽錫洲1
(1.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湖南 長沙410128;2.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410012)
庫恩的科學觀是對自然科學史進行考察時提出的,但對心理學,尤其是理論心理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庫恩的科學觀使解釋學方法納入科學心理學范疇,為理論心理學提供了方法論基礎;其對范式的強調(diào)為理論心理學存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其對科學的“積累觀”的批判,也使得理論心理學重新確立對實證心理學的指導作用,從而為理論心理學的復興開辟了道路。同時,庫恩科學觀的相對主義和非理性特性以及研究者對其的濫用也會給理論心理學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庫恩的科學觀;范式;理論心理學
庫恩是美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他是西方科學哲學中歷史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一種新穎的科學觀,即把科學看作按照一套共有的“范式”所進行專業(yè)活動的科學共同體,并對常規(guī)時期和革命時期科學發(fā)展模式做了獨特闡述。庫恩的科學觀提出后,幾乎在所有學術(shù)領域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吸引了眾多科學家的關注,心理學家也不例外,表現(xiàn)出對其異常熱情,這種熱情到今天都沒有消退[1]。那么,對于在當代心理學中處于衰微的理論心理學,庫恩的科學觀可能會產(chǎn)生哪些重要貢獻,又會帶來哪些消極影響?本文試圖就這一問題做一探討,力圖還原理論心理學在心理學科中應有的圖景,同時也提醒對庫恩的科學觀應以批判性眼光來對待。
總體說來,庫恩的科學觀對整個科學哲學主要有兩個突出貢獻:一是其科學更迭理論;二是其提出的“范式”概念。在科學更迭理論中,庫恩所講的“科學”指的是“常規(guī)科學”,常規(guī)科學就是按照某個范式解決難題的科學活動。它的進步過程是這樣的:前科學——常規(guī)科學——反?!C——科學革命——新的常規(guī)科學——新的危機……,任何科學都遵守這樣邏輯規(guī)律而向前發(fā)展[2]。庫恩認為,科學發(fā)展不是靠知識的積累而是靠范式的轉(zhuǎn)換完成的,一旦形成了新范式,就可以說建立起了新的常規(guī)科學,“一種范式通過革命向另一種范式的過渡,便是成熟科學通常發(fā)展模式?!盵3]
范式概念是庫恩范式理論的核心,在本質(zhì)上范式就是一種理論體系[4]。庫恩認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種公認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這個術(shù)語是想說明,在科學實際活動中某些被公認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論、應用以及儀器設備統(tǒng)統(tǒng)在內(nèi)的范例——為某種科學研究傳統(tǒng)的出現(xiàn)提供了模型?!盵3]范式是科學家集團所共同接受的一組假說、準則、方法和理論的總和,這些東西為科學家所內(nèi)化而成共同信念。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范式:1.范式是一個由基本定律、理論、應用等構(gòu)成的一個整體,它的存在給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綱領和指導;2.范式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先例;3.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認性[5]。顯然,在庫恩看來范式歸根到底是一種理論體系,范式自身的突破必然導致科學的革命,從而使得科學獲得一個嶄新的面孔。
(一)對解釋學方法的說明,為理論心理學提供了方法論基礎
庫恩把范式看成是科學生產(chǎn)的手段和影響科學認識的重要因素,在科學內(nèi)獲得任何材料,都以對意義的“實際理解”為前提,這無異于承認科學認識、科學理解的“前見”與“前理解”,與哲學中的解釋學殊途同歸,這種解釋學轉(zhuǎn)向,從根本上動搖了以往的自然科學觀念及科學說明理論,推進了整個西方人文主義思潮與科學主義思潮之間在方法論上相互滲透和融合的趨勢。庫恩關于自然科學解釋學特征的闡釋,對理論心理學發(fā)展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它有助于心理學中“說明”與“理解”從對立走向?qū)υ捄蜏贤???茖W心理學的實證方法并不能達到對心靈世界的純客觀說明,它只是一定時代、社會歷史背景下的人對心靈世界的一種解讀,其中必然滲透著理解。因此,科學心理學與人文心理學一樣,都是人認識心靈的方式,是人與心靈、心靈與自身的一種對話,其價值在于使人類生存得更幸福、心靈更加和諧,而不在于對心靈世界的“真理性”說明。這樣,如果從這個角度理解心理學性質(zhì)就可以削弱實證主義在心理學中的霸權(quán)地位,從而認識到人文心理學并不比科學心理學更相對、更主觀、更具有理解性,科學心理學與人文心理學長期以來互相對立、互相排斥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觀,這對尋求整合的西方心理學來說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
其次,它使解釋學方法納入科學心理學范疇成為可能??茖W的對象是主體與客體的各種關系,而不是“客觀事物”本身,只有通過實踐,在主客體的相互聯(lián)系和作用中,才能深入到現(xiàn)象或事物的內(nèi)部去體驗和把握事物或現(xiàn)象的意義,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都是如此,理解不只是對認識物的反映,而且是心靈的創(chuàng)造。這樣,庫恩和現(xiàn)代解釋學家們實際上確立了解釋學不僅對于人文科學,而且對其它所有學科都具有普遍意義的見解。因此,科學心理學應放棄把實證方法視為心理學唯一科學方法的觀點,消除對“理解”的偏見,將解釋學方法納入科學心理學,在庫恩倡導的人性化科學的關照下,使科學心理學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實證方法為中心,從而達到對人的心理的真實的、透徹的了解[6]。
(二)對范式的強調(diào),為理論心理學的存在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心理學流派林立、理論繁雜以及研究項目雜亂無章,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心理學還不能稱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心理學要成為一門科學,就必須要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和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未來的心理學必須重視理論研究和理論建構(gòu),提高心理科學的理論水平。因為“理論心理學是從非經(jīng)驗的角度,以理論思維的方法對心理學的基本問題進行探索的一門學科。它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就像理論物理學、理論化學在物理學和化學中一樣,是心理學學科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盵7]
從心理學的發(fā)展歷史來分析,實際上在馮特及馮特之前的心理學是理論的、思辨的。從馮特起,開始吸收實證主義精神,但馮特并沒有排斥心理學的理論探索。從行為主義特別是從新行為主義斯金納起,心理學開始嚴格地貫徹實證主義精神,為了排除心理學研究者的主觀臆想,心理學開始嚴格地貫徹實證主義精神,主張只對行為進行客觀描述,而反對進行理論構(gòu)想和對方法論的哲學反思,排斥理論的研究,忽視了心理學的理論建構(gòu),從而給心理學帶來三個明顯的惡果:一是對人類心理的客觀主義傾向;二是心理學嚴重的理論貧困;三是心理學發(fā)展前瞻性欠缺??梢哉f,心理學的理論貧困是造成當今心理學分裂危機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心理學缺乏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所以心理學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理論范式,沒有一個理論能夠貫穿人的整個心理活動,缺乏一套獨創(chuàng)公認的理論和范疇;由于缺乏正確的科學理論和方法論的指導,心理學家難以對積累的大量資料做出科學的概括,難以對心身關系這樣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做出科學的回答。
庫恩的范式論動搖了心理學中實證科學觀的方法論根基。庫恩認為“范式”就是某一科學家集團圍繞某一學科或?qū)I(yè)所具有的理論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這種共同信念規(guī)定了他們有共同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為他們提供了共同的理論模型和解決問題的框架,從而形成了一種共同的科學傳統(tǒng),規(guī)定了共同的發(fā)展方向。換句話說,人們所進行的科學研究,總是在一種的“范式”制約下進行的認識活動;科學的依據(jù)并不是經(jīng)驗事實,而是處于某個“大理論”核心并代表該“大理論”的根本的價值觀念和價值標準;這些觀點為心理學家從事理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jù),為理論心理學的復興掃清了道路。
(三)對科學積累觀批判,使得理論心理學重新確立對實證心理學的指導
以前的心理學家相信,心理學的“真知灼見”來源于經(jīng)驗,因而專注于從對證實經(jīng)驗的歸納上進行理論的作坊式的零敲碎打,拋棄了從非經(jīng)驗的、思辨的角度對心理學的理論探索。這種科學的積累觀認為,應從經(jīng)驗的積累中構(gòu)筑理論大廈[8]。庫恩對此進行了批判,認為范式已經(jīng)不再是經(jīng)過實證研究后的積累總結(jié)的產(chǎn)品,而是一種“先在的”觀念,“如果沒有至少是某種隱含的,使人可進行選擇、評價和批評的信念,任何一部自然史都無法得到解釋?!痹谒磥?,如果沒有這種先在觀念,任何一部自然史都是無法得到解釋的,所以范式和理論應先于觀察,范式和社會文化決定研究者觀察的方式,因此,理論的發(fā)展應先于實證研究的發(fā)展,這一觀點使得心理學家認識到理論研究的重要性[4]。
心理學為樹立自己的科學形象而力圖與哲學劃清界限的同時,也將思辨驅(qū)逐出了心理學,這導致了理論心理學的衰微和心理學理論建設的虛弱。事實上,思辨對理論心理學尤其必要。理論心理學是從非經(jīng)驗的角度,通過分析,綜合、歸納、類比、假設、抽象、演繹或推理等多種理論思維的方式,對心理現(xiàn)象進行探索,對心理學學科本身發(fā)展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的學科[8[9]。通過思辨式的理論思維,我們就可以對心理學的一些基礎理論問題和重大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從而逐漸完善心理學的理論體系構(gòu)建,徹底扭轉(zhuǎn)心理學理論建設貧乏的現(xiàn)狀[4]。同時,當理論心理學的成果,如對“人的本質(zhì)是什么?”“身與心的關系如何?”“如何整合面臨分裂的心理學?”等的思考結(jié)果,成為科學共同體的共有信念——“范式”以后,又會反過來影響和指導心理學的具體研究,成為指導觀察的“理論”,從而使心理學的各種研究少走彎路。這對面臨本土化實踐和“整合”實踐的現(xiàn)代心理學來說,其意義是深遠的。
庫恩的科學觀一方面積極推動了理論心理學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給理論心理學帶來消極的影響,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其科學觀中對科學知識界定的主觀性、相對性、非理性[10]。如,其所倡導的范式論中相對主義的傾向:其一,任何理論和范式都只是科學家共同體某種心理信念的反映,是對現(xiàn)實客觀世界一種主觀解釋和說明,根本不存在所謂客觀真理;其二,范式論中“不可通約性”觀點,按照不同范式,個體之間對同一事物理解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對同一概念彼此不能互譯。很顯然,他的范式論否定了范式中所具有的真理性,同時“不可通約性”的提出可能導致不同心理范式之間疏遠和隔離,加劇心理學之間的分裂,不利于理論心理學的發(fā)展。此外,庫恩的科學觀在心理學界引發(fā)的熱潮,其更可能源自研究者對其誤解和濫用,正如高申春所說的一樣,其對心理學和歷史的理解并沒有實質(zhì)上幫助,只不過有了它之后,討論變得更加方便,有時還會演化為范式在理論心理學中濫用,從而使得理論心理學失去思想的動力[11]。
(注:該研究為湖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資助項目,項目編號:XJK08AZC004;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教改課題資助項目,項目編號:DB2011161)
[1]葉浩生.庫恩范式論在心理學中的反響與應用[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9):31-35.
[2]易芳.庫恩理論的兩種解讀及其對心理學研究的影響[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93-99.
[3]庫恩.科學革命的結(jié)構(gòu)[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1.
[4]葉浩生.西方心理學研究新進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7.
[5]陳蘭芝,仇永民.庫恩范式視域下的問題觀及其認識論意義[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31(4):38.
[6]鄭發(fā)祥.庫恩范式論與心理學的文化轉(zhuǎn)向[J].寧波大學學 報(教育科學版),2003,25(4):23.
[7]范兆蘭,葉浩生.實證主義的衰落與理論心理學的復興[J].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998,(1):66.
[8]葉浩生.理論心理學辨析 實證主義的衰落與理論心理學的復興[J].心理科學,1999,(6):78.
[9]Kukla Anon empirical issues in psycholog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44(5):785.
[10]黃家裕.對庫恩科學觀的兩個批評[J].科學技術(shù)與辯證法,2005,22(5):56-59.
[11]高申春.范式論心理學史批判[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21(9):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