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冬
(南京大學哲學系,江蘇 南京 210093)
試論馬克思博士論文中的倫理思想
黃 冬
(南京大學哲學系,江蘇 南京 210093)
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以英雄主義的姿態(tài)站在黑格爾的肩膀之上,通過對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比較研究,剝掉了伊壁鳩魯原子論形而上學的外衣,向世界宣告了他的倫理激情,彰顯了其對自由的渴望,并提出了實現(xiàn)自由哲學的道路,即“世界的哲學化”和“哲學的世界化”。雖然此時馬克思的倫理思想還存在重大缺陷,但這為我們全面理解馬克思倫理思想的萌芽、發(fā)展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照系。
博士論文;倫理思想;原子偏斜論;自我意識;人的自由
早在學生時代,馬克思就深受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影響,向往自由,追求真理。1835年,他在中學畢業(yè)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就對人生道路、幸福理想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并闡述了自己要“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人生觀,體現(xiàn)出了他對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如果說這個時期的馬克思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的倫理思想,那么,他在1840年七八月至1841年3月,創(chuàng)作了題為《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別》(以下簡稱“博士論文”)[1],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倫理觀,他對古代一些哲學著作中的善、惡、快樂生死等問題,從倫理學角度進行了考察[2]。在這篇論文中,他以英雄主義的姿態(tài)站在黑格爾的肩膀之上,通過對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比較研究,剝掉了伊壁鳩魯原子論形而上學的外衣,向世界宣告了他的倫理激情,彰顯了其對自由的渴望,并提出了實現(xiàn)自由哲學的道路,即“世界的哲學化”和“哲學的世界化”。雖然此時他的倫理思想還存在重大缺陷,但這為我們全面理解他的哲學世界觀的萌芽和發(fā)展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照系[3]。
在德謨克利特看來,只有原子和虛空才是世界的本原,一切感性現(xiàn)象都是一種“主觀的假象”[4]199;因此,要想認識世界的本原,就必須剝離感性現(xiàn)象的虛假外衣,通過對它們的經驗觀察和實證研究,來達及背后的客觀實質。正是基于這種理念,德謨克利特走遍了“半個世界,以便積累經驗、知識和觀感”,力圖發(fā)掘感性現(xiàn)象背后的因果聯(lián)系。德謨克利特把這種客觀的因果關系稱之為“必然性”,它構成了一切事物的主導法則,誰能更多地了解這種必然性,誰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現(xiàn)實性。因此,在德謨克利特的視域中,“必然性”成了整個世界的主宰者,每一個人要想得到真理,都必須進入到必然性的王國之中,成為必然性的追逐者。
由此可見,德謨克利特的哲學實際上是一種宿命論的哲學,他取消了一切偶然性的存在空間,每個人的思想和行動都被塞進了客觀的因果聯(lián)系之中,并因此成為被命運嚴格束縛的奴隸,他們既無法反抗,更無法走出必然性的盲目統(tǒng)治,只能自發(fā)地生活在必然性的王國之中,任憑必然性擺布。在這里,人成了一個任憑盲目力量擺布的玩偶,永遠禁閉在必然性的幽靈之中。
而與此相對,伊壁鳩魯認為,對于一個哲學家來講,感性現(xiàn)象的真?zhèn)尾⒉恢匾?最為重要的是要獲得自我意識的自由和心靈的寧靜。而這一點是根本無法通過德謨克利特的實證研究達到的。因此,他并沒有像德謨克利特那樣不停地四處游走,追逐經驗知識,而是投身于哲學的思考之中,用哲學的想象來實現(xiàn)真正的幸福。猶如他指出的那樣:“要得到真正的自由,你就必須為哲學服務。凡是傾心降志地獻身于哲學的人,用不著久等,他立即就會獲得解放,因為服務于哲學本身就是自由?!盵4]202以此來看,如果說德謨克利特是從客觀性的視角來界定知識的話,那么,伊壁鳩魯則完全顛倒了這種評判準則,即從外在的客觀性轉向了內在化的主觀性。換言之,只要能夠保持內心的寧靜,達到思想的自由,那種外在客觀性是否真的具有真理性則是無關緊要的:一切都取決于自我意識,只要我能感覺到它,它就是客觀的,不管它是否真的具有客觀性。
從這種主觀唯心主義出發(fā),伊壁鳩魯創(chuàng)立了一種反叛必然性的思辨哲學。既然一切都取決于主觀性,那么,一切客觀必然性就失去了合法性根基,淪為任意性的王國。由此,伊壁鳩魯在德謨克利特的必然性上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叉,開創(chuàng)了一片完全屬于偶然性的王國?!氨荒承┤水斪魅f物主宰的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寧肯說有些事物是偶然的,另一些事物則取決于我們的任意性。必然性是不容勸說的,反之,偶然性是不穩(wěn)定的。所以,寧可聽信關于神靈的神話,也比當物理學家所說的命運的奴隸要好些,因為神話還留下個希望,即由于敬神將會得到神的保佑,而命運卻是鐵面無情的必然性。應該承認的是偶然,而不是眾人所相信的神?!盵4]204在必然性中生活是不幸的,但在必然性中生活本身卻不是必然的。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向自由的道路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偶然性的哲學恰恰就是一條康莊大道。
可以說,伊壁鳩魯?shù)倪@種偶然性哲學正好為馬克思提供了思想載體。在當時德國,封建專制仍居于主導地位,各種激進思想受到嚴重的限制。而作為深受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影響的馬克思,“比伊壁鳩魯本人更深入地思考了伊壁鳩魯?shù)幕驹?并且從中得出了更正確的結論。”[5]他必然會像其他青年黑格爾派成員一樣,希望通過對自由意識的倡導來推動對德國封建專制制度的變革。而伊壁鳩魯?shù)倪@種自我意識哲學恰恰迎合了馬克思的理論需要,這也是馬克思之所以會站在伊壁鳩魯哲學立場之上的現(xiàn)實原因。也正是借助于伊壁鳩魯?shù)呐既恍哉軐W,馬克思打開了一條沖破必然性宿命的康莊大道,彰顯了他對自由的渴望和期待,深刻體現(xiàn)了他此時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情懷。
伊壁鳩魯認為原子在虛空中有3種運動:一種運動是直線式的下落;另一種運動起因于原子偏離直線;第三種運動是由于許多原子的互相排斥而引起的。承認第一種和第三種運動是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共同點;可是在承認原子偏離直線這一點上,伊壁鳩魯就和德謨克利特不同了[4]209。那么,對馬克思來講,這點差異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在德謨克利特那里,既然一切都是由必然性決定的,因此,所有的原子都必然按照必然性的準則運動,即遵守直線下落運動的原則。在這里,所有的原子運動沒有任何的獨立性,都必須接受命運的束縛,這是一種徹底被動的運動。
而伊壁鳩魯則不同,他認為原子本身具有雙重規(guī)定,即物質性規(guī)定和形式規(guī)定。既然必然性運動代表了原子的物質性運動,那么,言外之意,在必然性的運動之外還存在另一種體現(xiàn)形式規(guī)定的運動,即脫離直線的偏斜運動?!耙虼?如果說伊壁鳩魯以原子的直線運動表述了原子的物質性的話,那么他以原子偏離直線的運動實現(xiàn)了原子的形式規(guī)定”[4]212-213。如果直線運動代表著命運的束縛,那么,偏斜運動就代表著打破這種命運束縛的自由運動,代表著“自由意志”[4]121。也正是基于此,馬克思顛覆了哲學史上關于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思想關系的判斷,認為伊壁鳩魯?shù)脑诱摻^不是對德謨克利特的抄襲,相反,這正是前者對后者的揚棄,是前者的偉大之處。這種哲學為自我意識的自由開辟了一片廣闊的空間。因此,“原子偏離直線并不是特殊的、偶然出現(xiàn)在伊壁鳩魯物理學中的規(guī)定。相反,偏斜所表現(xiàn)的規(guī)律貫穿于整個伊壁鳩魯哲學”[4]214,構成了伊壁鳩魯哲學中最具有革命性的思想。
也正是借助于此,馬克思生發(fā)出了一種反抗思想專制的自由之路,并把這種自由精神當作一切哲學研究的首要品質,“哲學研究的首要基礎是勇敢的自由精神”[4]112,從而為其確立人的自我意識的主體地位、高揚自由,提供了思想載體。
既然原子能夠沖破必然性的束縛,這就意味著,作為原則的原子絕不是被動的、消極的,而是能動的、積極的。對此,馬克思準確地指出了這一點:“原子不外是抽象的、個別的自我意識的自然形式,感性的自然也只是客觀化了的、經驗的、個別的自我意識,而這就是感性的自我意識。所以感官就是具體自然中的唯一標準,正如抽象的理性就是原子世界中的唯一標準那樣?!盵4]233作為原則的原子所具有的能動性,是在觀念上得到保證的。而這個觀念性的東西恰恰就是自我意識,它是人類自由意志的完美體現(xiàn)。因此,原子偏斜運動的完成,實際上就是自我意識自由的確立過程,后者才是一切哲學的最終落腳點。
立足于此,馬克思公開宣布了自己的哲學格言:“只要哲學還有一滴血在自己那個要征服世界的、絕對自由的心臟里跳動著,它就將永遠用伊壁鳩魯?shù)脑捪蛩姆磳φ咝Q:‘瀆神的并不是那拋棄眾人所崇拜的眾神的人,而是同意眾人關于眾神的意見的人?!軐W并不隱瞞這一點。普羅米修斯的自白‘總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神’就是哲學自己的自白,是哲學自己的格言,表示它反對不承認人的自我意識是最高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不應該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識相并列?!盵4]189天上的神(上帝)和地上的神(宗教、教會)都禁錮了人的思想,束縛了人的發(fā)展,扼殺了人的自由,只有用人的自我意識來替代神,才是最高的、絕對的自由??梢哉f,這一觀點構成了此時馬克思哲學世界觀的真實體現(xiàn)。
馬克思提出了超越伊壁鳩魯和黑格爾精神自由的“實踐”哲學,體現(xiàn)了自己獨特的哲學運思。在馬克思看來,伊壁鳩魯所追求的自由實際上只是一種內心的平靜,它只不過是哲學家無力改變現(xiàn)實而向內心轉化的一種消極自由,本質上只不過是一種犬儒主義的避世自由,它完全禁錮在精神的阿門塞斯冥國之中,根本無法轉化為一種客觀的實踐力量。隨著現(xiàn)實的擴張,這種內心的寧靜最終只能淪為一種任人宰割的羔羊,而無法生長為一種真實的力量,更不可能給世人帶來真正的自由。同樣,雖然黑格爾也鼓吹自我意識的自由,但他的自由仍然只局限于精神世界之中,被禁錮一種保守的體系之中而喪失了活力,淪為一種概念的游戲。
對此,馬克思指出,要想真正實現(xiàn)人的自由,就必須打破伊壁鳩魯和黑格爾的保守主義的窠臼,對世界和哲學同時進行革命化,實現(xiàn)“世界的哲學化”和“哲學的世界化”。
何謂“世界的哲學化”?這里的哲學決非本體論意義上的唯物主義,而是人本學意義上的人類自由解放主義(據(jù)楊適老師語義考證,“‘自由’這個詞,在西方語言里和‘解放’是一樣的”)[6]。在當時德國,整個思想世界無疑禁錮在專制的牢籠之中,淪為一潭死水。因此,要想真正實現(xiàn)自我意識的自由,首先必須要把整個世界從專制的鐵籠中解放出來,即“把世界從非哲學中解放出來,同時也就是把它們從作為一定的體系束縛它們的哲學中解放出來”[4]259,從而使整個思想世界自由化??梢哉f,馬克思的這一思想是有其現(xiàn)實背景的。在當時落后的德國,普通民眾在思想意識上要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這成為阻礙德國思想進步的重要障礙,因此,要想實現(xiàn)德國的進步,必須要努力改造德國民眾的思想世界。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會倡導“世界的哲學化”,高揚自由哲學,以此來為德國民眾進行思想啟蒙,使自由哲學在整個思想界中占據(jù)主導。
其次,何謂“哲學的世界化”呢?通過對伊壁鳩魯和黑格爾哲學的考察,馬克思已認識到,自由哲學如果只停留在精神王國之中,那它最多只是一種精神的內在之光,根本無法帶來真正的自由。因此,哲學要有力量,必須轉變?yōu)橐环N“實踐的力量,并且作為一種意志走出阿門塞斯的陰影王國,轉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論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現(xiàn)實”[4]258,實現(xiàn)哲學的世界化,這才是哲學最真實的力量。一旦哲學做到了這一步,哲學的“內在的自我滿足和完整性就被打破了。本來是內在之光的東西,變成轉向外部的吞噬一切的火焰”[4]258,屆時,真正的自由就到來了。
也就是在上述考察的基礎上,馬克思最終得出結論說:“世界的哲學化同時也就是哲學的世界化,哲學的實現(xiàn)同時也就是它的喪失,哲學在其外部所反對的東西就是它自己內在的缺陷,正是在斗爭中它本身陷入了它所反對的錯誤,而且只有當它陷入這些錯誤時,它才消除掉這些錯誤。”[4]258換言之,要想真正實現(xiàn)自我意識的自由,就必須使世界“哲學化”和哲學“世界化”,二者必須同時進行,否則,就永遠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自由。
以此來看,馬克思在實現(xiàn)自由哲學的思考上,已超出了伊壁鳩魯甚至是黑格爾,這為他后來的思想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通過對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原子論哲學的比較研究,彰顯了其對自由的渴望,并提出了“世界的哲學化”和“哲學的世界化”的重要思想,這在早期馬克思的思想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也為我們系統(tǒng)梳理馬克思哲學世界觀的萌芽、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據(jù)。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此時馬克思的思想還存在著重大缺陷。
首先,從政治立場來看,此時馬克思更多地作為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來抨擊德國的封建專制,雖然他提出了自由的哲學,但這種哲學只不過是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制的一種反映,這與后來科學共產主義所倡導的“全人類的解放”思想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們切不可把此時馬克思的自由哲學理解為共產主義思想的形成,此時的馬克思還只不過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
其次,從哲學立場來看,“博士論文”不過是馬克思站在青年黑格爾的肩膀之上,向世人宣告自由哲學的一種倫理激憤,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證明“唯心主義不是幻想,而是真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馬克思按其當時的觀點,還是一個黑格爾唯心主義者?!盵7]此時馬克思的哲學只不過是黑格爾自我意識哲學的一種變種,在整個理論根基上仍沒有逃離出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問題域。
最后,此時馬克思所開出的實現(xiàn)自由的藥方根本不具有任何現(xiàn)實性,因為僅僅停留在思想的層面,而不去改變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哪怕是喊上一千遍、一萬遍的自由口號,都是沒有任何現(xiàn)實意義的。只有推翻舊有的社會關系,實行徹底的無產階級革命,才能真正迎來自由的曙光,而這點恰恰是馬克思后來才意識到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此時的自由仍然不過是懸在空中的樓閣,可望而不可即。
[1]埃朗格英·陶貝爾特.《論馬克思的博士論文》第一部分[M]//中央編譯局.馬列主義研究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52.
[2]許啟賢.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發(fā)展史論綱(一)[J].道德與文明,1993(5):30-32.
[3]王強.馬克思博士論文的真正意圖與意義[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9(5):126-128.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梅林.馬克思傳[M].樊集,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
[6]叢大川.馬克思的自由宣言:《博士論文》解讀[J].洛陽師專學報,1997(3):5-10.
[7]列寧.列寧全集:第26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8.
B82
A
1671-4970(2012)02-0014-03
2012-01-19
黃冬(1980—),男,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