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蓉
(太原科技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山西太原030024)
胡莉蓉
(太原科技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山西太原030024)
然是北宋時期第一位來華的日本僧人,他對于五臺山文殊信仰在日本的傳播有著重要的影響。來華前,然所在寺廟雖與五臺山有著較深的淵源,但然卻經(jīng)歷了一個從并未將志向定位為五臺山到志在五臺山的過程;來華期間,在五臺山的朝禮給了他心靈的沖擊,終于使其下定決心建立日本五臺山;回國后,然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由他的弟子建立了日本的五臺山。文章通過對然來華前、來華期間、回國后的考察來分析然對五臺山文殊信仰在日本傳播的影響。
然;五臺山;文殊信仰
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崇高毋庸置疑。文殊信仰以五臺山為核心向四周傳播,韓國和日本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五臺山,確立了本土的文殊信仰。文殊信仰的核心思想是人們對文殊智慧的仰慕和崇拜,這種信仰體現(xiàn)在信眾對文殊菩薩及其相關(guān)的思想、經(jīng)典、造像、壁畫、菩薩、圣物等的信仰以及信仰過程中的相應(yīng)體驗、行為和體系等。五臺山文殊信仰在日本的傳播,主要是由日本來華僧人然及其弟子完成的。
……是故點定愛宕山、同心合力建立一處之伽藍(lán)、興隆釋迦之遺法、然后第二生必共生兜率內(nèi)院、見佛聞法、第三生共隨彌勒、下生閻浮、聞法得益、深增菩薩之大悲心、隨愿往來十方凈土、疾證無上正等菩提、仍錄現(xiàn)當(dāng)二世結(jié)緣狀、各持一通、將貽將來。
這說明他的渡海之心是在天祿以后形成的,這是由當(dāng)時的歷史條件所制約的。894年日本廢止派遣遣唐使之后,雖然仍有個別僧侶貿(mào)然渡海,但是在唐朝滅亡、中國進(jìn)入五代十國時期后,這種情況已經(jīng)大為減少,在整個五代十國時期只有兩組僧侶來華,第一組是寬建、澄覺一行,他們于927年搭乘宋人商船渡海,在華期間登五臺山朝拜了文殊菩薩,但是在這組僧侶中,寬建沒到五臺山,就悶死在浴室中了,其他幾位僧人基本上沒有回國的記錄,大概是留在了中國。另一組是日延一行,他們于天慶年間來華,但是日延一行僅在中國當(dāng)時的吳越國境內(nèi)活動,參拜了天臺山,并未繼續(xù)去五臺山。所以對當(dāng)時的日本僧人來說,來華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且中國在959年吳越人盛言德之后的五代十國期間就再也沒有赴日的商船了。978年(天元元年),宋人商船的到來,給了他們新的希望,“這年宋人首次來到日本”[5]238。
日本平安后期,利用法理斗爭來進(jìn)行利益斗爭的現(xiàn)象日益激烈,“然來華之舉本身就是宗教斗爭的行動,是南都佛教(然所屬)與新都教團(tuán)之間的斗爭,是東大寺和比睿山延歷寺之間的較量”[6]26。為提高自己所在寺廟的實力,最好的莫過于來華巡禮求法。這在唐代的來華僧中,確定有很多這樣的先例。
在唐代時,文殊信仰已傳入日本,早在669年到過唐朝的定惠就為仙逝的父親藤原鐮足修建了一座十三重塔,內(nèi)供文殊菩薩像,據(jù)說這座塔就是仿照唐代五臺山大華嚴(yán)寺寶塔院的舍利塔建造的,而多武峰又被稱為五臺山[1]468-504。這說明,遲至天武天皇時期,五臺山文殊信仰就已在日本傳播。日本唯一的三藏法師靈仙遷化于五臺山。圓仁法師朝禮五臺山,將五臺山的“念佛三昧”帶回日本傳播,《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錄了他巡禮五臺山的經(jīng)過。這時期,五臺山文殊信仰已經(jīng)在日本興盛起來,僧人前往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或是寄物給五臺山的都不斷增多。這些都對然選擇五臺山來朝禮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早在唐朝初年五臺山做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就已經(jīng)確立,據(jù)《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記載,印度僧人波利聽聞五臺山為文殊化現(xiàn)之地時,就不遠(yuǎn)萬里前來禮謁,當(dāng)他在五臺山思陽嶺得到文殊老人的點撥后,又返回印度(當(dāng)時的天竺)取來《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供奉于五臺山。波利最后選擇金剛窟為自己修行之地,他也是將最早的梵文密藏帶入五臺山的高僧。到唐代宗時期,斯里蘭卡僧人不空深知文殊菩薩是密宗崇奉的祖師,密宗的《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jīng)》是規(guī)定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的經(jīng)典之一,他也千里迢迢來到五臺山,將五臺山建立為密宗道場,大力宏揚文殊信仰。在唐代,五臺山文殊信仰就已經(jīng)傳遍中國,并逐步傳向朝鮮、日本、印度和越南等東亞地區(qū)。
到了北宋,歷代皇帝大多采取了利用佛教加強國內(nèi)統(tǒng)治的政策。宋太祖曾賜給五臺山很多財物,令建太平興國寺,允許五臺山每歲度僧50人,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持五臺山的佛教發(fā)展。宋太祖還于980年正月下令讓內(nèi)侍張廷訓(xùn)往代州五臺山造金銅文殊萬菩薩像,奉安于真容院。由于皇家的支持,五臺山文殊信仰得到了快速發(fā)展。
以4月7日至岱州五臺山大花嚴(yán)寺菩薩真容院駐泊,尋而禮謁,得不虔誠!其日申時,菩薩右耳上化出白光,移時不散,僧俗三百來人悉皆瞻睹。至其月十四日,至金剛窟禮拜而退。登東臺,有倏忽間聞雷聲震響,逡巡,飄雪降雹,其雹大如雞子。至十五日凌晨,于東臺見一老人,約年八十,須鬢俱白,身被紫裳三山帽,著靴,手?jǐn)y數(shù)珠,領(lǐng)侍從二人繞龍池而行。其侍從各年二十來許,一人著青衣裹頭巾手執(zhí)香爐,一人著白衣裹頭巾手執(zhí)柱杖,踟躕而去,不知所在。當(dāng)日游中臺,有五色云現(xiàn)。同日游西臺,有瑞鳥靈禽現(xiàn)。二十三日游南臺,夜至三更,時有圣燈二炬現(xiàn)。勤搴知忝,歸命不任,豁此日之神魂,副當(dāng)年之心愿。盤桓兩月,澄息諸緣,其何鄉(xiāng)國須還,瓶囊是舉。
止九月九日巡禮天臺,訪智者之靈蹤,游定光之金地。山奇樹秀、溪浚泉澄。渡石梁瞻四果之真居,登桂嶺睹三賢之舊隱(豐干、寒山、拾得)。棲心莫及,行役所牽。
3.1 所攜帶的物品
佛像的頂部有肉髻,肉髻根部前面有著紅色寶珠,這寶珠被稱為肉髻珠。自唐以后,制作佛像時會加上肉髻珠,其材質(zhì)多為水晶。肉髻珠代表著佛的智慧之光,據(jù)說從肉髻珠中會涌出無數(shù)的佛。造佛博士將文殊像舍入肉髻珠中,究竟是否為當(dāng)時流行做法,由于現(xiàn)有的資料中很少有關(guān)于肉髻珠的記載,有待進(jìn)一步考證。但是,至少這其中有著兩層意思,一是因為文殊菩薩是專司智慧的菩薩,這正好與肉髻珠是表示佛的智慧之光的寶珠相吻合;二是因為然格外重視文殊信仰的緣故。
然而,十分遺憾的是,由于其他寺廟的反對,圣旨最終“被改定訖”,然建立日本五臺山的想法只能暫時做罷。
3.4 日本五臺山最終的確立
3.5 北宋其他僧人朝禮五臺山
寂昭,俗名大江定基,出身于中層貴族家庭,年輕時文才斐然,很早就擔(dān)任了六品藏人。出家后,拜源信為師。1003年來華,先到汴京,晉謁了宋真宗,獻(xiàn)上無量壽佛像,《法華經(jīng)》和水晶念珠等物,獲圓通大師封號,賜紫方袍,并批準(zhǔn)巡禮五臺山和天臺山。于是,師徒七人至五臺山,瞻謁五頂,參拜文殊化身,巡禮圣跡,尋訪了名師大德。
成尋,姓藤原氏,7歲出家,師從石藏文慶,稟受密教,曾任大云寺主持。1072年偕弟子8人來華,同年10月1日,從汴京出發(fā)去五臺山,11月27日抵達(dá)繁峙縣寶興驛,開始巡禮五臺山。“游五臺,西臺見五色云,東臺見圓光,光照尋身,光中現(xiàn)群菩薩,其數(shù)一萬許,南臺見金色世界。[11]904”成尋還寫有《參天臺五臺記》。
這3位高僧,無一例外,都參禮了五臺山,這并不是偶然的,一來是成尋與寂昭都是“依循然的先例進(jìn)入中原”,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五臺山文殊信仰在日本的進(jìn)一步發(fā)展。
文殊智慧就是佛的智慧,是無私無心的智慧。日本孩子做游戲也好,參加棒球比賽也好,大人問他用什么心態(tài)參賽時,孩子們會說用平常心,以無心參加比賽。雖然孩子們不知道這就是文殊的智慧,但是在不知不覺中文殊智慧已滲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了。中國五臺山的文殊思想、文殊智慧一直到現(xiàn)在也影響著日本[12]。
[1]崔正森.五臺山佛教史(上、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2][日]黑板勝美.國史大系(新訂增補):第29卷[M].丸山二郎,校訂.東京:吉川弘文館,1964.
[5][日]木宮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M].胡錫年,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7][元]脫脫.宋史:第491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8.
[8][日]高楠順次郎,望月信亨.大日本佛教全書:第114卷[M].東京:有精堂出版部,1932.
[9]孫曉崗.文殊菩薩圖像學(xué)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
[10][日]半田晴久.日本入宋僧研究——以日本漢文史料為中心[D].杭州:浙江大學(xué),2006.
[11][日]經(jīng)濟(jì)雜志社.國史大系:第14卷[M].東京:株式會社秀英舍,1901.
[12][日]小島岱山.在中日五臺山文化研討會上的講話[J].五臺山研究,2006(3):5.
ManjusriBe lief P ropaga tion in J apan by Cyonen’s China V isit to MountW uta i
HU L irong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Taiyuan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Cyonen was the first Japanesemonk who visited China.He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 utaiM ountain M anjusri belief’s propagation in Japan.Before he visited China,the temple where Cyonen practiced Buddhism had had a deep origin w ith W utaiM ountain,but Cyonen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not aim ing forM ount W utai to aim ing at W utaiM ountain.In China,the experience in W utaiM ountain gave him a spiritual impact,and finally he decided to build Japan’s W utaiM ountain;A fter returnning to Japan,Cyonen went through untold hardships,finally his disciples built theW utaiM ountain in Japan.The paper studies Cyonen’s activity before his visit to China,during the visit,and after his returning to Japan,and then it analyzes Cyonen’s influence on W utaiM ountain M anjusri belief’s propagation in Japan.
Cyonen;M ountW utai;M anjusri blief
B947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3.009
1673-1646(2012)03-0040-05
2012-03-18
山西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課題:五臺山中日文化交流研究(晉規(guī)辦字[2011]8號)
胡莉蓉(1976-),女,講師,碩士生,從事專業(yè):日語語言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