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相建華
(1.新疆警察學院警體訓練部體能教研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2.山西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健美之美與太極拳之美比較之漫議
趙1,相建華2
(1.新疆警察學院警體訓練部體能教研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2.山西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健美運動和太極拳的起源、傳承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著重探討了健美運動的動作美和精神美、太極拳的招式美和內在美,同時進行了對比分析,認為健美之美和太極拳之美在美形式和追求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二者美的最終目的都是追求自身與宇宙的統(tǒng)一、自身與宇宙的融合。
健美;太極拳;美;比較
公元前800年~前200年間的“軸心時代”,西方的愛琴海畔和東方的黃河流域孕育出了兩大文明——壯闊的古希臘文明和渾厚的華夏文明。健美和太極拳,作為這兩個文明外化形式的代表,在數千年的時代浪潮中不斷地碰撞和交融,散發(fā)出巨大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參與其中,發(fā)掘并體味著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運動所蘊藏的豐厚的美學寶藏。
1.1.1 健美思想的起源 起源于古希臘的健美運動是多重歷史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是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的。從地理環(huán)境來看,古希臘位于巴爾干半島南端的歐、亞、非三洲交界處,同時三面環(huán)海,東臨愛琴海,西瀕愛奧尼亞海,南隔地中海。漫長曲折的海岸線和眾多天然優(yōu)良的港灣,正適合水的“通”和“合”的特性。這種地域環(huán)境便決定了古希臘人具有開放性和外向性的特征,造就了他們的冒險性格和抗爭意識;其次,古希臘的城邦奴隸制度使得各城邦之間戰(zhàn)爭不斷,擁有強壯的身體便成為了人們在戰(zhàn)爭中生存下去的基本保證;再次,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人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并通過公平、公正和獎勵勝者等原則對其進行充分的保障。運動員在古奧運會這一平臺上裸露著身體與對手進行較量,在此過程中展現(xiàn)出人類最原始、最本質的力量,體現(xiàn)著美,詮釋著美;第四,古希臘先哲們主張鍛煉身體,追求美好的體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教育思想體系。因此,可以說,地域環(huán)境是健美思想產生的外部條件,城邦制度是健美思想產生的根源,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人們追求健美思想的保障機制,而古希臘先哲們的教育思想則是健美思想持續(xù)發(fā)展的保證。
1.1.2 健美運動的傳承 經歷了一千多年的輝煌之后,古代奧運會走向了衰落,由于缺少了保障機制,健美運動也因此停滯了前進的腳步。進入中世紀以后,教會和神學統(tǒng)治了整個歐洲,其消極的思想使得健美運動運動難以為繼。直到16、17世紀推翻教會的統(tǒng)治和完成兩次工業(yè)革命之后,健美運動才重煥生機,我們稱之為現(xiàn)代健美運動。由于德國人尤金·山道(1867~1925)的廣泛宣傳,現(xiàn)代健美運動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和傳播。進入當代,在美國韋德兄弟和世界健美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現(xiàn)代健美運動逐步走向科學、系統(tǒng)的發(fā)展道路,其所蘊含的豐厚的美學思想也逐步成為健美運動研究中的焦點。
1.2.1 太極思想的起源 “太極”一詞,源于我國周代哲學名著《易經·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之前的狀態(tài)。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四象和八卦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包含著陰和陽、表與里的兩面。它們之間既互相對立斗爭又相互滋生依存的關系,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規(guī)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太極拳產生的理論基礎。而在“軸心時代”產生的儒學,則從禮、義、仁、智、信等方面規(guī)范了中華民族的舉止,并傳承了數千年,使得“和為貴”“中庸”“不爭”的思想深深地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同時,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憂患意識的約束、相對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和農耕經濟對人身限制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乃至體育文化都體現(xiàn)出兼容并蓄、以和為貴的思想。太極拳在攻守中講求的“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等原則,正是這種思想的體現(xiàn)。因此,傳統(tǒng)文化是太極拳產生的理論基礎,儒學的統(tǒng)治、農耕經濟和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是太極拳發(fā)展和傳承的保證。自然而言地,太極拳所追求的美也是一種沉靜、淡泊、空靈的美。
1.2.2 太極拳的傳承 太極拳一詞,最早見于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李亦畬在《王宗岳太極拳譜跋》中寫道:“此譜得于舞陽縣鹽店。”咸豐二年(1852年),武禹襄到其兄舞陽縣知縣武澄清任所,看到其兄在鹽店得到的《太極拳譜》,其中有《太極拳論》和《打手歌》。由此,最早出現(xiàn)“太極拳”一詞,是在1852年。據《太極拳論》記載:“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可見,太極拳正是以易經為理論依據,結合中國古代導引、吐納之術、陰陽學說、中醫(yī)經絡學說,并經過上千年的發(fā)展而形成體系的。《太極拳論》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古典哲學文化和武術文化的最終契合。
2.1.1 健美動作之美 古希臘雕刻家菲狄亞斯認為:“沒有比人類形體更完美的了。”形體的完美就是通過肢體和肌肉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希臘人重視將其肌肉訓練得強健有力,欣賞彌漫著活力、肌肉隆起的軀體,以展示肉體之美為榮。重大的祭祀與競技都以裸體為快。認為將健美的軀體綻露于神前,是一種最高的奉獻。在古希臘運動員的雕像中,也能看到他們呼吸有力的胸脯,虎背熊腰的軀干,幫助身體飛縱的結實四肢,以肌肉的質感與軀體的力度給人以孔武有力的健美享受?,F(xiàn)代健美運動則更是青出于藍,倒三角的體型、棱角分明的肌肉和比例協(xié)調的骨架是健美運動員向往的目標,倒三角的體型是由闊膀、細腰構成,展示的是穩(wěn)定的美;棱角分明的肌肉則帶來了強烈的視覺震撼,展示的是雄壯的美;而比例協(xié)調的骨架又令人感到舒適和自然,展示的是勻稱和諧的美。一言概括之,健美外在之美體現(xiàn)的是自然美基礎之上的穩(wěn)定美和雄壯美。
而在鍛煉場里,健美有呈現(xiàn)出另一番美的景象:運動員們通過杠鈴、啞鈴等負重器械錘煉和打磨著自己的軀體,并在此過程中發(fā)出雄性所特有的怒吼,使得鋼鐵的撞擊聲和野性的怒吼聲交織成為一曲曲戰(zhàn)歌,令人熱血沸騰、激情四溢。這昂揚、奔騰和激越,構成了一個特殊的場景,比狂風驟雨更為猛烈,比驚濤駭浪更為壯闊,比火山爆發(fā)更為激蕩。它是一種釋放能量和激情的快感,是一種最原始的、不需任何修飾的野性美。無怪乎柏拉圖說:“美是被當作事物屬性之快感?!?/p>
2.1.2 健美精神之美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身體的美若不與聰明才智相結合,是某種動物性的東西?!币虼耍∶乐啦粌H僅只是形體、肌肉和骨架所體現(xiàn)的外在美,也應當折射出強烈的內在美。要從內質里透射出一種充滿神韻的靈氣和奪目的光彩,才能達到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統(tǒng)一。在舞臺上,運動員們擺著各種造型并配以激昂的音樂展示著自己的優(yōu)美的形體、堅實的肌肉以及美好的品格。前展肱二頭肌和后展肱二頭肌的動作具有向上的趨勢,展現(xiàn)的是一種積極向上、勇攀高峰的情懷,是奮進之美。前展背闊肌和后展背闊肌的動作具有外展的趨勢,體現(xiàn)的是一種開拓進取、充實自我的情懷,是自強之美。側展胸部、側展肱三頭肌和前展腹部和腿部的動作具有向前的趨勢,體現(xiàn)的是一種不斷前進、奮斗不止的情懷,是勤勉之美。向上、向外、向前之美三位一體,與奧林匹克精神所倡導的“更高、更快、更強”達到了完美的契合。其所蘊含的精神實質便是在人體美中贊揚人性的解放、高揚人性的宣言。我國健美專家相建華教授也提出了健美運動“健身、健心、健美、健智”的幾個要求,凡此種種,都表明了健美運動所追求的不僅僅是體格之美,更是精神之美。
2.2.1 太極拳招式之美 太極拳之美,美在招式。無論是楊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還是24式簡化太極拳無不從招式中流露出美?!鞍Q亮翅”“野馬分鬃”“金雞獨立”等招式充分模仿了各類動物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出仿生美,原始之美?!案咛今R”“下式獨立”“海底針”“左右穿梭”“左右倒卷肱”等招式以動作方位為中心,有“高”、有“下”、有“底”、有“左右”,展現(xiàn)出了太極拳全方位的動作模式,各個動作的向外無限的延伸恰巧構成一個圓形的圖案,與太極拳“占中求圓”的追求達到了完美的契合,體現(xiàn)出完整、對稱、和諧發(fā)展之美?!叭绶馑崎]”“退步跨虎”的招式又虛實結合,似真實虛,似虛實真,飄飄渺渺,正所謂“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體現(xiàn)出無法把握的空靈美;玉女穿梭、轉身擺蓮等動作則體現(xiàn)出太極拳招式的華麗和靈動美??偠灾珮O拳的整套動作或虛或實、若隱若現(xiàn)、剛柔并濟而又渾然天成,彌漫無際,體現(xiàn)出了對稱和諧的中庸美。
2.2.2 太極拳內在之美 太極拳招式的全過程重心下沉、內聚收斂、占中求圓動作形式,形成了上虛、下實、中間靈的特點,從而造成了習練太極拳者以腰圍、大腿的正三角形的形體,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戀土歸根”的情懷,在這種“戀土歸根”的情懷中,我們可以看到先賢們的身影,聆聽先賢們的教誨,閱讀先賢們的崇高美德。因此,太極拳之美,美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情懷。
著名學者李力研認為:“中國傳統(tǒng)體育是一種哲學體育,其實質是人對宇宙的把握。”中國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都透視出對內在美、精神美的追求。被稱為“哲拳”的太極拳則是傳統(tǒng)體育項目最完美的代表。陰陽和諧、虛實結合的練習原則透射出對天人合一的向往;行云流水的動作、云卷云舒的意境,乃是對生命節(jié)奏和宇宙旋律的把握;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則是對時間的無限和空間的無界的詮釋。因此,太極拳之美,又美在意境。
太極拳演練時,以意導形,體勢與神情相融,形質和性靈互滲,動而有韻。他以心靈精神為本,先以心練功,而后以形練功,達到身心雙修。善書者意在筆先,善畫者成竹在胸,善拳者“先在心,后在身”,太極拳重意、用意、練意,這正如清代武術名家萇乃周對拳術三層境界的劃分-“煉形合氣、煉氣歸神、煉神還虛”,其最后一層煉神還虛的要求就是返璞歸真,心、身俱練。性、命雙修,最終達到心神合一、無我忘我的境界。因此,太極拳之美,又美在精神。
健美之美、太極拳之美與孕育出二者的古希臘文化、中國文化一脈相承,健美運動員是古希臘在現(xiàn)世的活雕塑,而太極拳則是流傳千年太極圖的完美詮釋。健美之美充實,飽滿,嚴謹,每一個健美運動員都是雕刻家,精細地打磨自己的身體,就如阿爾伯蒂形容的那樣:“美就是各部分的和諧,不能增一分,不能減一分?!碧珮O拳之美虛靈、飄渺、深邃,每一個太極拳家都是書畫家,用一招一式詮釋著太極圖的真諦,正如范晞文所說:“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從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笨梢?,健美之美和太極拳之美追求的是審美的兩元——充實和空靈,健美之美以充實的肉體展現(xiàn)了華麗絢爛的美,美的有高度,太極拳之美以空靈的招式展現(xiàn)了平淡素凈的美,美的有深度。但二者的精神實質和最終目標,卻都是追求自身和宇宙的融合,追求自身和宇宙的統(tǒng)一。
健美之美與太極拳之美也大有相同之處,健美運動要求的“健身、健心、健美、健智”的境界和太極拳“煉形合氣、煉氣歸神、煉神還虛”的境界雖有差異,但二者最終的目標卻都相同,都是為了追求自身和宇宙的融合,追求自身與宇宙的統(tǒng)一。健美是通過塑造完美的體格去接近神,追求自身最大限度的接近宇宙,太極拳則是通過練習感悟和諧、中庸之美,追求自身與萬物、宇宙的融合。探尋歷史先哲關于美的言論,不難發(fā)現(xiàn),用東方美的標準來闡釋西方的健美運動,抑或是用西方美的標準來闡釋中國的太極拳,都能夠將這兩種運動的美詮釋得淋漓盡致。孟子說:“充實之謂美?!避髯诱f:“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薄兑捉洝芬嘤性疲骸皠偨 ⒑V實、輝光?!蔽覈@些流傳萬世的名言難道不正是健美運動所追求美的最高境界嗎?柏拉圖說:“應該把心靈的美看得比形體的美更可貴?!北R梭說:“真正的美,是美在他本身能顯出奕奕的神采?!迸喔f:“論起美來,狀貌之美勝于顏色之美,而適宜并優(yōu)雅的動作之美又勝于狀貌之美?!憋@而易見,西方先賢這些關于美的名言用在闡述太極拳之美上,也十分的恰當。因此,健美和太極拳這兩種運動形式所表現(xiàn)出的美只不過是形式不同,目的相同,可謂是殊途同歸。
4.1 太極拳與健美運動的思想分別起源于“軸心時代”的中國和古希臘,二者的審美標準與古希臘文明、華夏文明一脈相承。
4.2 健美運動從動作和精神方面都表現(xiàn)出了美,太極拳從招式和內在方面表現(xiàn)出美。二者審美標準不同,健美偏向于外部美,太極拳偏向于內部美。
4.3 健美之美和太極拳之美體現(xiàn)出了對美追求的兩元,雖形式不同,但卻殊途同歸,最終追求的都是自身與宇宙的統(tǒng)一,自身與宇宙的融合。
[ 1 ] 相建華.中國健身私人教練員職業(yè)生涯設計[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 2 ] 相建華,楊潤琴,尹俊玉.中級健美訓練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 3 ] 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4 ] 金大陸.體育美學:人·運動·未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5 ] 于志鈞.中國傳統(tǒng)武術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 6 ] 張選惠.民族傳統(tǒng)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7 ] 張法.美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G802
A
1674-151X(2012)05-14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68
投稿日期:2012-02-11
趙犇(1985 ~),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健美訓練理論與方法,警察體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