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寧
(河海大學體育系 江蘇南京 210098)
大學跆拳道教學中的情緒調控①
沈寧
(河海大學體育系 江蘇南京 210098)
通過調查研究和理論分析,對“教學”雙方在大學跆拳道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類型的心理調節(jié)進行了初步探討。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
大學 跆拳道教學 情緒 調控
人的情緒是對客觀事物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具有喜、怒、悲、懼等獨特的主觀體驗形式和外部表現(xiàn),以及皮層下部的特定運動。在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情緒伴隨在我們左右,影響我們活動的質量和效率。消極的情緒會造成諸多不利的影響,積極的情緒則會產(chǎn)生良好的互動效應。
體育活動是一種生理——心理——社會活動。它除了依賴于身體的、生理的和技術的條件之外,還依賴于心理和社會的條件。許多事實已經(jīng)表明,體育活動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活動著體能基礎的高低、運動技能的熟練水平,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其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表現(xiàn)。積極的情緒會產(chǎn)生良好的互動效應,消極的情緒則會造成諸多不利的影響。跆拳道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如此。
在跆拳道教學中,作為教學的主題體與客體總是處在互動的過程中,或者說,雙方總是要處在彼此適應的過程中,互動雙方的情緒表現(xiàn),都會影響到對方的情緒反應,過于嚴肅的體育課堂氣氛必然會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影響到跆拳道教學效果,所以作為師、生雙方要注意情緒的調控。
跆拳道教師在教學中不但通過自身的示范、語言以及其它教學媒體,同時也是通過自己的情緒來進行教學的。在跆拳道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潛移默化地把自己情緒傳遞給大學生,從而影響學生的情緒和認知過程,研究認為跆拳道教師情緒的作用,不亞于言語示范。如果一位教師如果能把他那種優(yōu)美、充滿活力的跆拳道動作以及實用的健身防身知識,以認真、耐心、熱情的情緒傳遞給大學生,就會自然的使學生在一種主動、熱烈的氛圍大學習,效果肯定是好的。
通過研究:大學跆拳道教師的情緒調控過程可以分三個階段。
首先,課前教師應把自己的情緒調控好,上課時就能以飽滿、愉快的情緒影響學生,這對整堂課師生保持良好的情緒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為此必須注意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避免接受不良刺激。情緒理論家希爾認為刺激是引起情緒的有效原因,如果體育課前受到非良性刺激,就會把消極的情緒帶入課堂,當然要避免,而要認真做好課前備課工作,盡量把教學引向學以致用的方向。選擇一些簡單易學、富有朝氣的內(nèi)容,為學生筑造良好的跆拳道基本功。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主動掌握跆拳道動作和技術,從而達到終身受益的效果。教學中可以通過跆拳道攻防動作的講解或介紹一些年青人喜歡的實戰(zhàn)動作——跆拳道比賽,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當然在一次課中新內(nèi)容也不宜過多,否則會使學生的心理能量消耗過大,造成心理疲勞。
要使一堂跆拳道課保持愉快、活躍的狀態(tài),師生之間保持良好的情緒,關鍵在于教學中的情緒調控。首先要對大學生充滿愛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特別是對一些接受能力和協(xié)調性較差的大學生,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鼓勵他們,而不是批評、指責他們。其次,課中調控于體育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有關系。性格暴躁、懶散的教師與和藹可親 ,耐心熱情的教師他們的上課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一堂跆拳道課的各個部分,應采用不同情緒的調控,在課的開始,應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積極準備狀態(tài)。在課中應設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運動氛圍,教師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都應該帶給別人美的感受和想模仿你的欲望,這是最到位的效果,在練習時教師多采用“很好”、“加油”等提高情緒的激勵性語言。內(nèi)容安排應有趣味性、激發(fā)大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注意練習與休息的合理交替,使練習著保持注意的穩(wěn)定性,推遲心理疲勞的出現(xiàn)。如大學生情緒不佳,課堂紀律不好時,要巧用教學技巧,盡快消除不利因素,使學生情緒達到高潮。到結束時,應適當調節(jié)學生情緒,逐步降低高潮情緒,使得跆拳道教學活動在平常親切親切情緒中結束,這樣不影響學生上好下一節(jié)。
這一階段主要是分析這課堂的得失,盡量不要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歸咎于學生。如果能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對該班下一次課的教學是很有益的。
許多心理學家都曾對情緒做過分類。例如馮特提出了情緒的三維量度:愉快——不愉快,激動——不激動,緊張——輕松,經(jīng)過研究學生情緒在跆拳道課上主要也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表現(xiàn)為興趣、愉快、輕松。
第二類:表現(xiàn)為緊張、膽怯、害羞。
第三類:表現(xiàn)為無興趣、厭煩、不愉快等。
上述三類情緒對跆拳道課教學的影響也是不同的。通過考察,作者認為在跆拳道課的新開課階段,出現(xiàn)第二類情況的學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怕動作學不會,做不好看或是其他同學笑話,就不好意思完全把動作做出來,直接影響了學習效果,這時教師應采取減輕學生心理壓力的措施,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設法消除和改善緊張、膽怯的情緒;讓第二類情緒向第一類情緒轉化。
對于個別出現(xiàn)第三類情緒的學生,可以與其在課后進行相互的溝通,充分了解情況后,再采取相應的、明智的教育手段,這樣才有利于跆拳道教學的正常進行。
在大學跆拳道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以下具體的做法對學生情緒進行調控。
第一,注意學生之間情緒的相互影響。
根據(jù)信息的可傳遞性和可擴散性,師生之間的情緒具有相互“感染性”;教師要及時捕捉好情緒的信息反饋,對愉快的情緒進行擴散,而對消極的情緒加以控制。
第二,采用激勵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
在教學中,讓大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自創(chuàng)、自編、自演,教師和同學一起做評委進行評比,在打出集體分的同時,給不認真的學生打個人最低分,作為最后考核的參考分。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重視程度,增強了人人參與的意識。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心理障礙,在每一個動作的創(chuàng)意上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同時也享受了成功的愉悅。通過這樣的心理體驗,培養(yǎng)學生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性格。有利于促進健全人格的形式,為將來能夠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第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手段。
在跆拳道教學中,安排學生觀看國內(nèi)外跆拳道比賽或優(yōu)秀的教學錄像帶,因為錄像中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的動作,姿態(tài)優(yōu)美、舒展大方,能夠喚醒起學生對跆拳道運動攻防意識的想往和追求,并對跆拳道運動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了解跆拳道運動的最新信息和發(fā)展趨勢,也能給學生在練習或創(chuàng)編時,起到借鑒作用。
第四,使大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情緒理論家湯姆金斯認為,文學是基本的動機系統(tǒng),情緒對動機起很大作用。所以我們在調動學習跆拳道的積極情緒時,要把情緒和動機聯(lián)系起來。首先讓大學生認識到跆拳道運動健身、防身、修身、養(yǎng)性等方面的作用,讓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技術和技能對自己有實際的用處。從而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運用動作示范以及表情、語調、調控大學生學習跆拳道的情緒,動作示范以及表情、語調是人們彼此理解、互相溝通、互相感染的渠道。
跆拳道教師做任何技術示范或表情及語言的鼓動性,都是可能與大學生的情緒體驗或態(tài)度密切相關。因此,跆拳道教師應善于運用“示范”、“表情”、“語調”向學生傳遞信息。
[1]錢萍.教育心理學[J].臺北:文風出版社,1980.
[2]韓何前.國內(nèi)外教師心理研究述要[J].心理科學通信,1988.
[3]金安祿.籃球比賽中的情緒調節(ji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
[4]崔沉義.克服跆拳道運動員賽前緊張情緒的訓練方法[J].山西體育科技,2006.
G886
A
2095-2813(2012)03(a)-0038-02
沈寧(1977,8~):男,河海大學體育系講師,主要從事體育教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