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進 徐明嫣
(北京林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
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實施以來,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得到不斷推進。輔導員工作模式成為高校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輔導員工作模式下,如何強化高校班主任工作,實現2者的聯(lián)動互補,實現教育合力的最大化,成為目前高校進一步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筆者圍繞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工作內容、應具素質、工作模式、工作績效以及心理認可度5大方面設計了調查問卷,于2011年對北京市11所高校的大二、大三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374份,有效回收率為74.8%。在有效問卷中,大二學生占有232份,比例為62%;大三學生占有142份,比例為38%。其中,男生176份,比例為47%;女生198份,比例為53%。調查后,運用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整理分析。
調查顯示,班主任的價值觀念引導、學業(yè)輔導、心理輔導、生活關懷和就業(yè)輔導5項工作內容都深受大學生重視。從選擇比較重要和非常重要選項的百分比之和來看,學生認為就業(yè)指導是班主任最重要工作,選擇的比例高達94.9%;認為價值觀念的引導重要的比例為92.3%;認為生活關懷重要的比例為88%;認為心理輔導重要的比例為86.6%;認為學業(yè)輔導重要的比例為69.8%。
在對班主任價值觀念引導的重要性評價中,大二學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96.1%,大三學生為91.9%;在學業(yè)輔導方面,大二學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72.5%,大三學生為75.9%;在心理輔導方面,大二學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97.8%,大三學生為90.3%;在生活關懷方面,大二學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86.5%,大三學生為83.8%;在就業(yè)指導方面,大二學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97.8%,大三學生為90.3%。從而可以看出,大二學生對班主任的價值觀念引導、心理輔導、生活關懷和就業(yè)指導工作需求更多,大三學生對班主任的學業(yè)輔導工作更為看重。
調查進一步顯示,男、女生對班主任的工作需求同樣存在差異。在價值觀念引導的重要性評價中,男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91.6%,女生為93%;在學業(yè)輔導方面,男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67.4%,女生為72.2%;在心理輔導方面,男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90.4%,女生為84.8%;在生活關懷方面,男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86.1%,女生為82%;在就業(yè)指導方面,男生的重要性正向評價百分比為94.6%,女生為95.8%。從而可以看出,男生對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和生活關懷工作需求更多,女生對班主任的價值觀念引導、學業(yè)輔導和就業(yè)指導工作更為看重。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輔導員的價值觀念引導、學業(yè)輔導、心理輔導、生活關懷和就業(yè)指導5項工作在學生成長成才中起著重要作用。從選擇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的人數比例來看,就業(yè)指導為90.2%,心理輔導為89%,價值觀念引導為89%,生活關懷為81%,學業(yè)輔導為72.9%。
對比班主任工作內容重要性的調查數據可知,就業(yè)指導工作始終是大學生最關注的內容。綜合比較來看,學生對班主任工作的總體期望高于輔導員,并對2者工作的期望側重點有所不同。學生認為班主任要在就業(yè)指導、價值觀念引導和生活關懷方面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而輔導員要在心理輔導和學業(yè)輔導方面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問卷將班主任和輔導員應具備的素質具體細分為專業(yè)素養(yǎng)、溝通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和品格魅力5項,分別進行調查。對班主任和輔導員調查得到的數據進行如下處理:先對不重要、不太重要、比較重要、非常重要的4個評價選項分別按照1、2、3、4的權數分配,然后將選擇人數乘以相應權數后均除以總權數10,繪制成圖1。
圖1顯示,學生對班主任的素質與能力的要求總體上顯著高于對輔導員的要求,而縱向比較同一調查項目,2者的評分差異并不明顯,分值差均低于10。班主任與輔導員的素質與能力要求走勢圖趨勢一致,溝通能力均被認為最重要,分值分別是141.8和136.5。班主任與輔導員素質與能力的重要性依高低順序排序是:溝通能力>品格魅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
圖1 對班主任與輔導員應具備素質與能力的加權比較
調查顯示,對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主題班會,個體談話,QQ、MSN、飛信等聊天軟件,博客、微博,電話形式的頻率進行正向評價加和,班主任開展工作情況由高到低排序為:博客、微博占75%,QQ、MSN、飛信等聊天工具占64%,電話占56%,個體談話占54%,主題班會占33%。由此可以看出,班主任更多利用新媒體技術以間接交流的方式開展工作。
調查進一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班主任采用的現有工作方式有效性不高??v向分析數據發(fā)現,各工作途徑的有效性差異不明顯。其中,選擇博客、微博非常有效的人數比例最高,為34.61%,其次是QQ等聊天工具,為26.92%,認為無效的人數最多集中于個體談話,達到25.00%。從而可以看出,班主任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工作最受學生歡迎。
通過對班主任和輔導員在價值觀念引導、學業(yè)輔導、心理輔導、生活關懷和就業(yè)輔導工作執(zhí)行情況調查得到的數據進行如下處理:先對不重要、不太重要、比較重要、非常重要的4個評價選項分別按照1、2、3、4的權數分配,然后將選擇人數乘以相應權數后均除以總權數10,繪制成圖2。
圖2顯示,班主任的工作績效水平整體上高于輔導員。其中在心理輔導方面,班主任比輔導員高出9.4;在就業(yè)指導和生活關懷方面,班主任比輔導員均高出8.2;在價值觀念引導方面,班主任比輔導員高出7.1;在學業(yè)輔導方面,班主任比輔導員高出5.8。從折線走向趨勢分析來看,班主任和輔導員在心理輔導、生活關懷和就業(yè)指導3個方面的績效差異不大。
圖2 對班主任與輔導員工作績效的加權比較
調查進一步顯示,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傾向于首先向班主任尋求幫助的比例為57.69%,而輔導員僅為42.31%。65%的學生認為班主任對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影響更大,而輔導員的比例僅為35%,這表明班主任對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影響比輔導員大。
要加強輔導員模式下的班主任工作,須首先明確班主任與輔導員的角色定位,細化2者的工作內容,明確2者的崗位職責。班主任要重點做好學生的就業(yè)指導、價值觀念引導和生活關懷工作;輔導員要重點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學業(yè)輔導工作。由于班主任與輔導員存在工作的交叉,要實現2者教育與管理合力的最大化,必須為班主任與輔導員搭建高效的溝通交流平臺[1]。高??啥ㄆ谡匍_班主任與輔導員的工作推進會,介紹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現狀,并通過研討,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各自的工作重心。還可定期召開班主任、輔導員經驗交流會和工作研討會,探討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交流工作經驗與體會,相互取長補短,統(tǒng)一認識,加深理解,共同探索學生工作的規(guī)律和方法。還可通過研究課題立項的方式,促使班主任與輔導員組建研究團隊,加強學生教育和管理的科學研究,提高工作的專業(yè)化和科學化水平。
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是深化班主任工作的基石。高校要進一步完善班主任選聘機制,圍繞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心理素質、溝通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建立班主任素質測評體系[2]。高校還要結合對應聘班主任的綜合考察,切實選拔出思想政治素質高、道德品質好、責任心強、具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高素質教職工擔任專職或兼職班主任。由于學生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班主任必須擁有廣闊的知識面和很強的工作能力。班主任除了要具備所輔導學生所學專業(yè)的學科知識外,還要具備心理學、管理學、職業(yè)指導、組織行為學等多方面的知識[3]。班主任除了要具備基本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外,更要擁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激勵能力、觀察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強對班主任的系統(tǒng)培訓,制定班主任隊伍的培訓規(guī)劃,建立分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系。高校要著重加強班主任的教育理論培訓,幫助班主任完善知識結構,掌握工作必備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工作能力。高校還要大力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組織班主任參加社會實踐和學習考察,提高班主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著“90后”青年成為高校大學生的主體,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和多元化需求愈加明顯。班主任要依據學生不同年級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大一階段,班主任要多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建立起親密的關系,加強學生的學業(yè)輔導和價值觀念引導,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并幫助學生樹立奮斗目標;大二階段,班主任要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體輔導,幫助學生及早認知自我特征,開始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充分利用好校內外的資源為實現自我發(fā)展目標進行準備;大三階段,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專業(yè)學習的輔導,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科研立項、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調研活動,幫助學生增加知識儲備,強調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大四階段,班主任要加強學生的就業(yè)指導,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yè)觀,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就業(yè)心理,幫助學生成功就業(yè)。班主任還要依據學生不同性別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對于女生,班主任要加強在學業(yè)和就業(yè)方面的針對性指導;對于男生,班主任則要加強價值觀念引導、心理輔導和生活關懷方面的指導。
大學生作為思想最活躍,接受新生事物速度最快的群體之一,互聯(lián)網等新媒體技術一出現就深受其關注和喜愛。在互聯(lián)網等新媒體技術的影響下,大學生在思維模式、語言特點、行為方式、心理意識、學習方式、交流方式等方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高校班主任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直接執(zhí)行者,需要及時、全面、有效地將高校、學院的有關規(guī)定、通知、要求尤其是涉及到學生利益的信息及時、準確、快速地傳達給學生。班主任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更加便捷、更加全面、更加高效地傳遞給學生教育和管理信息,從而有助于班主任提升工作效率。高校班主任使用博客、微博開展工作,有利于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從而使班主任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近距離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狀況,以便能夠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策略。
[1]蔣艷平,張西振.高校輔導員與班主任分工協(xié)作機制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0(10):246-2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EB/OL].(2006-07-23)[2011-07-11].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21/info21021.htm.
[3]黃國華,肖進,劉玲.用組織公民行為理論指導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0,28(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