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十年前科學家就已經知道,糖類食物吸收很快,導致血糖迅速增加,直到近代,人們還以為土豆、米飯、面團一類的淀粉提高血糖的速度更緩慢。但是,1981年,多倫多大學營養(yǎng)學教授大衛(wèi)·約金斯博士發(fā)現(xiàn)這一觀點未必正確。在致力于找到哪些食物對糖尿病患者最好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有些食物(比如土豆)實際上會導致血糖迅速升高,而有些含糖高的食物提高血糖的速度似乎反而更緩慢。這一發(fā)現(xiàn)導致升糖指數的提出,升糖指數是測定吃了碳水化合物食物之后血糖即時升高的指標。消化很快并且導致酮基已糖很快釋放的食物被稱為高升糖指數食物;消化較慢的食物被稱為低升糖指數食物。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升糖指數,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數定為100。升糖指數>70為高升糖指數食物,它們進入胃腸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快,血糖迅速升高;升糖指數<55為低升糖指數食物,它們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慢,人體有足夠時間調動胰島素的釋放和合成,使血糖不致于飆升。
單糖比多糖具有更高的升糖指數(GI);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膳食纖維可減緩消化吸收率,降低食物的GI;淀粉的物理狀態(tài):谷類顆粒碾度越細,GI越高;淀粉的糊化程度:糊化程度越高,GI越高;脂肪與蛋白質含量:增加可降低胃排空率及小腸消化吸收,GI較低。
比如,咸脆餅干能讓血糖快速升高,它的升糖指數就高;生胡蘿卜讓血糖緩慢上升,它的升糖指數很低。低指數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分子的速度慢,對大腦的能量供應比較穩(wěn)定。高纖維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數相對較低,例如富含纖維的黑色全麥面包升糖指數低,血糖升高不會太劇烈。我們可以在面包中加一些肉或雞蛋,再加一點橄欖油,這頓午餐有滋有味,同時給大腦供應了充足的養(yǎng)料。
糖尿病高危人群在每日攝取足量碳水化合物的同時,注意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長期食用低升糖指數的食品,可抑制餐后血糖上升過高過快并減輕胰島B細胞的工作負荷,從而避免高糖毒性和高胰島素血癥對機體各器官組織細胞的損害。養(yǎng)成低升糖指數的飲食習慣,不僅適用于糖尿病人群,也適用于糖耐量減低的人群,甚至對健康人也有意義。因為低升糖指數飲食,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膽固醇的同時,還可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以及結腸癌等。
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我國居民平衡膳食的第一層為谷類薯類及雜豆類250~400克;第二層為蔬菜類300~500克、水果類200~400克;第三層為畜禽肉類50~75克、魚蝦類50~100克、蛋類25~50克;第四層為奶類及奶制品300克、大豆類及堅果30~50克;第五層為油25~30克、鹽6克。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每一層的食物都有很多種可供選擇,糖友應當以個人習慣為基礎,結合年齡、身體條件、運動量、病情等各個方面,制定健康又合理的食譜。
注意一:食物原料不要求精求細,越是粗糧,升糖指數越低。比如吃糙米、糙面比精米、精面要好。吃生香蕉要比吃熟香蕉更好。
注意二:盡量減少烹調食物,生吃比熟吃好,烹調時間越短越好。比如長時間煮成的稀飯升糖指數高,而米飯的升糖指數則低于稀飯。
注意三:食物帶皮吃更好,注意量的控制,消化越慢對血糖影響越小。比如常見的水果蔬菜,盡量不要削皮,能帶著皮吃就越能減少吸收速度。
注意四:飲食中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素食,每日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55%~60%。對于飲食總熱量的控制,要根據糖尿病患者BMI指數決定。
注意五:各類食物應盡量選擇含水含汁液少的食物,有助于控制升糖指數。比如豆腐干的升糖指數就要比鮮豆腐的升糖指數更低。
升糖指數不僅由食物本身的性質決定,有時候還與烹調方法有關。食物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升糖指數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以一碗量的大米來舉例,普通的蒸米飯和做成米粥的“升糖指數”(GI)是不一樣的,這個指數影響到食物進入人體后,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上升的速率和程度。而米粥這種烹制方式比普通的米飯有著更高的升糖指數,所以糖友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加快了血糖的上升速率,導致血糖異常。
為什么等量的干飯和稀飯對血糖的影響卻明顯不同呢?這是因為大米中的淀粉并不溶于水,加熱才能促進它在水中溶解,加熱時間越長,進食后越能廣泛與消化液接觸而易吸收。另外,稀飯呈半流狀態(tài),進食后胃的排空時間比較短,這些都可能是稀飯比干飯對血糖影響大的原因。
除大米之外,還有很多食物的升糖指數會受烹飪方法的影響,比如蒸魚就要比炸魚好一點,死面餅要比發(fā)面餅升糖指數低一點,等等。其實有些烹飪方法,就算不會影響食物的升糖指數,糖友也不宜選用,比如煎炸、烘烤等,在無形中就會增加油脂的攝入,十分影響糖友的健康。
錯誤1.低“指數”食物多多益善。按“指數”選擇食物的前提是平衡膳食,而不能因為低“指數”食物好而不加限制。否則很可能造成飲食控制失衡。
錯誤2.“指數”越低的食物越好。應該說,不同類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沒有可比性,因此不能說血糖生成指數為18的大豆比血糖生成指數為40.8的老年奶粉好。如果認為“指數”越低越好,并主要食用少數幾類食物,結果必然會導致食物單一化,對人體健康不利。事實上,不同食物混合進食后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升糖指數所列數據不能體現(xiàn)各種食物搭配的結果。因此在選用不同種類食物安排飲食時,若特別喜歡食用某些高指數食物,可以搭配食用低指數食物,這樣既達到食物多樣化的目的,又有效控制血糖。
錯誤3.低“指數”食物能減肥。低“指數”食物不是減肥食品,但因其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食用后可產生飽腹感,并促進排便,因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真正達到減肥目的,關鍵是要控制攝入的總熱量。
正確的認識是:“沒有完全好的食物或完全壞的食物,只有完全好的飲食或完全壞的飲食?!标P鍵是食物要合理搭配,既要保證把血糖控制在合適的水平上,又要保證人體營養(yǎng)平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