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糖友而言,控制血糖和血壓是最基本、有效的護腎方法。如果能把血糖等指標控制好,糖友完全可以長期生存,享受健康生活的美妙。
糖友可伴發(fā)多種類型的腎病,其基本病理特征為腎小球基底膜均勻肥厚伴有腎小球系膜細胞基質增加、腎小球囊和腎小球系膜細胞呈結節(jié)性肥厚及滲透性增加。其發(fā)病機理包括:
1.高蛋白飲食加劇糖尿病腎病的惡化:糖尿病病人由于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以高蛋白纖維食物供給為主,顧此失彼,致使蛋白分解產(chǎn)物及磷的負荷過度和積聚,進而加劇了糖尿病腎病的病理損害。
2.高血壓的影響:糖尿病病人由于脂質代謝紊亂、動脈粥樣硬化等諸多原因,合并高血壓者為數(shù)不少,這些病人中幾乎都可見到尿微量蛋白,表明腎損害普遍。
3.高血糖:長期與過度的血糖增高,可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外滲,引起毛細血管基底膜損害,腎小球硬化和腎組織萎縮。
4.遺傳因素:在一些有高血壓家族史的糖友中,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率也明顯高于無高血壓家庭史者。此外,在不同種族間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率也存在著差異。這此均表明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有關。
5.藥物:不正當?shù)乃幬?,大部分的藥物中都含有激素,而激素很容易加重糖尿病腎病,所以對于患者,在一些藥物上必須減量使用或禁用,濫用藥物,可加重腎損害,需遵醫(yī)囑。
貧血。明顯氮質血癥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輕度至中度的貧血,用鐵劑治療無效。貧血為紅細胞生成障礙所致,可能與長期限制蛋白飲食,氮質血癥有關。
腎功能不全。糠尿病性腎病一旦開始,其過程是進行性的,氮質血癥、尿毒癥是其最終結局。
蛋白尿。由于腎小球濾過壓增高和濾過膜上電荷改變,尿中僅有微量白蛋白出現(xiàn),為選擇性蛋白尿,沒有球蛋白增加,這種狀態(tài)可持續(xù)多年。
浮腫。糖尿病腎病患者一般沒有浮腫,少數(shù)病人在血漿蛋白降低前,可有輕度浮腫,當24小時尿蛋白超過3克時,浮腫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全身浮腫,僅見于糖尿病性腎病迅速發(fā)展者。
高血壓。血壓在糖尿病性腎病患者中常見。嚴重的腎病多合并高血壓,而高血壓能加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和惡化。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壓是十分重要的。
臨床上一般把糖尿病腎病分為早期和臨床糖尿病腎病二期。分期的主要依據(jù)是尿白蛋白排出量多少,早期就是微量白蛋白尿期,臨床糖尿病腎病為明顯白蛋白尿期。
I期,為糖尿病腎病確診時腎小球高濾過和肥厚增大。腎小球和腎臟體積增大是突出的表現(xiàn)。有一過性微量白蛋白尿,用胰島素治療后可以消失。腎小球濾過率是高的,治療后可以降低,但往往不能恢復正常,如果糖尿病腎病發(fā)病在青春期前,則這一階段持續(xù)時間較長。
Ⅱ期,有腎臟損害,但無臨床征象。此期出現(xiàn)在糖尿病發(fā)病后二年,有些患者在這一階段持續(xù)很多年,甚至終身。腎小球基底膜通常增厚,系膜區(qū)常常增生。糖尿病控制不佳(常為酮癥)和運動時可出現(xiàn)微量白蛋白尿,系可逆性。腎小球濾過率依然明顯增加。血壓正常。
Ⅲ期,是糖尿病腎病的“高危期”,典型者是在患糖尿病10~15年以后。微量白蛋白尿不斷加重。腎小球濾過率仍然是增高的。血壓開始增高。縱向研究顯示抗高血壓治療可以明顯改善微量白蛋白尿。這一階段用胰島素泵治療或作強化治療可在血糖明顯改善后,尿白蛋白排出量減少或穩(wěn)定不變。而常規(guī)治療者易發(fā)展到明顯的腎病階段。
Ⅳ期,病理上出現(xiàn)典型的改變,而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尿蛋白排出量增多(>0.5g//24h),大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高血壓,腎小球濾過率開始下降。有效的抗高血壓治療可減慢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速率。
V期,為終末期腎衰,特點是普遍的腎小球毛細血管閉塞,伴有腎小球玻璃樣變,腎小球濾過率已很低,氮質潴留,高血壓明顯。
并不是每個糖尿病腎病患者均會經(jīng)過上述5個階段,相反有大多數(shù)患者只停留在開始兩個階段,病程20~30年后仍無明顯腎臟損害。但是一旦發(fā)展到Ⅲ期即微量白蛋白尿階段,則很有可能繼續(xù)向Ⅳ期發(fā)展,出現(xiàn)典型的糖尿病腎病表現(xiàn)。治療上應力圖使病情停留在Ⅲ期,一旦到了Ⅳ期,病程呈不可逆,絕大多數(shù)患者會進入終末期腎衰。
糖尿病腎病一旦發(fā)病,病情就會逐漸惡化,隨之而來的,還可能出現(xiàn)高血壓、身體浮腫等癥狀。最終發(fā)展成為糖尿病腎衰竭或者尿毒癥。如果再存在一些加重病情的因素,病情惡化的年限就會縮短,而且會伴隨著各種嚴重的并發(fā)癥。所以糖友一定要盡量避免下面這些加重腎臟病情的情況發(fā)生。
高蛋白飲食。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加重蛋白尿,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每天不能超過40克蛋白質。
高血糖。血糖增高是腎臟病變的主要原因,持續(xù)高血糖可形成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使小球系膜、基底膜、毛細血管內皮等受損;進一步損害腎小球和腎小管;最終引起腎小球和腎小球動脈硬化,造成腎單位破壞;引起腎功能異常。
高血壓。高血壓使腎臟血管阻力增加,腎內血流減少,腎內壓力增高等,從而導致蛋白尿、腎小球硬化和腎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壓常同時存在,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更容易發(fā)生腎臟損害。
高血脂。在糖友中,血脂紊亂很常見,后者可促進腎小球硬化,加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
血黏度增高和微循環(huán)障礙。糖尿病可出現(xiàn)微血管病變且常伴有微循環(huán)障礙,使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腎臟的微循環(huán)中如果出現(xiàn)血栓,腎單位就會缺血缺氧,從而使尿蛋白增加,腎功能下降。
感染。感冒、尿路感染及肺炎等病毒細菌感染都可加重腎損害。
藥物。有腎臟疾病時,很多藥物須減量使用或禁用,濫用藥物,可加重腎損害,需遵醫(yī)囑。
其他。糖尿病腎病與年齡和病程、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吸煙等均有關。
經(jīng)常進行檢查。首先,要保持腎臟健康,應該每年進行微量白蛋白檢查。這項檢查能夠測出尿液中的少量蛋白質,而常規(guī)的“試紙”尿檢無法測出少量蛋白質。但是請注意,感染、壓力過大、心力衰竭或檢查前進行劇烈運動,都可能導致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增加。如果檢查結果表明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增加,則需要進行復檢。如果復檢的結果還是陽性,就應該進行治療,將白蛋白含量降回正常值。
日常嚴格控制。為了保持腎臟健康,或者防止腎病惡化,必須嚴格控制血糖含量。血糖含量越接近正常水平,對腎臟就越有益。還要注意限制水的攝入,多注意觀察尿量、顏色、性狀變化。如果有明顯異常的時候需要及時報告醫(yī)師。
定時測量血壓。保持正常的血壓并經(jīng)常測量血壓非常重要。如果血壓過高,就會慢慢對腎臟造成損傷。應該經(jīng)常測量血壓,并且學會如何自行監(jiān)控血壓。如果血壓持續(xù)偏高,進行早期治療就非常重要了。尼古丁、鹽、咖啡因和酒精都可能導致血壓升高。與之相反,增加運動量有助于降低血壓。
小心用藥。一定要避免使用會損傷腎臟的藥物。當醫(yī)生為您開藥時(如治療感染的抗生素),應該向醫(yī)生確認該藥物沒有損傷腎臟的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非處方藥也可能會損傷腎臟。
飲食需要控制。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控制植物蛋白的攝入,以減輕腎臟負擔。在平時膳食時要保證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控制血糖,通過提供足夠的熱量以減少自體蛋白質的分解。限制鈉的攝入,每日膳食中鈉應低于3g,少尿時應控制鉀的攝入,保證全面營養(yǎng)。
注意勞逸結合。對于病癥較輕的患者,無高血壓,水腫不明顯,無腎功能損害,蛋白不多,這類患者可以多進行一些體育鍛煉。對于水腫比較明顯、血壓較高的病人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多臥床休息。
良好地控制血糖。良好地控制血糖可以延緩或阻止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降低增高的濾過率和改善微量蛋白尿。
口服降糖藥的選擇。應注意的是,多數(shù)口服降糖藥是以腎臟代謝,腎功能不全時,由于腎臟代謝能力差,如果按常規(guī)劑量給藥可能引起致命性的低血糖。對于早期糖尿病腎病,口服降糖藥的選擇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
胰島素治療。應盡早選用胰島素治療,尤其對中、晚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且宜用強胰島素治療。由于腎功能衰竭,胰島素在腎臟的降解和排泄減少,半衰期明顯延長,加上外周組織抵抗也減少了胰島素用量越來越少,并且容易出現(xiàn)低血糖,少數(shù)病人可逐漸停用一切降糖藥,血糖仍比較穩(wěn)定。
警惕低血糖發(fā)生。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時,很容易發(fā)生低血糖,此時血糖不宜控制太嚴格。一般情況下,低血糖癥狀可有出汗、心悸、饑餓感、頭暈、手顫抖等,對于糖尿病腎病腎衰患者,低血糖時多無此臨床表現(xiàn),可以僅有意識淡漠、局限性癱瘓、抽搐,甚至直接進入昏迷狀態(tài)等,需要高度警惕。
糖尿病腎病在飲食上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飲食的控制是為了減輕腎臟的壓力。糖尿病腎病患者要適量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質,以減少腎臟損害。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質,還要在限制范圍內提高優(yōu)質蛋白的比例。當糖尿病腎病發(fā)展到終末期腎病時,蛋白質限制應更加嚴格。
在低蛋白膳食時,熱量供給必須充足,以維持正常生理需要。有患者認為,以素食為主或不吃肉類、奶制品、蛋類就是低蛋白飲食,但素食中植物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較少,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長期食用可能造成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不利于腎功能的恢復??梢赃x擇一些含熱量高而蛋白質含量低的主食類食物,像土豆、藕粉、粉絲、芋頭、白薯、山藥、南瓜、菱角粉、荸薺粉等,膳食總熱量達到標準范圍,保證供需平衡。
糖尿病腎病飲食終末期腎病常合并脂代謝障礙,仍要堅持低脂肪飲食。橄欖油、花生油中含有較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也可以作為能量的來源。終末期腎病患者限制食鹽可以有效防止并發(fā)癥的進展。但是如果同時伴有嘔吐、腹瀉時,不應再過分限制鈉鹽,甚至還需補充。
掌握患者液體出入平衡也很重要。終末期腎病的尿毒癥期可能出現(xiàn)少尿甚至無尿,這時水的攝入昌就非常重要了,太多地攝入水,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病情惡化,因此一般每日入液量為前一日的排尿量加上500毫升;但當患者合并發(fā)燒、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就應再多補充液體。因此患者還需了解食物的含水量,量出為入。
若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和血鉀量正常時,不必限制鉀的攝入,一般可以隨意選食蔬菜和水果。由于腎臟對鉀的排泄功能降低,若出現(xiàn)高血鉀時,常對機體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應適當限制含鉀高的食物。一般像瓜果類蔬菜(南瓜,冬瓜,葫蘆)、蘋果、梨、菠蘿、西瓜、葡萄,含鉀量都比較低,可以食用而含鉀高的食品像油菜、菠菜、韭菜、番茄、海帶、香蕉、桃子等,應適當限制;但是并不意味著絕對不能吃,而是應該在總量范圍內有選擇地吃,同時避免食用濃縮果汁、肉汁;當出現(xiàn)低血鉀時,則應多食含鉀高的食品。
腎臟損害時,磷的排泄會減少,導致血磷升高。而且對維生素D3的合成能力減退,影響鈣的吸收。血中鈣的濃度降低,容易出現(xiàn)骨質疏松,因此理想的治療膳食應該提高鈣含量,盡量降低磷含量。而低蛋白飲食本身就降低了磷的攝入,有利于治療。
知識鏈接
高血壓與腎臟的關系
高血壓與腎病有關系嗎?這是很多高血壓患者都非常想知道的一個問題?;卮鹗强隙ǖ?。高血壓是腎臟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其中就有腎血管性高血壓和腎實質性高血壓兩種,但是兩者在病因和發(fā)病機理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預后也有不同。
腎血管性高血壓可以應用手術方法治愈,一般早中期治療效果較好。而腎實質性高血壓可見于急性腎炎、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炎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衰竭期。雖然腎性高血壓為腎臟疾病所致,但血壓升高反過來又對腎臟產(chǎn)生不良影響。但一過性的高血壓,如急性腎炎時出現(xiàn)的高血壓,往往對腎功能影響不大,而且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而持續(xù)性的中、重度高血壓則可以加速腎功能的惡化。臨床上我們所見到的慢性腎炎高血壓型的預后就較普通型差;慢性腎衰患者血壓升高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表現(xiàn)。因此積極有效地控制腎臟病患者的高血壓是十分必要的。那么為什么腎臟病患者伴有高血壓者預后較差呢?這是由于持續(xù)性中、重度高血壓會使腎小動脈痙攣、硬化,使腎小球毛細血管硬化加速,腎單位毀損加快,腎功能呈惡化趨勢明顯;同時由于血壓升高還會導致嚴重的心、腦病并發(fā)癥。
對于非糖尿病性腎病患者而言,高血壓是加劇病情發(fā)展的主要因素,臨床上伴有大量蛋白尿者,在更為嚴格的降壓治療后,腎功能的惡化速度也得以減緩,現(xiàn)有較多報道提示,在合并有高血壓的腎臟疾患時,糾正血壓過高宜較徹底才能對已損害的腎臟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