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長雷
摘要:課堂教學設計中要預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細節(jié)問題。對于我們教學設計前未能預料到的細節(jié),要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及時調(diào)整,巧妙應對,讓數(shù)學課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關(guān)鍵詞:預設;生成;數(shù)學課題;精彩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9-0131-03課堂的互動是一堂課的精髓所在,靈魂所在,精彩所在,因此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預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細節(jié)問題。對于我們教學設計前未能預料到的細節(jié),要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及時調(diào)整,巧妙應對,讓數(shù)學課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一、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亮點”,及時調(diào)整預設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師經(jīng)常會安排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互動,在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往往會利用已學的知識點,提出一些很有見地的看法。這時,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亮點”,及時調(diào)整預設,使課堂更加精彩。
如:聽一位教師教學《乘法應用題》一課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房間最多可以住5個人,一個旅游團包了這樣的6個房間,這個旅游團共有多少人?學生思考后,列出了這樣的算式:6×5=30(人),也有學生列出:5×6=30(人)。老師提問:“你是怎么想的?”學生答:“要求這個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個5是多少”,老師滿意地讓學生坐下,我們也從沒懷疑過答案的正確性。當老師準備講下一題時,有一個學生舉手了:“老師,有可能這個旅游團只有29人?!薄斑@怎么可能呢?”老師愣了一下,我們聽者也急速地思考答案的可能性。聰明的老師把問題交還給了學生,“你能說說你的想法嗎?”“其實,我也沒有太多的考慮,我只是想房間為什么一定要住滿呢?”學生的一席話使大家豁然開朗?!澳俏覀兙蛠碛懻撘幌?,根據(jù)我們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有多少種可能性?”
教師及時抓住了恰當?shù)慕虒W契機,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迸發(fā)了出來,于是就出現(xiàn)了以下的精彩場面:
生1:我覺得可能是26人,算式是5×5+1=26(人)。第6個房間只住1人。(有學生插話:那多浪費,應該包一個單間,價格還便宜一些。)
生2:有可能27人,算式是5×5+2=27(人)。第6個房間只住2人。
生3:有可能是28人,算式是5×5+3=28(人)。第6個房間住3人。
生4:有可能是29人,算式是5×5+4=29(人)。第6個房間住4人。
生5:我還有不同意見,題目上說:每個房間最多可以住5人,有沒有可能每個房間都住4個人,這樣就是4×6=24(人)。
生6:那也有可能每個房間都住3人、2人或1人,這個旅游團就可能是18人、12人或6人。
生7:那如果也考慮不住滿情況,答案就更多了。
生5、生6、生7的想法有些偏離題意,教師因為學生的高漲熱情而感動著,對學生的答案作了恰當?shù)脑u價引導。大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為學生的精彩想法而高興,更為教師及時的引導而喝彩。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都經(jīng)過了周密的考慮,但正如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chǎn)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面對這些即時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及時抓住這些“精彩”,巧用這些“精彩”,靈活調(diào)整教學預設,就會使課堂錦上添花,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要敢于挖掘“誤點”,及時調(diào)整預設
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教師意想不到的內(nèi)容,有時候這些內(nèi)容是不夠正確的,甚至是完全不正確的。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忽視這樣的細節(jié),或者不敢直面學生的這些錯誤,怕影響教學進程,一個勁地奔向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有時學生的這些錯誤卻是一種難求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qū)W生的這些“誤點”,及時調(diào)整預設,讓課堂更加精彩。
如:聽一位教師在教學《3的倍數(shù)》一課時,列舉出一些3的倍數(shù)讓學生觀察,分析3的倍數(shù)有什么特征,有一位學生產(chǎn)生了這樣一個想法:“一個數(shù)的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的和,如果是3、6、9,那么這個數(shù)就是3的倍數(shù);如果不是3、6、9,這個數(shù)就不是3的倍數(shù)?!庇谑?,筆者把問題拋給大家:“這位同學很善于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我們不妨先命名為‘某某猜想,但這個猜想是否正確,還需要大家來驗證?!痹谟懻撝校袑W生贊成,理由是:21的各個數(shù)位上數(shù)的和是2+1=3,因而21能被3整除。也有學生反對,根據(jù)是:57的各個數(shù)位上數(shù)的和是5+7是12,不是3、6、9,而57卻是3的倍數(shù)。大家的驗證結(jié)果,激起了那位學生的靈感,他將自己的想法做了修改:如果一個數(shù)的各個數(shù)位上數(shù)的和不是一位數(shù),再把它的和的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加,一直到是一位數(shù)為止,看它是不是3、6、9。這就使原本一個錯誤的猜想演繹成正確的定理。學生有了錯誤,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教師則應把它作為教學的真正起點,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順應”他們的認知,掌握其錯誤思想運行的軌跡,摸清其錯誤源頭,然后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如此細節(jié)處理得當,不僅能使學生的不斷碰撞,產(chǎn)生新的火花生成靈動課堂,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又如:聽一位教師在教學《8加幾》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觀察圖意,引出算式8+7=?。然后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討論可以用哪些方法計算8+7=?,學生通過操作討論,明白“湊十法”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接著讓學生試著計算8+6=?(下面是教學片斷)
師:通過討論你知道8+6=?嗎?
生1:我知道8+6=14。
生2:不對,8+6=15。
(同學們哄堂大笑,有的還指著他說,真笨!生2紅著臉深深地埋下了頭。)
師:(微笑地看著生2)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2(靦腆低聲地):昨天我們計算9+8=?時,不是說9向8借1湊成10嗎?那計算8+6=?時,也是同樣的道理,8向6借1,6變成5,不就等于15嗎?
師:你會聯(lián)系舊知識來學習新內(nèi)容,真了不起!(生2稍稍抬起頭,眼睛里透出一絲光亮)
這時學生議論紛紛,老師把這位學生的想法板書,讓大家說說出錯的原因,他也似乎悟出了錯誤所在,大家經(jīng)過共同討論,找到了正確答案。
師:從剛才的計算中,你們又明白了什么?
(還是生2):噢,我明白了,計算“7加幾”就得向另一個數(shù)借3湊成十,計算“6加幾”就得向另一個數(shù)借4湊成10……
他的遷移之快,令全班學生刮目相看。
富蘭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在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下,課堂生成的一個情境、一個問題、一個信息、乃至一個錯誤都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將“合理成分”激活,使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在“出錯”中發(fā)出異常的光彩,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要順應思維“分歧”,及時調(diào)整預設
課堂教學中學生可能會涌現(xiàn)出許多新的想法和新的問題,暴露許多新的思維,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則古怪荒謬。這時,教師要隨機應變,順應學生思維的分歧,及時調(diào)整預設,讓課堂更加精彩。
如:聽一位教師在教學《找規(guī)律》一課時,最后出了這樣一道題:1、2、4、()、()、(),要求學生在后面加上一些數(shù),使這些數(shù)看起來比較有規(guī)律,學生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紛紛舉起了小手。一位學生填出了第一個答案:7、11、16,理由是前后兩個數(shù)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別增加1、2、3、4、5……,老師微笑著點點頭;第二個學生又想到了另一種填法:8、16、32……,理由是前一個數(shù)重復相加為后個數(shù),老師滿意地笑了。教師環(huán)視著全班同學,似乎沒什么問題了。正好下課鈴響了,教師準備課堂小結(jié)。這時,有一只小手怯生生地舉起,又偷偷地放下,教師猜測這是一位自信不足,成績平平的學生,老師略顯遲疑:“你還有什么問題嗎?”,生:“我想填1、2、4……”,頓時,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同學害羞得埋下了頭,老師示意大家安靜,親切地說:“你的想法不錯,真了不起!大聲地說出你的理由,好嗎?”那位學生慢慢地起頭說:“我覺得重復也可以是一種規(guī)律。”
說得多好??!簡單重復何嘗不是一種規(guī)律,大概受這種想法的啟發(fā),學生的熱情一下又高漲起來,“老師,我又想到了另一種填法,1、2、8、1、2、16……,理由是前兩個數(shù)重復,第三個數(shù)分別填4的2倍,4的3倍”。這節(jié)課,教師能順應學生思維的“分歧”,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實現(xiàn)了“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學生都有差異,這就決定了他們掌握知識程度的參差不齊。學生從各自的視角出發(fā),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時,教師要懂得順應學生的思維“分歧”,及時調(diào)整預設,激發(fā)他們相互啟發(fā),相互競爭,把一次次的“再創(chuàng)造”演繹得多姿多彩,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要巧妙利用“尷尬”,及時調(diào)整預設
課堂教學是開放的、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動。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都處于多元變動之中。因此,課堂中出現(xiàn)的偶發(fā)事件也是多種多樣的,令人難以預見,有時甚至會使老師處于“尷尬”的境地。這時,教師要巧妙利用“尷尬”,及時調(diào)整預設,讓課堂更加精彩。
如:聽一位教師教學《時、分、秒的認識》一課時,正當師生討論得激烈時,突然一位學生舉手說:“老師,我要小便。”全班哄堂大笑。這時,教室后面還有學校領(lǐng)導和其他老師在聽課,到底該不該讓這位學生去小便,讓這位老師非常尷尬。但只過幾秒鐘,這位老師就鎮(zhèn)定了下來,他微笑著對那位學生說:“那你快點去吧!不過,你得和全班同學一起完成一個任務”,全班同學都很好奇,睜大眼睛期待著這位老師, “我們利用剛學的知識,在心里默默地數(shù)數(shù),看他一共去了多少時間,好嗎?”學生興奮地數(shù)著,當這位學生回來后,學生爭先恐后的將自己成果與別人交流。這樣的“尷尬”事件,通過別具匠心的設計,不但挽回了學生的尊嚴,還成為課堂的寶貴資源。
在課堂中,面對偶發(fā)事件,讓教師感到尷尬是很正常的。教師一味選擇逃避或強制情緒都是不明智的,只有積極面對,想辦法解決才是上上之策,只要教師能直面尷尬,沉著應對,解決問題,就一定會使課堂出現(xiàn)無法預知的精彩,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生的差異與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xiàn)出多變性和復雜性,常使教學活動的發(fā)展與教學預設不相符;從某種角度講,預設是造成教師授課“思維定勢”的原因,此時,教師要果斷放棄事先的預設,視學情而即時做出調(diào)整,以促進課堂教學的精彩生成,讓課堂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陳華忠.動態(tài)生成讓課堂更精彩[J].學教學設,2008,(9).
[2]郭承金.不容忽視的另類思維[J].福建教育,2010,(3).
[3]丁一平.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探索[J].成功·教育,2009,(3).
[4]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J].河南教育,2002.(3).